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思想品德复习提纲一

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一)

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

1、家庭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而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P5

2、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①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②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③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家庭;④随父(母)再婚组成新的家庭;非婚生子女不一定与生身父(母)同住一起,但父(母)与子女间的法定权利义务仍然存在,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3、家庭结构的类型:P5即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

4与父母的血缘关系不可改变:P6⑴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绝大多数基于血缘关系。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无法改变。(2)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3)要了解自己的父母、了解家人的好品质,了解好的家风。讲讲好的家风、好的传统、家庭里出名的人。

5、家为我们提供了物质环境和精神的关爱:P8(1)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2)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3)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

6、无悔的奉献:(1)父母对家庭的贡献——夸夸自己的父母(2)父母对子女之爱——概述母爱和父爱。母爱是最无私的;父爱如山,深沉严格。P9

7、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父母养育子女是法律规定的必须履行的义务。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父母如果不对子女尽抚养义务,甚至虐待子女,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要受到法律的处罚。P10

8、从各个方面感受家庭带给我们的温暖(对家的理解):家是人们的情感栖息地、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家是什么?)(2)热爱自己的家——用自己感触最深的话,表达对父母的敬爱之情。P11

9、为什么要孝敬父母?P13

①父母理应受到孝敬: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②我们应该以爱回报: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③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要弘扬这一优良传统。子女孝敬父母既是道德义务又是法律义务。

10、孝敬父母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什么是孝敬父母?)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处罚。P14

11、怎样孝敬父母?P15-17

①孝敬父母要落实到具体行为之中,要从小事做起。②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孝敬父母需要付出,但得到的是甜蜜。③对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不是盲目的顺从,是圆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孝敬。

12、为什么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尽孝心?P17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家庭和社会都做出过贡献,在他们年老多病、行动不便之际,做孙子女的更要献上一片孝心。这既是理所当然,也是弘扬中华民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

13、成长烦恼产生的原因(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P19-20:①进入青春期后,我们的自我意识增强,开始独立行事,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我们,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②在父母的眼里我们总是长不大的孩子,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的矛盾。

14、产生代沟的原因:我们与父母的年龄差距是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代沟的实质是反映在年龄差异背后的多重代际差异。P20(我们与父母的人生经历……差异)

15、如何对待父母的严要求?P21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这种在我们看来有些苛刻的“严”,反映出父母对于我们的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16、逆反心理的含义和表现:P21、22①含义(P21)。②表现:要我这样,我偏那样;你说这好,我偏说那好;让我信这,我偏信那。以强硬的态度顶撞、以粗暴的举止反抗;对父母不理不睬、冷淡相对;用极端的办法处理矛盾;等等。

17、对逆反心理的辨证分析(如何看待逆反心理?)P21①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有的反抗不无道理。②在家庭教育父母也难免有误区。③与父母平等交往,有助于帮助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的误区,也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18、逆反心理导致的危害:P22①、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导致家庭中的矛盾和冲突;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甚至酿成悲剧。②、结果上看,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这种结果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不是拿自己的错误伤害父母,就是拿父母的错误伤害自己。伤害自己,伤害自己最亲近的人。

19、如何克服逆反心理?P21-22(1)为了不伤害自己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就要努力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在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2)学会与父母正确交往:①、对父母的态度要温和,不采取偏激的行为方式。②、要表现出一定的独立能力,让父母放心。③、与父母交流和沟通。

20、怎样与父母架起理解的桥梁?P23__25(1)要亲近父母,跨越代沟:沟通是双方的事,我们做子女的要走近父母,亲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2)学会遇事与父母商量:商量就是沟通的过程。通过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这样看似冲突的事情就有了回旋的余地。

21、“处理家庭冲突六步法”:P24第一步,明确冲突是什么;第二步,进一步分析产生分歧的原因;第三步,找出解决这一问题可能涉及的各种方式;第四步,判断哪些解决方式是冲突一方不能接受的;第五步,确定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最佳方式;第六步,检验最终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否有效。

22.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P25: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最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

23、子女与父母沟通的有效方法和实际经验有哪些?P25①了解父母,沟通就有主动权;敞开心扉,沟通起来无顾忌;②笑口常开,沟通起来无障碍;③耐心解释,沟通之中得理解;④换位思考,有效沟通不可少;⑤尊重理解,正常沟通最关键;求同存异,沟通不要走极端。

24.与父母交往的艺术(与父母交往有哪些窍门?或如何与父母交往?)P26-27(1)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2)认真聆听,交往起来免误会。(3)帮助父母,交往起来无障碍。(4)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要宽容。

第二单元师友结伴同行

1、闭锁心理的含义:闭锁心理是将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自我封闭,不轻易外露。(2)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意义:如果封闭自己,只会使自己陷入孤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相互选择的结果。积极交往,友谊之树才会枝繁叶茂;开放自我,我们的性格才会更开朗,人生才能更精彩。P31

2、交往中受人欢迎的品质:P31__32真诚、友好、善良、负责任等品德,会使我们在交往中具有持久的吸引力、较强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也会使自己在集体中具有更高的人气指数。

3、相关链接P31

4、什么是朋友?交友的益处有哪些?朋友带给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在人生的旅途上,朋友伴我们同行,友谊照亮我们的生活之路。真正的朋友应互帮互助,在追求共同的理想中一起成长进步。

5、交友的原则P33__35①、交友是一个平等互惠的过程,给予与分保必须是双向的,这样才能做到双赢甚至多赢。②、人无完人,人各不同。欣赏他人,赞美他人,宽容他人,尊重差异,加强沟通,就会交到更多有趣的朋友,获得更为持久的友谊。③、真正的友谊应该是坦诚的,在原则面前一定要坚定,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谊。④、我们要慎交朋友。与社会上的人交朋友,要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6、怎样处理好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P36

7、树立男女同学之间积极交往的意识(男女同学正常交往的意义是什么?)P36-37①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可以增进我们对异性的了解,学习对方的长处,完善自己的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②可以扩大交往范围,锻炼交往能力;③还可以学习如何适应社会对不同性别的要求,增进自己的性别意识。P37

8、男女同学之间如何进行正常、健康的交往?P38①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既要相互尊重,又要自重自爱;②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③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

9、如何看待对异性的







































哪儿治疗白癜风好
北京最权威看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wyyy/47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