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孩子有网瘾,父母怎么办?是把孩子送进曾被报道暴力管制的训练营,还是找出症结,正确引导?孩子爱上网,有网瘾,整天玩游戏,这些都是现象,我们要通过这个现象了解孩子的内心,找到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从根本解决问题。
案例简述元勇今年已经20岁,是某大学大二学生。与班上其他同学不同的是,元勇在大学里表现得十分“高冷”,与班级同学几乎无任何交际。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玩网游,为此经常逃课,在网游世界里,他异常“活泼”,难以自拔。
元勇自述我的现实生活很糟糕,父母离婚,妈妈也不关心我,家里的经济来源都是妈妈在我做生意的舅舅那里打工赚的。与其说“赚”,不如说“救济”更贴切。后来,我和妈妈住进了舅舅家,寄人篱下的感觉并不好受,每次放假,我都不想回去,那根本不是我的家。
我很内向,跟人相处时经常会觉得无话可说,让场面十分尴尬,所以我干脆选择沉默。在学校,我不爱跟同学们讲话,不想进入他们的世界,也希望他们别来烦我。但有一次,一个室友惹到了我,我甩了一句狠话给他:你对我不好,我要删了你!他笑着说:说什么呢,听不懂!他当然不懂,那是我的世界,我掌控着我的QQ好友,我看你不爽,我就把你删掉!
在网游世界里,我有很多朋友,我还通过各种努力把自己变得十分强大,并组了个团队,团队下面的人都必须臣服于我,我承认我的全部欲望都在网络游戏里得到了满足,我也很享受这种荣耀。除了发呆,我的时间几乎都用在玩网络游戏上了。当然,还有我的生活费,也基本全砸里面了。
或许你会说,我把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混淆了,但那又何妨?我能在虚拟世界里得到我想要的,但当我回到现实世界,我便感觉茫然无措。
案例分析美国心理学家杨格提出诊断网络成瘾的10条标准,归纳总结为:不能控制的上网,上网时全身投入,下了网心情沮丧烦躁,上网花费如流水,学习、工作全荒废。这类患者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元勇就属于这样一种人。
专家解读医院临床心理科主治医师郑天生主任医师叶敏捷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问题的根源大多数在于家庭。家庭是孩子情感流动的源头,是学习人际关系的启蒙之所,是形成自我概念的起始点。每个孩子都是在与家人的互动中感受爱与被爱,学习如何与他人沟通交流,同时逐渐建立对自己的评价。元勇在自己的家庭中被忽视,没有归属感,家庭缺乏良好的沟通交流,导致元勇的人际交往能力差,在学校里社交困难。
元勇在现实中反复受挫、受伤害。他想要逃避与远离伤害,而网络游戏便成了他的避难所。在游戏中没有复杂的人际矛盾,没有被忽视、被拒绝、被指责,没有情感伤害。甚至,他在游戏中可以通过升级获得成就感,可以在其他玩家那里感受到被认可感,以及他对游戏角色、对团队战斗的操控更可以让他获得控制感,这些都是他在现实中缺失的。游戏世界给予他的满足,更强化了他对网络游戏的沉迷。然而,越是逃离现实,他便越丧失现实中的各种能力,便会在现实中遭受更多的挫败,从而产生了恶性循环。
因此,想要治疗网络成瘾,光“戒”是行不通的,更需要帮助其改善家庭互动,疏通情感,培养现实中应对问题、人际交往等能力。
敬佑生命谦卑服务RespectingLifeHumbleServices门诊预约-24小时值班
白殿疯怎么治疗好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wyyy/6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