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问答如何预防自杀

Q我觉得生活没意思,心里很不幸福,想自杀怎么办?——来自一位高中生的提问阿幕说:人活着呢,最重要是开心!如果一个人长期觉得生活没意思,想自杀,根源大多在于从小缺乏“幸福感”。家庭,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培养起孩子心理的幸福感”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是父母应该做的事情。今天阿幕教你培养心理幸福感。首先来看心理学家、咨询师武志红老师讲到的“爱的谎言”。

我爱你,所以你要听我的

“我爱你,所以你要听我的”。这是我们社会最典型的一个爱的谎言,父母们用这个谎言控制孩子,老师们用这个谎言控制学生,男人用这个谎言控制女人,女人也用这个谎言控制男人。这个谎言是我们的一个集体无意识,它源自我们共同的一个经历:1~3岁时,当孩子蹒跚学步并开始探索世界时,大人们忍不住要替孩子们完成任务。譬如,孩子跌跌撞撞地拿玩具时,大人们递给他;孩子四处爬来爬去时,大人们因担心而制止他;孩子快乐地玩耍并大喊大叫时,大人们警告他们小声一点……

总之,大人们为了安全,为了“爱”孩子,而严重妨碍了孩子探索世界的努力。

并且,等孩子长大后,我们变本加厉地这样做。譬如,帮孩子解决一切难题,替孩子做所有的决定,当孩子拒绝接受时,就以“爱”的名义强迫孩子接受。家长们在这样做,老师们也在这样做。这样做,是在杀死孩子的生命。

因为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当一个人不断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时,那么不管这些选择是对是错,他的生命都会因为自主选择而丰富多彩,而他的心理能量都会不断增加。只有做过选择,一个人才算活过。假若这个人的一生中都是别人在替他做选择,那么他的生命就没有意义,不管别人给了他多少东西,不管那些选择从理性上看多么“正确”,他都会因此而虚弱无力。

以爱的名义替孩子做选择,这会有极大的迷惑性。父母觉得自己做得对,孩子也不知道该怎么反抗。但是,父母和孩子都会因此而苦恼,父母发现,他们必须一直为孩子操心,而孩子则会经常感到“闷”、“烦”,甚至还会有窒息感,就仿佛有人在掐着自己的脖子一样。

这种窒息感不难理解,因为父母替孩子做所有的决定,就是在从精神上掐死孩子的生命。并且,这种“掐”看上去是非常善意的,父母这样看,孩子也这样想,社会上也这么以为。理性很容易欺骗人,但情感不会骗人,被“掐”得厉害的孩子常常做出一些极端行为,来表达他们的真实情感。

现在,父母替孩子决定生活、老师替孩子决定学习的情况愈演愈烈,而孩子们的反抗也越来越强,其常见方式是网瘾和叛逆,而极端方式则是自杀和杀人。

广州近两年屡屡发生中学生和大学生自杀,而且没有清晰的自杀原因,看上去完全是莫名其妙,我自己的理解是,他们多数是被这样“掐”死的。

极端情况之下,他们也会直接攻击“掐”他们的人,这是广州董姓大学生弑父的心理原因,也是一些中学生因老人劝诫自己好好学习而情绪失控并暴力袭击老人的原因。

中学生和大学生自杀的新闻这两年越来越多,很多在学校里做咨询的心理老师也说,学生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而这两年明显严重恶化。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家长和老师这些大人们替孩子做选择的情况太严重了,孩子们的生命正被严重扼杀。

人为什么想自杀?

