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丨孩子有网瘾却不知道原因

网络中什么最吸引孩子们的注意,无疑是各种网络游戏,在游戏中,可以驰骋沙场,可以拉帮结派,可以实现孩子心中的武侠梦想;再或者学习上的不如意,与父母之间的摩擦,一进入到网络世界,通通可以消失。

因此身边总会出现一些沉迷网络游戏,不可自拔的孩子。

真相1:家庭决定是否成瘾

孩子对网络的过度沉迷其实仅仅是一个表象,背后的主要因素是心理问题,他们的心理问题由主要来自家庭的伤害。通过对接受治疗的孩子的分析发现:排名第一的伤害是父爱的缺失;排名第二的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兼有溺爱和控制。可以说,如果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比较融洽,孩子就能健康成长,这样的孩子是不太容易出现网瘾问题的。夫妻关系不和睦,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良好的相处模式,往往促成孩子成瘾性人格的形成。

真相2:网瘾孩子是痛苦的

成因是解决痛苦的一种方式。所有的成瘾都是人感到痛苦后,想要找个东西依附,或者是依附人,或者依附物。所以有的孩子选择烟酒,有的孩子选择早恋,还有的孩子就选择了网络。表面上看,有网瘾的孩子是主动上网去找快乐,实际上却是被动的在逃避,逃避学习上的、生活上的压力和痛苦,通过这种依附来麻醉自己。其实整天什么都不做就上网,孩子也知道是不正常的,是落后于同龄人的,所以迷恋网络对孩子来说也有一定的压力和痛苦。

真相3:父母患有拖累症

一个家庭有一个成瘾的人,其他家庭成员也会受到影响,患上拖累症。最为明显的是,孩子的母亲都很焦虑。正因为孩子的网瘾和父母的拖累症相对应,所以如果只矫治孩子的网瘾,而不一并治疗父母的拖累症,即使把孩子治疗好,让他重新回到父母的身边,也会很容易复发网瘾。因为孩子在试图摆脱网瘾时,已经病态的父母无法积极地帮助孩子,反而会继续采取不当的管教方法。也就是说,先是父母影响了孩子,孩子成瘾后又拖累了父母,换上拖累症的父母又会给孩子摆脱网瘾造成障碍。所以,治疗网瘾应该是家长和孩子一起。

真相4:透支快乐后行为极端

兴奋时,大脑会大量分泌一种让人快乐的物质,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奖赏系统:你兴奋,就给你快乐做奖赏。但这种让人快乐的物质不能源源不断的分泌,上网时长时间的兴奋会把它消耗掉,所以下网后,就更不容易感觉到快乐,总是心烦意乱,就还是想上网去得到快乐。也就是说,正向强化和负向强化是同时存在的,上网让快乐更快乐,让痛苦更痛苦。网络成瘾后,每天的上网时间都很长,这种让人快乐的物质就会透支,感觉也从兴奋渐渐变得麻木。透支到最后,无论上网与否都不快乐。孩子的生活态度会渐渐变得悲观、黑暗,甚至出现暴力倾向,心理变态。这就是为什么网瘾孩子容易走向犯罪。

真相5:网瘾体现了孩子的需求

沉溺于网瘾的孩子,不是喜欢上网聊天,就是喜欢玩网络游戏。网瘾能反映出孩子早年的欲望,童年时没有得到什么,大了就会下意识地去弥补。比如小的时候没有伙伴,就倾向于在网上聊天交友;小时候有许多没有实现的幻想,就倾向于玩角色扮演的游戏,在游戏里成为魔术师、战士。网上聊天能满足孩子并未得到满足的情感交流需求,在游戏里能找到现实中没有的成就感、满足感、归属感、操纵感。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不能给予孩子这种感觉,他才会特别依赖网络。

真相6:初一、高一和大一使网瘾高危期

在初一、高一和大一这三个阶段,孩子的学习、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容易出现不适应,容易以逃避现实的方式去面对。家长往往不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和心理需求。很多孩子都是初一、高一和大一开始网络成瘾,等到初二、高二和大二成绩下降了,家长才意识到孩子的网络成瘾问题。当然,网络成瘾不是某个年龄阶段的问题。即使安然度过这三个阶段,网络成瘾的可能性也不会自然下降。只要逃避和寻求依附形成一种习惯,就会出现成瘾性人格。

那么孩子有了网瘾,该怎么办呢?

一、父母要主动和孩子相处,努力成为朋友。

好的亲子关系,能够减少孩子的叛逆心理,孩子不容易跟父母产生一种对抗心理,这样当孩子沉迷打游戏时,孩子能够听父母劝解。

二、堵不如疏,要引导孩子转移注意力。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为了防止孩子沉迷打游戏,父母可以培养孩子进行别的健康游戏项目,例如陪他打球、玩积木、带他旅游等等,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感觉到快乐,就不会去虚拟世界寻求安慰。

三、有意识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孩子容易沉迷于电子游戏,其中一个原因是孩子意志力薄弱,易受到外界干扰,从小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能够帮助孩子在诱惑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

四、家长不要过度重视孩子成绩。

孩子通过在学校学习能够收获到知识,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但不能单看学习成来判断孩子努不努力,厉不厉害。

孩子能够在学校中生活,学会如何与老师、同学之间进行交往,掌握一定的交际能力,也是一件值得表扬的事情。

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个自由的学习环境,不过度压迫,要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期望不能过高。孩子的每一次进步,即使是小小的进步也值得表扬,懂得表扬的父母才是一个合格的父母。

五、父母要成为一个好榜样。

很多孩子玩手机,可能是受父母的影响,在孩子面前,家长应以身作则,不能经常在孩子面前玩手机,要多陪伴孩子。

————摘自网络

|心灯心理服务项目|

1.心理亲子关系,婚恋情感,两性关系,人际关系,儿童青少年咨询,社会适应,职场调适,情绪管理,压力管理,性心理,职业生涯规划,睡眠障碍,各类神经症咨询(抑郁,自闭,焦虑,强迫,双相情感障碍),各类瘾症,创伤疗愈,个人成长咨询,儿童厌学,学习障碍,专注力,记忆力,思维导图,感统训练,潜能开发等

2.心理专业课程,心理学应用工作坊与主题沙龙

3.专业咨询场地合作(一站式助理服务)

4.企业EAP服务与企业内训与团建

5.私人定制家庭成长顾问

6.心理测评

添加心灯助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wyzd/104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