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网瘾怎么办

  一、如何鉴定孩子是否网络成瘾??

  第一,时间标准。根据上网时间来判定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每周有5天以上接触网络,每天上网时间超过3个小时、上网内容单一,即说明存在网瘾倾向。若每天上网时间达6小时以上,则说明有严重的网瘾。

  第二,依赖性标准。对上网行为有明显依赖,只要上网就情绪稳定,离开网络就情绪消沉或情绪激烈难以控制,且上网时间越来越长。

  第三、症状标准。这也是判定网瘾的主要标准。当上网者产生严重网瘾后,一般会出现如下四个方面的精神症状:

  (1)情绪反常。长期表现出两种典型的情绪状态:大多数(不上网)时候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偶尔处于情绪失控状态,一旦面临外界刺激,就会失控,乱砸东西、打人杀人、甚至自杀自残都有可能发生。

  (2)情感淡漠。表现出对亲人、对朋友、对自己都没有感情。即便是最亲最爱的人伤心愤怒、生病死亡,他们也会无动于衷。

  (3)智能下降。精神恍惚、大脑迟钝、语言能力下降。具体表现为记忆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下降很快,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网瘾患者一般语词少,正常人讲话是以句子为单位,而他们则是一个词一个词的讲,且经常重复同样的话语。

  (4)意志行为减退。对学习、工作,乃至生活都失去兴趣,生活没有目的,很多严重网瘾患者,连洗脸、洗头都不愿意。

  二、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

  对网络的病态依赖,会导致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能力下降,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孤独、焦虑、食欲不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甚至消极自杀。具体如下:

  1、影响人际交往。青少年直接通过互联网获得了特殊的体验并产生快乐和解脱的感觉,这使他们对网络产生依恋,逐渐脱离现实世界,进而用网络虚拟人际关系来取代现实人际关系。处于社会性发展高峰的青少年应多参加社会活动,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真切体会生活。但是,大量时间使用互联网,直接减少了与父母、同学、朋友的交流时间,形成对现实情感交往的冷落。网络交往阻碍了青少年社会化的发展,导致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的不适应,反过来更加依赖互联网,此形成恶性循环。

  2、影响人格发展。青少年时期重要的任务是发展人格的自我同一性,青少年认知水平有限并且协调能力较差,有时难以顺利地进行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角色转换。网络虚拟的角色常会与现实脱节,很容易出现人格的分裂,导致自我同一性混乱。而这种长期的角色混乱会使得青少年在现实社会中的人格发生转变,形成抑郁、封闭、情绪化、低自尊的网络化人格特征,甚至最终导致诸如分裂型人格、癔病型人格、反社会型人格等人格变异。

  3、引发道德问题。虚拟的网络世界没有现实世界的法律、道德的约束,青少年在互联网上放松了对自己的束缚,责任感减弱并且自由意识泛滥。此外,青少年还缺乏一定的辨别和自控能力,网络上各种负面信息会对他们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长期接触一些不良信息,会使青少年迷失自我,并丧失一定的道德规范。诸多游戏中,攻击、暴力等成分可能会让一些青少年认为在现实世界中那些行为也是合理的,从而产生暴力等违法犯罪行为。另外,青春期身心发展的独特性使他们开始   三、原因分析:

  1、个体因素:网络成瘾者往往敏感、抑郁、低自尊、喜欢独处等。此外,青少年网瘾的部分动机是对消极生活事件的逃避,在现实生活学习中找不到价值所致。如学业成绩不如意、人际关系淡漠、有情感问题等。

  2、家庭因素:家庭成员之间沟通低效、情感反应淡漠、介入行为控制方式粗暴单一等都与青少年的网络成瘾呈显著相关。当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过于粗暴时,子女会逐渐减少寻求家人支持,转而求助于网络。父母不良的婚姻质量会导致孩子低自尊、抑郁等问题。这些青少年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获得现实生活中难以体验到的成功感和满足感,进一步导致了网瘾的形成。网瘾认同很重要,家长与孩子的相互认同,相互学习,把道理用浅显的方式讲给他听,而不是逼他接受,成立家庭俱乐部,这样戒除网瘾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3、社会环境因素:独生子女成为青少年的主体人群,一些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交往,导致孩子生活圈封闭,也就造成了青少年孤僻、封闭的心理。另外,以考分定终生的应试教育,使得一些父母逼迫孩子参加各种培训课程,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青少年在获得自我同一性的关键期,面对各种观念价值的冲击,承受诸多压力,面对各种挑战和危机,造成心理上的茫然与无助,更容易陷入网络无法自拔。

  四、慧腾青少年成长学校主要的网瘾干预措施:

  (一)、寻本溯源的认知疗法

  1、对网络成瘾者尊重和无条件接纳,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2、鼓励其倾诉现实生活中给他带来困扰的问题(倾听即治疗);

  3、找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生活事件):如学习困难、社会交往困难、因过度上网亲子关系冷漠等;

  4、识别与生活事件有关的自动想法及情绪、行为问题

  5、识别不合理信念。包括“糟糕至极”和“绝对化要求”;

  6、识别认知不良:包括主体认知不良和客体认知不良;

  7、学会认知技术、问题解决技术、沟通交往技术等,减少上网时间。

  (二)、活动疗法

  ①朗读。选择一些欣赏性的美文让孩子大声朗读,以丰富孩子的情感、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②、竞技型运动。如篮球、足球等,既可以活动身体、又可以激发潜在的上进心,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

  ③各种形式的比赛,如棋牌类比赛、演讲比赛等,以调动孩子生活的热情,让孩子学会享受生活中的各种乐趣,恢复大脑各方面的功能。

  (三)、习惯替代法

  1、用心观察孩子,挖掘孩子的优点、才华和天赋,用孩子身上已有的闪光点激发其自我成长的潜能,带动孩子其他方面的成长。

  2、引导孩子找到成长方向、发展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科学的兴趣爱好,彻底替代网络成瘾的依赖行为。

  五、为何男生女生更容易形成网瘾?

  中学生的网络成瘾行为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在网络使用行为上也存在明显的区分。男生上网主要是玩网络游戏,女生上网主要是使用社交工具,如QQ、陌陌等(女生更容易早恋)。

  大型网络游戏需要投入很多的精力,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的休闲和娱乐方式对女生来说可能吸引力不是很大。男女生的差异是与父母的教育与培养方式离不开的。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更加倾向于让男生坚强,他们很少与父母或者老师进行思想沟通,这就造成了男生在青少年阶段尤其是青春期这样一个充满了各种烦恼以及疑惑的时期,选择用网络游戏宣泄自己的不满、烦恼等负面的情绪。而女生从小就被培养成为了安静、懂事的好学生形象,使他们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成就动机,这就使得大部分的女生在中学阶段能够自律,而且女生对于烦恼的倾诉以及思想的沟通更加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所以,负面情绪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宣泄,选择网络途径进行宣泄的就较少。这对于我们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家长应当更加注重亲子沟通,尤其是加强对男孩子的育子沟通,应该培养青少年的情绪疏导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缓解现代青春期的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心理困惑,从而减少他们使用不良方式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缓解。









































北京白癜风治疗哪家好
北京中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bfbz/37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