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张海音心理空间一周年
张海音解析《扪心问诊》30讲创意微课火热招募ing
如果我有幸,陪你在咨询室里成长
上海市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
张海音主任
?周年庆内容
《扪心问诊》
第一季第二集
访客Alx的首次咨询
?周年庆公开课时间
年11月21日
19:00-20:00
?周年庆公开课完整版文字稿
各位朋友,晚上好!
欢迎大家来听这次《扪心问诊》系列微课的公开课,今天我选择的是来访者Alx的初始访谈。这是一次经过电话预约以后的首次访谈,主人公,也就是来访者Alx——黑人男性,美军飞行员;保罗——中年男性,颜值、气质,都没的说。
做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咨询非常重视初始访谈的印象和感觉,也就是说,当你第一面见到来访者的时候,对方给你什么印象、什么感觉,是相当重要的。
记得二十多年前,我们当初读中德班第一次培训,我们整个小组留级了。一年两次,每次五天的培训设置,在第一次五天结束的时候,老师跟我们说:下一次的培训还是重复这次的内容!显然是对我们第一次培训非常不满意,原因就是我们第一次报案例的时候,报出来对来访者都没有感觉。
因为我们很习惯呈报对来访者的症状,而谈到感受就非常缺乏,而德国老师非常注重对来访者是什么样的感受。比如德国老师会问我们:当第一眼见到这个来访者你是不是有喜欢他的感觉?或者,非常讨厌他的感觉?还是其他?
二十年前,我们那个时候在这一方面还是特别缺乏,我们比较习惯说患者有多少年病史,有什么症状等等。什么叫喜欢来访者呢?我们是医生,总是以病人为重心,应该帮助他,讲得都是很理性的话。
其实应该这么说,对来访者的第一印象和感觉,有利于我们确定初步的移情、反移情的识别和自我察觉,这点非常重要,也涉及到共情能否走到来访者的内心。
?开场
好,我们先来看看影片当中Alx进门时候第一次的情景,敲门,在咨询室,然后,开门,寒暄,然后Alx神情自信地踱着步走进咨询室,一看是个衣着考究、打扮也蛮考究的一个黑人,摘下酷酷的墨镜,然后不紧不慢地用目光对整个环境略作扫视,然后走近咨询师保罗房间里的书架,对书架上的书略作翻阅,边翻阅边说话,虽然Alx是第一次接触心理咨询,但却显得非常老练和主动。
我们看到这个来访者老练主动地询问这个“你们这里做心理咨询有没有什么基本的规矩?”一看,看上去像是很懂规矩的人,好像也会很体谅咨询师的,是一个明白人,一个非常有身份、有层次的一个人。
像这样的言语和非言语所营造的一个气场,也会激发咨询师保罗不同寻常地跟来访者开玩笑:虽然我们这一行经常说“顾客总是错的”。一般我们咨询师首次面对来访者,很少跟来访者开这样的玩笑。
因为像这种内容的玩笑,我们一般咨询师同行之间才会很默契地互相开一些这样的玩笑,很少直接对来访者说,但是显然因为咨询师感觉到眼前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有层次的来访者,可不是一般的来访者,所以咨询师保罗也身不由己地为了要能够与来访者这种水准的匹配,但又不显得太喧宾夺主,这种感觉表现要低调地奢华,才会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开了这么个幽默好笑的、好像是在贬低来访者,实际上是呈现出在专业上是很精要、有深度、有内涵的玩笑。
就这样,两个与众不同的优秀男人之间的碰撞就此展开了。也许我是投射了太多自己的东西,先就此打住。我们再来看看影片呈现出来的内容。
接下来,还没等来访者自己坐定,这个来访者突然就问“你认得我吗?”我们看到咨询师保罗一脸懵逼的样子,被这样问,好像自己应该去认识这个人一样,但确实不认识,也不能说什么,只能等来访者继续说下去,来访者说:“别人告诉我,你是最出色的医生,应该对身边的事情有所了解,应该认识我的。”
也就是说,这个来访者在找到咨询师保罗之前,曾经对咨询师以前的几个患者、和咨询师以前的研究生同学了解了很多情况,然后才选择他做咨询师的,当然这样说完之后,他很直接地问保罗:“你是不是感到有压力?”
