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老师答疑收录复课后网瘾综合症,到

哪里看白癜风专业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家长问

李岩老师您好,我们在发现孩子对手机游戏沉迷之后,就跟他一起制订了一些计划来帮助他调整自己的习惯,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发现,游戏可以不玩,电视可以不看,但是在不玩的时候却提不起兴趣做别的事情,看书看不进去,写作业也是好久没动一下笔,好像只要不玩游戏,脑子就完全放空了,而且完全无法沟通。现在沟通都无法正常进行的情况下怎么解决游戏瘾的问题?

李岩老师答

一切沉迷的行为背后都有什么?没有被发现的隐藏的渴望。你有没有发现孩子为什么对手机游戏如此沉迷?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我们可能已经跟孩子进行了讨论,那么我们这种讨论是否让孩子体验到了平等。这种讨论是否让孩子感觉到了这个规则是保护他有效的权益,同时我们还要充分的去考察他的个人爱好。

我分享一个关键点,父母带着孩子去户外做一些运动。因为从游戏中走出来,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真实的游戏来替代。比如说,游泳、球类运动、骑自行车等等,这些都可以。而且这些活动也非常适合亲子一起玩,没有哪一款网络游戏可以取代真实的亲子互动带给孩子的快乐感。所以你说的这个不玩游戏了,就看不进去书了,也学不进去,是因为什么?是因为你在制定规则的时候给孩子安排的取代手机游戏的内容,孩子并不喜欢。我们一定要找一些孩子真心喜欢,并且能够和他一起互动的,这样的效果可能会好一些。

另外,关于写作业这件事情跟手机产品没有必然的联系,即便孩子通过你的努力不再沉迷手机游戏了,这并不代表他写作业就能写好了。现在孩子的这些反应是刚刚建立规则之后的一种正常反应。刚刚开始切断了他与手机游戏之间的紧密连接时,他会有一种很空的感觉。所以我们要用更加丰富的业余生活把这个时间填补起来。

家长问

孩子迷恋网络小说,每天晚上偷偷在手机上看小说到凌晨。手机也摔了,回头还是偷看。怎么办?

李岩老师答

每个孩子都会有一种天然的喜爱,这也可能是他的天赋才华所在。看网络小说本质上仅仅是一个爱好,我们要更加客观的去看待孩子的这些行为。为什么孩子会从晚上一直看到凌晨停不下来呢?其实原因就在我们身上,因为我们大力的阻拦才让孩子形成了抗拒。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不是阻拦,而是引导。

什么是好的引导呢?第一,把孩子对网络小说的喜爱,从手机引导到纸质书籍。第二,把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从网络小说引导到更加有营养的书中。孩子有阅读方面的爱好是一件好事。你现在不要直接的批判孩子、打压孩子,而是要通过正确的引导,结合他的爱好,找到一种更加适合他的方式。首先从手机引导到看纸质书籍,你可以主动带着孩子去逛书店,买一些他最喜欢看的纸质书。我们只需要对内容进行把控,适合这个年龄的就可以。这样做反而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其实并没有打压自己,只是对于我天天看手机对我的视力有一些担心,所以主动带我去逛书店,给我买了最喜爱的书。这个问题也许就解决了,这比你摔个手机都有效。

请记住,不要总是跟孩子站在对立面,而是要懂得去揣测,去了解孩子的爱好,去明白该怎么正确的支持他,我认为这才是解决问题最关键的一点。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懂得支持他,这样的话你处理这个问题就会事半功倍了。

家长问

孩子5岁了,现在一吃饭就要看IPAD,不让看就发脾气不吃饭,本身吃饭就特别费劲,每次基本上都会妥协。我试着矫正过几次,可是老人都会顺着孩子。每次我把IPAD藏起来,她就会偷偷的打开电视,在电视上玩游戏,还知道静音,不让我发现。我真的是很无力啊,不知道到底怎么戒掉这个毛病。

李岩老师答

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关键点在于,我们在给孩子建立规则的时候,你究竟有没有耐心?为什么这个孩子不愿意遵守规则,是因为家里没有形成统一战线。这是一个关于家庭规则建立基础的问题。在家庭里建立任何一条规则,不能有人例外,不能有人妥协,也不能有人总是想着去破坏这个规则,这是很多存在隔代喂养的家庭必然存在的现象。

一个老人总是喜欢宠着孩子,顺着孩子。孩子也总是会寻找家里最容易突破的那个人。你不让看,那就找老人,这个时候碍于面子,你又不好意思跟老人说太多,如果一旦有一个人妥协了,这个规则马上就会失效,所以这确实是我们在家庭教育里遇到的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就是隔代喂养,那么隔代喂养的问题到底该怎么解决呢?

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方法,这位妈妈一定要懂得合理地发动你的老公来解决问题,让老公出马。请记住,千万别一上来就说,“你好好管管你妈吧,你看她把孩子宠成什么样子了,都快上天了!我好不容易把孩子的IPAD藏起来了,结果,她天天让孩子玩。”这时候你老公就会说,“哎呀,她是老人,我怎么说呀。我总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去批评老人吧,那太不孝顺了。”这个时候,作为妈妈,你在老公面前一定要懂得示弱,“老公,现在我有一个很大的困扰。咱们家孩子现在一吃饭就看ipad,这个习惯真的不好,很想让他改掉这个习惯。可是,我又看到孩子的爷爷奶奶实在是太爱孩子了,他们也不忍心去管,孩子一撒娇就容易妥协。所以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了,你看你最聪明了,我觉得你平时处理这些问题处理的特别好。我最相信你的,你说该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各位,这就是发动老公的绝招儿,听课的所有妈妈们一定要学会这一招!

