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严重泄露的现状令人堪忧
今年以来,网络直播”一路走红”,无论是明星大咖,还是普通的上班族或者是学生都不约而同的加入到这样一个行列中。在这样一个拥有复杂的受众群体,相关制度还待完善的直播平台,其出先的问题也不在少数。
上来先整了一段编者按形式的点评。本应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但只说了一段看起来很厉害但不明白有啥作用的废话。标题剑指直播平台的规范措施,就要以高三女生直播开学的新闻事实为切入点,再点到文章的核心观点——直播平台的规范。
9月1日,天津瑞景中学高三女生直播开学被学校约谈。学学校对此表示不支持,而该女生也曾因表演低俗而被停播。同样的,今年以来因为直播内容低俗而被停播和被处理的主播并不在少数。甚至在一些直播平台上出现了未成年人直播的现象。虽然直播是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但是因为其特殊性,网络直播环境极其复杂,是否侵犯隐私,如何界定是否属于低俗内容,权责如何划分等问题一再引发争论,但是要规范网络直播需各方共同努力。
对于网络直播平台本身而言,要加强自身的管理,严格把控其直播的内容,避免色情、暴力、低俗等信息内容的传播,以净化网络空间。加强对于主播的管理,完善主播信息,明确主播的权利与义务。同时,加强直播平台的后台监控和管理,以打击个别的侥幸心理。国家相关部门也因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以规范网络直播平台,使其吵着正能量方向发展,并且明确相应事件的处理办法,对于违反相应规范这以坚决的打击,绝不姑息。直播平台是一个公共平台,符合条件的人都可以使用,但是既然是公共领域,那么使用者就应该从自身出发,保持好最基本的操守,做好信息传播的第一次把关。
标题中针对的是直播平台中主播的普遍问题,但具体论述当中,一会儿是高三女生的个例中隐含的问题,一会儿是直播平台自身行业规范的问题。东扯一句西扯一句,傻傻分不清。
有趣的新鲜事物的出现,难免受到人们的”追捧”。直播也是如此,虽然促进了人们的交流与自我表达,但是其中的问题也并不少,无论是平台本身,还是相关部门,或者说是使用者,都应该都应该遵守其基本准则,共同维护其发展。
评分:60点评:两头都想说,但没有一头说明白了。既没有解决高三学生能不能直播,应不应该直播的问题,也没有说明白“各方共同努力”的必要性。如果要说直播平台的普遍性问题,就把高三妹妹直播的事件作为一个切入点,引到你准备论述的点上。要么,就认真讲述未成年人直播的问题以及侵害隐私权的层面。同学你的功课没有做到位。
2直播平台管理仍需细化未成年人参与必要慎思
必要慎思是什么意思。既然管理只是需“细化”,那么说明没有原则性的问题,既然只是细枝末节上的瑕疵,何来“必要”一说呢?况且,评论有复合式标题吗?按照你文章的内容,标题应为《未成年人能否直播,不能仓促定论》
随着网络信息平台的高速发展,近年来出现一批网络直播平台。斗鱼、花椒等直播平台给普罗大众以展现自我的平台。老百姓不在像过去一样的只能看点播送,而是可以成为主播,传递讯息。
咱能不用“老百姓”这个词了嘛?感觉最后收尾应该来一个:今年可是不得了,粮食大丰收,洪水被赶跑。百姓安居乐业,齐夸党的领导。国外比较乱套,成天勾心斗角。今天公投脱欧,明天首相被炒。闹完金融危机,又要弹劾领导。要说世界各国,风景这边独好。
但是,新事物在产生初期必然是一个不完善、有缺陷的雏形。就像互联网兴起初期,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担忧一样,直播平台也使未成年人直播的问题暴露在公共讨论的环境之下。不断有初中女生直播、高中女生直播上课,甚至十多岁的小朋友在平台上“求
直播学校开学,镜头里只是同学们穿着校服玩耍、学习,这貌似没什么大不了,但因为学校属于公共场合,同学们在未被征询意见的情况下“被直播”,再一次戳中了大家的神经:当身边的摄像头越来越多,玩直播的人越来越多,我们还能不能不受打扰地安静生活?能不能确保自己的隐私不被泄露?
“被直播”而引发的争议早已不是第一次发生。例如,此前曾有一个幼儿教师直播小朋友午睡,还有一个女主播溜进女大学生宿舍全程直播,说什么“穿着睡衣满楼跑的都是”。据报道,山东一位市民乘公交车时,上来个女孩一直举着自拍杆直播,还不时高声讲话跟网友互动,结果作为“人肉背景”的乘客们都感觉异常尴尬。
在公共场所搞直播当然有可能侵犯别人的肖像权和隐私权。来个最简单的换位思考,网络主播们上镜前往往会精心准备,化个美美的妆,但是不知情的人却有可能被直播出去打哈欠、抠鼻子的“丑样子”。如果是宿舍楼道之类的特殊公共场所,被直播的人还有可能衣冠不整。更何况,即便被直播者穿着举止都很得体,人家也有知情权,有不上镜的选择权。
除了侵犯肖像权和隐私权,公共场所的直播还有可能对别人造成实实在在的影响。比如说直播老师讲课、同学写作业,就有可能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再比如有人吐槽,以前坐火车卧铺都是被呼噜声吵醒,这次竟然是被旁边乘客的直播声吵得睡不着……
再者,网络直播的利益链已经被多次曝光,网络主播以各种形式、各种内容哗众取宠、吸引眼球,为的是“虚拟礼物”和经济利益。网络直播属于商业活动,不是新闻报道,更不是现场执法,没有获得任何形式的授权。您把别人的日常生活甚至个人隐私“贩卖”出去,还不让人家知道,不给人家选择权,这显然不公平、不合法。
除了“被直播”导致的问题,某些不涉及他人隐私、不涉黄涉暴的直播,也得有个规矩。比如说,此前曾有一个国航的副驾驶在航班起飞前的驾驶舱玩起了直播。虽然驾驶舱里没被直播的“闲杂人等”,但也有人质疑这是拿工作开玩笑,不利于飞行安全。
今年4月,20余家从事网络表演(直播)的主要企业负责人共同发布《北京网络直播行业自律公约》,其中明确不为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提供主播注册通道;播出涉政、涉枪、涉毒、涉暴、涉黄内容的主播,情节严重的将列入黑名单。这个公约不妨视为网络直播立法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理应制定出更细致、更严格、更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来管理好直播行业。
其实,在很多直播平台的公约和条款上,都有“不得未获他人允许,偷拍偷录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利”的要求,但现实显示,一些直播平台并未严格履行相关公约和条款。要确保公众权益不被侵犯,确保直播行业的健康发展,制定规则和规则落地,都需要“更给力”。
点评人:呛口
微博:考新闻的小窝投稿:kaopress
.鐧界櫆椋庢湁浠涔堢壒鏁堣嵂鐧界櫆椋庣鏂?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wyzd/6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