这句话说得很居高临下,此时看到咨询师保罗好像找到了一点感觉,问Alx说:“如果你知道我是最出色的,这是不是对你很重要?”Alx回答得也非常直率:“我什么东西都找最好的......该花的钱总得花。”这样的话说到本质了,这说得很对啊,像是大实话。
如果我们说这个来访者Alx这样说话显得太唐突、不恰当,其实你就会显得你很虚伪,但如果说他就应该这么说,也会觉得很别扭,他说“该花的钱总得花”,其实是说你——说你咨询师,是被当成被花钱的对象,其实你也没赚到什么钱。
回过头来一想,咨询师一上来就计较钱的事情,就显得很猥琐,我们到这里可以看到,稍微有一点经验的咨询师基本上已经可以确定,自己面对的是自恋的来访者,我们可以对对看,下面哪些特征可能比较符合。
?解析
下面我们说一说关于自恋型人格的一些特征,看看Alx到现在为止呈现出来的有哪一些:
第一条:对自身有无所不能的感觉,夸大成就天赋,虽然没有相应的成就,却期待被看做是最优秀的;
第二条:对赞美成瘾;
第三条:相信自己是特别的、唯一的,或自己仅仅被同样特别的或高地位的人理解,或应该被联想到上述一类人归为一类;
第四条:有特权者的自我感觉,比如无理由的期待,特殊的好的对待,认为别人应该自动地顺从自己;
第五条:缺乏共情的能力,没有认识或认同其他人情感的欲望和需求
第六条:经常嫉妒别人,或相信别人嫉妒自己
第七条:表现一种高傲自大的行为和态度
总体而言,表现出来对自尊的需求、需要特别强,会沉浸在自我理想化之中,掌控感特别强。
短短的影片,没有几分钟,我们已经看到,至少有两三条或以上,在Alx身上已经呈现出来了。
?Whattodonxt?
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知道了这些,那又怎么样?我们肯定还会抱着一个疑问:这Alx为什么要来这里做心理咨询?看起来他是比咨询师状态还好的人,他来找心理医生到底是啥情况呢?
当保罗想再细究,仔细追究、澄清,跟Alx澄清:“你找最出色的医生,你的标准是什么”,这个时候,Alx略带不耐烦地再度问:“你认得我吗?”两次突然问能不能认出他来,显然Alx感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是不同寻常的。
接下来,Alx呈现的事情,讲了一些他的经历,这样的一些事情你一听,好像只有在国际新闻上、在网络当中才能报道的重大的国际性的事件,但是作为咨询师却看到,在面前,在来访者身上,发生在他身上的真实的事情,也就是Alx作为美军飞行员执行轰炸的任务,但是第二天得知他轰炸的这个目标,其实是情报错误导致误炸,炸死了十几个孩子,等等,讲了很多这样的一个情况。
就在这个咨询师保罗想去澄清、探索这个来访者为什么来的时候,被Alx再次打断,再次(由)来访者掌控了谈话的方向,先把咨询师内心可能的推测,由来访者自己先说了出来,比如他说:“你肯定会想问我,执行任务之后回来之后看到这些孩子会有什么感觉?”其实我们看的出来,这个来访者非常聪明,他猜心思猜的非常对,咨询师一般都是会这么想的,通过这些问题,澄清,确认来访者有没有过度内疚,有没有自责性的内疚,有没有闪回,这些特征性的表现,等等。
所以我们一听,就知道这个来访者好厉害,很聪明,很有领悟力,他如果真的要做心理咨询这一行,肯定也会很快脱颖而出的。别人要花几年才能修炼到的境界,可能像这个来访者只要几个月就能领悟到这个行业、专业的真谛。
我在做咨询的时候也经常看到这样的来访者:很能够跨界,跨领域。花几个月,就真的能够体验到,我们可能要花五年、十年做咨询师才能悟到的一点点东西,所以人不能跟人比,咨询师会特别欣赏、甚至会仰视这样的来访者。
所以我们看到这个Alx他一上来就在咨询师面前呈现出他非常优秀、聪明,非常完美、出色的部分,当然我们大家马上可以对对看,像这一类的移情、反移情。
像科胡特的自恋的个案当中,这个属于哪一种,我们可以试着对对看。尽管我们来访者回应咨询师,跟咨询师猜测的内容相反,来访者回应说:“我执行完任务以后直接去睡觉,也不看什么新闻,而且睡得非常好。”这就明显呈现出这样一种氛围:我可不是这样的人,你们芸芸众生可以想象的人。