先去肯定他一番,然后让他找到一种存在感,然后把这个问题客观如实地讲出来,最后把决策权交给他。在一个家庭里,我们最应该去捍卫的是规则,如果这个规则制定下来,大家不坚守,那这个孩子一定会变得越来越任性。

家长问

李岩老师,您好!我女儿准备读八年级,在家的时候比较沉迷电子产品,放下手机就看电视动漫,关了电视就要拿手机看抖音。她说控制不了自己,有时候上课都会想动漫的人物。请问李岩老师,在青春叛逆期怎样进行引导?

李岩老师答

其实在这个阶段沉迷手机,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空虚,也就是无人理解的一些孤独。其实孩子需要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同时又伴随着一个矛盾,她又不愿意把自己的隐私讲给家长听,所以我推荐两个小工具解决这个问题,一个是留言板,一个就是写信。从这个阶段开始,你要高度的保护孩子的隐私,当她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就意味着她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但是她不愿意过多的说出自己的隐私,那怎么办呢?

我们就用小工具帮助孩子把心里的压抑倾诉出来。准备一个小的留言板,偶尔可以在留言板上写一些关心孩子的话,或者表达你愿意倾听她的故事,放在孩子的卧室里。孩子就会通过留言板跟你做私密的交流,那么这个交流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心理压力的发泄过程。写信也是一样。我们很多家长都没有给孩子写信的习惯,其实给孩子写信可以帮助孩子把现在的心情完整的发泄出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最近家长可以去尝试一下。在孩子的青春期期间,我们要对孩子有十足的耐心,这些问题也会随着她年龄的推移一点一点地有所好转。

家长问

半年的网课时间,孩子一写作业就无精打彩,写的寥寥草草,一拿手机精神就来了,把手机没收就在那一动不动说没意思,也不愿意出去和别的小朋友玩,原来挺喜欢看书,跳舞的。现在对这些一点不感兴趣,也跟她谈过少玩会手机干点自己想做的事,答应的挺好,要的东西买了一堆玩两天就扔一边了。怎样才能让孩子的注意力转移,戒掉手机?

李岩老师答

我们总有大量的家长存在着一种幻想,这种幻想就是有一种药或者百试百灵的方法,只要用了孩子马上就能丢掉手机。我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没有这样的东西,也没有这种药,想要让孩子从沉迷中醒过来,家长不介入是不可能的。这一定是家长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拥有充足的耐心才可以的。所以说解决这个问题,最关键的还是你到底想用什么样的方法取代孩子,你有没有找到非常好的替代方式,让孩子能够在你跟他一起完成真实互动游戏中产生粘性,从互动中转移他的注意力,这才是关键。只要能做到这一点,这个问题就能得以解决,否则的话,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放弃那些虚妄的幻想,没有什么特效药,这就是要耗时间,有足够的耐心才能完成的。

家长问

您好,李岩老师!我有一个九月份上初二的女儿,以前的成绩很好不怎么让大人操心,也是有主见的孩子。这次疫情过后成绩退步很多,和她聊完后她和我说现在学习感觉不到快乐,以前学习能感觉到快乐。玩电脑才感觉到快乐。还说学校的班风不好很受同学影响,听得我很忧心怎么样给她正确的引导?还有学校的问题怎么教她在校不受同学的影响?

李岩老师答

每个成瘾行为的背后都有未被满足的渴望!孩子为什么原来在学习上能获得足够的快乐感,而现在没有了呢?正课中我们分享到的网络带给孩子的三种感觉,认同感、奖励感和慰藉感,这一定跟这三种感觉有关,这就是孩子沉迷的原因。孩子提到的感觉不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其实就是感觉不到了这三种其中的感觉。家长首先要找到孩子到底是认同感缺失了,还是奖励感缺失了,还是慰藉感缺失了!

又是一个上初二的年龄,又是一个孩子进入青春期开始变得懵懵懂懂的年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就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冲突,在青春期,孩子所有的想法包括各种各样的幻想,以及对自己各种各样的怀疑都是非常正常的。实际上根源都是因为他缺少一个能够让自己感觉到安全的倾听者。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找到到底是哪一种感觉在孩子身上极度缺少了。

孩子原来成绩那么好,很有主见,能够找到快乐感,未来他也一定可以找得到这种快乐感,关键在于我们要充分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理解和接纳,让孩子感觉到,有我们在,他就不需要去担心其他的,他就不会去怀疑自己的人生,他就会觉得有爸爸妈妈在是非常安稳的。

有机会就跟你的孩子好好聊一聊,这个时代我们所有人都在受网络的影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我仍然是这个观点,任何虚拟的东西都改变不了,也取代不了真实世界带给我们精彩的生活体验,生命体验大于一切说教,想让你的孩子重新回到生活的正常节奏上来,我们要懂得做一个学会正确引导他,懂得把他往正确的生活节奏上引领的家长,只要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远离网络游戏的网络综合症。

划重点

???

下节课程预告

《三招教你解决孩子的“拖延症”》

8月14日(周五)20:00

李岩老师邀您一起听课!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wyyy/113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