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先耐心看完这段视频
杨永信是什么人?姓名:杨永信
性别:男
职位:临沂网戒中心主任杨永信因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战网魔》被大家广为熟知,成为一群家长心目中自己网瘾孩子的救世主,他利用电击,通过往孩子的太阳穴里通电,再加上各种精神的管理措施来达到治疗目的
。后期还扩大了业务范围,不仅仅局限于“网瘾”,同性恋、问题家庭的孩子,甚至成年人都可以被送来进行治疗,一次“治疗”就能见到痛哭悔过的效果。
道德选择权的剥夺
杨永信的电击治疗
以厌恶疗法为理论基础,把需要戒除的目标行为与不愉快的或者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反射,以消退目标行为对患者的吸引力,使症状消退。
网瘾少年大多部分处于青春期,这一阶段中社会的规训和家庭的责任还未彻底在他们身上起作用。
一些家长把不愿意好好学习或者工作、不听父母的话,沉溺于网游,处于叛逆期的孩子,送到杨永信的网戒中心去改造。“网瘾”孩子的父母管的太精细了。
心理学上讲,孩子的问题是整个家庭的问题,一般都会从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他们的互动模式着手。而一些家长看来,明明是我的孩子出了问题,为什么要把我也概括到问题里?他们一方面很着急,另一方面却不愿意承认他们对问题也负有某些责任,甚至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他们是家庭里的权力成员,他们也愿意把问题定义在孩子身上。
于是家长便紧抓杨永信这棵救命稻草,把他视为能够拯救他们的问题孩子,能够拯救他们的不幸家庭的救世主,被孩子经过一次治疗便能向自己服软、认错的状况感动不已。
家长相信杨永信的治疗,并且期待经杨永信治疗后的孩子。他们信奉的是“你怎么想不重要,只要你听话就行”,对社会改造和人权压制也总有些不切实际的期待,以为老实了,就是好了。
安东尼?伯吉斯有这样一句话说:“彻底的善与彻底的恶一样没有人性,重要的是道德选择权。”而杨永信和那些家长利用电击摧毁孩子的抵抗心和自信心,让其产生恐惧感,然后屈服,最终将孩子调教成一个上了发条,按预定方向行动的人,或许不能称之为人,“玩具”是更能概括和表达那些孩子的本质的……
他们以“善”为名,抹杀孩子个性和个体意识,剥夺孩子的自由与自我意识,使孩子失去按照自己的意志选择自己的行为的权利,成为顺从、听话的好孩子。
违反一条就电你!
杨永信的网戒中心有个86条的行为设置,如果你触犯了集中一条就要被“治疗”,进行一次电击,或者集齐几次获得一次“治疗”。
86条的第一条是“出口成脏”,对于这一条,真正的问题在于你根本就不会明白低俗的界限在哪里,一个“汗”“晕”“yeah”等都会被电击。若你去对照这86条,肯定你也是符合杨永信的治疗标准的。
孩子屈服于如同“万只针扎着脑袋”的电击疗法,被迫放弃了自己的个性和意识,顺从是更好的活着,或者活下的唯一办法。你不能有色彩,不能有棱角,不能选择,你只要听话就好了,你只要听话父母就开心了,杨永信老师也就不会治疗你了……
面对法外狂徒杨永信,我们有理由相信正义必将到来,因为正义有时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可是这样,你还是你?我还是我吗?
有什么想说的,在下方留言吧。
▓来源暴走大事件、西安睿思心理、甘肃经济广播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线索征集令
《天天》维权——/
你也可以通过搜索DG,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wyzd/10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