而且这个Alx还不忘顺带着嘲笑贬低了一下“不是靠我们在外辛苦执行任务,才可以让你们这些人耍嘴皮子讨生活?”其实话也对啊,身为咨询师,又被恰到好处地贬低了一下,但是你也不能说人家故意贬低你,人家只是直率啊,很真诚啊,也没有恶意,如果你说人家故意贬低你,会显得你气量很小,又会显得水平很低。当保罗问Alx:“执行完任务之后,你一般都会做些什么?”Alx显得满不在乎地解释了一下例行的公事:“我有这样那样的事情要料理,等等。”
就在Alx随意地、轻松地解释他有什么样的例行公事的时候,突然联想、对比地说起,他自己当年母亲突然去世以后,好像父亲也总是有做不完的事情,要料理后事等等。好像说到那一段,好像突然充满着哀伤的感受,保罗很敏感地好像感受到,这两者之间一定有某些情感的共同点。来访者潜意识也非常聪明,肯定背后有某种联系,才会这么说,Alx在意识上却否认,认为这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关系。我们刚开始就发现:这是很匹配的、旗鼓相当的咨访关系。
接下来,来访者Alx谈了他在执行任务以后的恢复期当中,跑步,过度运动,然后心脏出了很大一个问题,这么一段。大家可以看出,在影片当中,这一段整个过程跌宕起伏、死里逃生,悲壮,奇迹,无所不能。这一段过程当中,咨询师保罗最想去链接Alx和父亲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去触动情感,Alx说:“你现在和我谈和父亲的关系太早了!”像是Alx猜透了咨询师的用意,咨询师的努力被Alx弹了回来。
确实,我在看这个影片的时候,也感觉到,在那个时刻,去探索Alx的父子关系、Alx跟父亲的关系、情感链接确实太早了一点。虽然在Alx话语当中,他也承认,当时经历母亲突然去世是成长当中最大的情感创伤,但这样一个叙说是理智化的心理防御方式。
所以接下来保罗还是有一段面质,他询问Alx:“开始的时候,你是不是就在测试我作为咨询师是不是够资格?”当然,这个面质也被Alx弹了回来,所以感觉这个面质是不是也早了点。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非常关键的是,作为咨询师、作为专业人员,你处在当时的情景,你当时控制不了谈话的方向和主动权,好像没啥特别专业的努力好做,所以特别想做点什么,来显示自己的专业性。我们也经常这样干的。
我感觉这部影片是对真实过程非常逼真的呈现,拍得非常好,我在观看的时候,常常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根本感觉不到是用演员在扮演。
影片当中,咨询师保罗后来还常常回忆,Alx当时衰竭,精疲力尽,是不是对自己很失望,很失控,是不是对自己自恋的一种受挫。
就在那个时候,又是很突然的,在时间好像差不多该结束的时候,突然话题一下子转到主题,Alx这个来访者向咨询师表达要回到当时执行任务扔炸弹的地方,且自己已经做了这个决定,但是,他表达出来说,他想听听咨询师有什么建议。
面对此情此景,我们想,咨询师能做建议吗?就算做了有用吗?还是很不理解为什么来访者要这样去做。其实我们每个人内心感受会有各种各样的可能,会把自己代入到咨询师的角色中,想去试图理解当时的情景。
我们可能猜这个来访者Alx是不是很需要有人见证自己的无所不能,是不是这个来访者Alx是在否认所有的罪恶感,把内心极度的罪恶感投射给咨询师,当然咨询师其实是把投射还回去了,发现这个来访者Alx有点恼怒和沮丧,我们想:这是不是在澄清界限?
所谓澄清界限是,你自己的罪恶感是你自己需要面对的,而不能投射给我——咨询师,你是你,我是我,这就是所谓的澄清界限,就是要让来访者看到自己内心的东西,而不是不说一声,就直接替他承受了。
当然我们也会认为,这个咨询师也说了,我们也会猜测这个Alx来访者是不是对回到执行任务的地方有一定好奇,等等。Alx当初说过一句话,曾经说的话,咨询师把它拿了出来:“生活选择了我,很无奈。”这句话是啥意思?是不是自己没办法承担责任,要别人、要咨询师担任指挥官,当然我们能看到,其实这个来访者是不愿意被人掌控的人。
在那个情境当中,保罗和Alx还有一段小小的对话,就是Alx说:“我来找你就是希望得到你专业人员的建议、看法的,每次都付了不菲的咨询费”。
我们看到他是块美金,付块美金就是不菲的咨询费?我自己目前每次50分钟的咨询还要收0块,在美国找这么优秀的咨询师才美元,那就算不菲了?
