就要开学了,享受了一个多月假期的孩子们,就要重新背上沉重的书包踏进校园。孩子们已经习惯了假期一整天和父母“溺”在一起,习惯了晚上看精彩电视节目直到凌晨,习惯了玩游戏无人约束……重新回归学校,他们是否适应?
面对新学期,有的同学会兴奋,有的同学会很担忧,但是更多的学生会莫名其妙的紧张、焦虑,这些心态都是“开学恐惧症”的表现。
“害怕上学、害怕看到同学、害怕见到老师……”新学期,就在同学们高高兴兴地走进校园的时候,却有这么一些孩子,它们的眼中满是惶恐与不安……
每到新学期来临的时候都会有一批不愿上学的小患者,大部分都有情绪低落、心情烦躁、疲劳、失眠等现象,严重的还会出现呕吐、低烧、心慌、尿频尿急等躯体症状。究其原因,这些都是“开学恐惧症”的表现,是孩子的心理出现了问题。
实际上,很多学生在新学期开始时都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情况,就像成人放长假后不愿上班一样,这些都是人们内心恐慌与不自信的外在表现。当人们面对一些不愉快、危险的事情时,负性情绪会表现为一些躯体症状并会持续一段时间。一般来说,学生在开学后的一两周内就可以通过自我调整缓解开学前的焦虑情绪。但是,如果“开学恐惧症”的症状持续时间过长,或者症状较为严重,甚至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家长就应该医院就诊。
一、剖析:开学恐惧症的根源
首先,假期生活懒散无规律。结束一学期的紧张学习,终于可以利用假期好好休息一下,孩子彻底放松了,一切活动随心所欲,完全没有了规律。而开学后,作息时间又要恢复到以前规律的状态,失去这种“自由”,心理和身体都无法马上接收这种改变。
第二,对新学期的担心,担心新学期过于忙碌,课业负担重。寒假期间相对来说课业负担较轻。而开学后,又要上课,又要写作业,生活就会变得紧张而忙碌。有些同学就会担心课业一下子加重,自己承担不了。尤其是上学期学习不够理想的同学卯足了劲想在新学期的开端好好发力,跃跃欲试的情绪中难免夹杂着不安。
第三,有些孩子可能作业还没有做完,开学前紧张地赶写作业,也很让孩子们崩溃,有些许焦虑的情绪也非常正常。
二、应对:提前预防,4步搞定
1、提前调整作息。不少同学在暑假期间有可能玩通宵或很晚睡觉,孩子们应该在开学前就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按照上课时的作息时间去休息,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重新做到起居有时,用饱满的精神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2、检查作业完成情况。由于暑期作业数量比较大,新学期也要忙着开新课,老师往往不能细细地批改孩子的暑期作业,孩子也深谙此道,他们自然就会马虎对待。家长可以主动了解孩子暑期作业的完成情况,并帮助孩子及早完成,避免临急乱填。
3、让孩子准备开学物品。在完成暑期作业后,有余力的孩子可以通过重新整理上个学期的课堂笔记、试卷等办法来回顾知识点,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家长可以让孩子清洗下书包,也可以陪孩子到书城去走一走,买一些教辅材料、新学期文具等,从心理上给孩子做好开学的铺垫。
4、讨论新学期打算。“收心”的过程就是一个让孩子从暑假放松的生活状态,过渡到有规律生活的状态。家长无需太“刻意”,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下新学期的打算与规划,,这样也可以达到一种“收心”的心理暗示效果。”
三、专家提醒:收心不能急刹车
1、父母帮孩子收心要注意方法。家长正面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开学,唤起对校园生活和同学友情的向往。不应对孩子说“开学了,该收骨头、紧皮啦”之类警告的话。让孩子给好朋友打个电话,谈谈心,聊聊新学年打算,能缓解紧张情绪。鼓励孩子制定新学年学习计划,作为家长则不妨制定自己的新学期充电计划,和孩子一起学习,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觉得“不仅我一个人在学习,我并不孤独”。
2、要消除畏难情绪。家长可对孩子配备一些健康情绪的“甜言蜜语”,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兴趣,引导孩子进入新角色。家长还应引导孩子把注意力逐渐转移到学习上,对孩子的娱乐活动进行适当控制。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帮助孩子买必需的学习用品、检查作业等给孩子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
3、调整学习生物钟。抓紧“调时差”,恢复正常的作息制度。如果开学前一天还是八九点甚至更晚才起床,开学后要六点就起床上学,肯定会出现不适应。因此,开学前这几天,家长就可以适当约束孩子按照开学后的大致作息时间来安排生活。调整孩子的作息开始会有一些阻力,有时必须强制执行。
4、戒除孩子的网瘾。不妨来个《家庭公约》,让孩子许下并兑现自己的承诺;设立一个和开学时间差不多的时间表,提前适应学校生活,尽早过渡;鼓励孩子走出家门,让他多与伙伴聊天、交往;父母加强监督,减少孩子上网的时间。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wyzl/5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