武志红老师说到的案例,都是我们经常遇到的,我们一直以为我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主导我们的是性格,而实际上,这性格来源于我们童年时期受到过怎样的对待和教育。武志红老师说:“现代的临床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一个成年人的关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童年关系模式的再现。假若一个人没有什么理由地残忍虐待甚至杀害其他人,那么可以基本推断,这个人曾被残忍虐待过,譬如虐待小保姆蔡敏敏的珠海女雇主魏娟。从这个角度上看,最终展现在一个成年人身上冷酷的恶毒,可以回溯到他的童年关系,而且多数可以回溯到他与父母的关系。复旦硕士ZLL在虐猫的时候,不过是把父亲对待他的方式转移到他对待猫的方式上而已。”那么,觉得生活无趣,想自杀的人,又都是因为什么呢?年去世的自杀学先驱edwardshneidman说,百分之九十的自杀者,在自杀的时候,都有严重的心理疾病症状。经过很多自杀学家的补充,和对于一些遗嘱的学习研究,自杀者都有这样一些共性:1.逃避。很多自杀都是想要逃避现实的责难和自认为过不去的坎,比如说很多报道学生作弊被抓,就自杀了,因为他们觉得承担不了被开除和被父母知道的后果。2.超过了心理承受的threshold(临界值)。任何人都有一个点,当发生的事情超过了那个点,自杀倾向或者行为就会被激发,比如当一个拥有万贯家产的人一夜之间破产,或者出了车祸失去了一条腿。每个人的点都不一样,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很难回答为什么自杀这个问题的原因之一。3.没有希望。失去希望的人是很可怕的,有的吃有的穿但是就是觉得每一天的生活都灰暗无比。这也是抑郁症患者为什么普遍都有自杀倾向的原因。4.给他人解脱。在很多遗书中,可以发现很多人自杀是因为不想给别人带来麻烦,觉得自己是个糟糕的人。这样的情况很多出现在孩子身上,被父母打骂责怪,一死了之。5.爱。数不清的人因为爱而自杀,有个自杀学家甚至说,所有的自杀都是因为没有爱。

心理幸福感的基础

想自杀的人,基本没有心理幸福感。而心理幸福感是生活的乐趣所在,它是我们对自我的积极认识,也让我们拥有从挫折中振作起来的力量。而培养一个人的心理幸福感,需要从儿童时期开始。心理幸福感的5大基础1.个人力量:引导我们做出选择的内在罗盘每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独特的能力与本领。这些能力具有很强的能动性,能为孩子带来能量和乐趣,也能帮助孩子轻松学习。个人力量能让我们知道对我们来说什么是重要的;它们影响着我们的个人价值和信仰。2.情绪幸福感:创造积极的正平衡幸福感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能量以及情绪的平衡性等,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3.积极沟通能力:建立信任并获得良好关系积极沟通的能力把我们与他人联系起来,同时作为我们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思想与情绪的工具。4.学习的能力:培养寻求答案的习惯未来需要有创造力、适应力强并且学伴终生的人。这样的人知道自己的实力所在,并能很好地利用自己的实力。5.恢复力:如何避开路障,并在遭受挫折后卷土重来。能够在压力中保持情绪的稳定,能够清楚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都是恢复力的基本要素。恢复力能让我们缓解外部压力,妥善处理个人所犯的错误调整失望情绪。它还包括前瞻性思维,避免陷入有害境地,并能毫不犹豫地应对意外的发生。

如何培养心理幸福感?

当我们知道了心理幸福需要以上的五大基础,那我们如何培养心理幸福感?1.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鼓励并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潜力,表达自我。有些孩子腼腆,有些孩子开朗,并无好坏,我们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2.了解并确认孩子的感受。在孩子生气、难过时,要试图去了解他们的感受,你可以说:“我知道你心里很难过。”而不是一味地打骂孩子。3.明确表示你们可以一起解决问题。当孩子遇到难题,或者闯祸了,你要做的不是责骂,而是告诉他,你可以和他一起解决问题。和孩子培养起良好的亲密关系,将会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环境,培养起孩子对他人的信任能力。4.辅导与模范榜样。依靠你的丰富阅历和鼓励孩子允许发挥他的个人潜能,这种辅导具有很强的支持意义。每个人都不是天生的父母,如果我们在童年时期没有得到很好对待或者教育,也请学着培养起自己心理的幸福感,关照自己的内心,找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参考:武志红《6个爱的谎言》、JeniHooper《让孩子快乐、自信和成功》

今日编辑:刘园媛









































卡介苗bcg白癜风患者能不能服用
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治得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wyyy/58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