当然一说到钱,又会显得比较猥琐,或者说比较贪婪了。我提这一点的关键在于,一定程度上,碰到这样类型的来访者,在场面上他的话也没什么错,但感觉当中会身不由己的感觉自己被贬低。
在影片当中,保罗对Alx说:“其实我不是最出色的,你才是最出色的”,当我听着咨询师保罗说这样的话的时候,感觉貌似是在鼓励来访者,同时又像在推诿责任。至少咨询师保罗是在表达了一种担心,这是普通人应有的情感表现。
在这种情境当中,咨询师其实是会蛮艰难的,很想给来访者说点什么,然后让他能够慢下来,让他能够慢慢去呈现内心真实的部分,或者内心的苦恼,很想帮他一点,然而又很小心谨慎。因为来访者是非常能干、精明、思路清晰的,因此多说了不妥,不说也不妥。
咨询师小心翼翼地试图解释,说:“你这样耗竭体能地去做,可能不是罪恶感,是想做一些补偿的努力。”虽然这两种说法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咨询师确实选择了积极的说法,这个比较符合特定的来访者Alx对自尊心蛮高的要求,所以我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咨询师确实在做很大的努力,虽然还是显得有些无力,
最后,我们还是看到,这个来访者Alx好像不想被咨询师支配。比如我们讲咨询师说不要急于去,于到那个执行轰炸任务的地方去,好像这样显得冒险,好像不知道为什么就那么仓促地去,当然没有说这样的话,好像是来访者还是没有被咨询师的建议所支配,好像还是要去的,当然没那么明确。
我们发现,其实像这样的个案,它在生活当中,或者咨询过程当中,经常潜意识地、无意识地总能制造出一些危机的状态,让周围人显得手足无措,无能为力,到最后都是当事人自己很悲壮地,只能自己出面,自己去搞定,别人完全帮不到他什么。
如果我是咨询师保罗,也会代入到其中,想去体验一下,可能刚开始就会暗暗下定决心,面对这样的来访者,我要呈现出足够的水准和境界,要与众不同,特别是前面不要被贬低,不要显得无能,要显得很优秀,非常独特。
甚至面对这样的来访者,我们时不时地很想去努力,能不能再出一点绝(tao)招(lu),比如一下子点到一个什么情感的痛处,或者显得特别的共情,或者像白求恩大夫一样很有情怀,像国母一样很有情怀,能够一下子去软化和体谅来访者。
?回顾
好,我们对第一个sssion做一个系统的回顾和总结,来访者Alx经历了得知自己执行任务轰炸误杀了十六个孩子,这样一个美军飞行员,好像是经历了一个创伤性的事件,但他体验到的不是哀伤、痛苦、震惊、懊悔、内疚、茫然,而是显得若无其事、非常理智化,否认,行动过程中经历了过度运动,也经历过了心脏出了问题,几乎猝死,又被抢救回来,决定重新回到创伤的地点。
我们看到各种重新获得掌控感的努力,但是在Alx再去执行任务之前,却预约了心理医生保罗。所以有了这么一场历时二十多分钟的初始访谈,到最后好像决定还是要去。
到这里为止,还是留下了非常多的疑问:为什么会是这样?接下来又会发生一些什么情况?
情结非常引人入胜,我们想去理解,一个自恋人格蛮明显的人,他是从小在怎样的养育环境和经历当中造成的影响?
他在现实中的亲密关系又会是怎样的?
他从小又是如何做怎样的防御?
如何在人群当中脱颖而出,成为精英当中的精英?
他从这次创伤性的事件,会激发出怎样的变化,然后又如何修复?
特别是让我们专业人员、做心理咨询的人感兴趣的是,我们遭遇到这样一个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来访者,我们怎样的应对和回应会是比较恰当的?
?关于《扪心问诊》
《扪心问诊》是非常小众的美剧,可能只有对心理学非常感兴趣的人,或者从事心理咨询的人才会非常非常喜欢,看的时候会非常投入,把它作为像教学片一样。很经典,值得反复回味。
业内几乎一致公认,这部美剧拍得非常符合专业,从各种心理问题的呈现,咨询师的专业的回应,许多只有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才能心领神会、或者心照不宣的情景,在这部剧中比比皆是。
这部美剧不仅拍得非常专业,而且可看性还非常的强,尤其是各种人物的人格特征的呈现,非常的栩栩如生。由于它拍摄是连续的,我们可以看到有好多次,比如一个礼拜一次,一个个案有7次、8次,可以看到每个个案动态的咨询过程、发展的情景,整个情节又跌宕起伏,又很真实和自然。
最大的亮点是:咨询师他本身还要接受个人体验,要被督导,或者说接受个人体验,还有他个人的生活以及咨询当中的困难点。
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仔细观看《扪心问诊》全部的三季内容,所有一些人物都有非常好的呈现,如果大家有兴趣,我们会在以后系列的微课当中,详细地解读每个个案呈现出来的以及咨访关系如何回应,今天围绕这次公开课、这样二十几分钟的一集,就讲到这里,接下来,大家可以提出对这一集感兴趣的点来提问。
《扪心问诊》在线观看地址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wyyy/4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