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几岁才算老,才需要养生

究竟几岁才算“老年人”?

现在65岁还算老吗

古人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但如今,七八十岁的老人随处可见。近日,日本老年学会建议将“老年人”的定义从现行的65岁提高到75岁。高寿不再是梦想,做个健康的长寿老人才是努力的方向。

当今许多国家的社会治理层面,对老年的定义一般为60岁以上或65岁以上,社会管理、保障、工作年限等均据此划线。

日本老年学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老年人的活动力及智力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相比10年前,现在的老人普遍要年轻5~10岁。日本国民无需照顾的“健康寿命”,男性平均为71.19岁,女性为74.21岁。该学会因此建议,将75岁以上定义为“老年人”,90岁以上称为“高龄老人”。

多数国家都将65周岁划定为“老年线”。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原所长高芳堃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健康和疾病预防意识的增强,现在的老人更加年轻化。作为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日本人均寿命已超过80岁,适当调整老年人的定义并不意外。

人的衰老从“漏水”开始

人老了肯定鼻涕多、口水多、痰多,甚至小便也多,年轻人会觉得老人“很脏”。鼻涕、痰、口水、小便都是体液,正常时不应该随时外排的,之所以如此“漏”了,这是人衰老的结果,任何人都躲不过去。

生物的进化是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再到哺乳类,与水生物相比,陆地生物要干爽得多,这个干爽就是进化的结果。进化到人类的时候,身体本身已经具备了hold住水的能力,身体里的水对身体健康尤为珍贵,所以,保住身体里的水是人类进化之必须,这种保水作用,不仅是皮肤不“漏水”,负责身体体液分泌的所有器官也都要“严防死守”,才能使体液存留在体内。

一个身体很好的年轻人,是不会有水液,或者说体液外漏的,比如他的口水、鼻涕不会控制不住地淌,因为这种“外漏”归根结底都是一种退化。那么,人在什么时候开始退化了?首先,是在衰老的时候,hold不住了,才会有鼻涕口水的邋遢,这种情况并不是非到七老八十才出现,只是早期的时候我们不以为是衰老,而是把它称为“虚”,事实上,这种虚就是身体的提前衰老。很多消化不好的人,虽然才三十几岁,但总是感到自己嘴里的唾液特别多,而且很清稀,有的人甚至睡觉时会流口水,这就是因为他们未老先衰了,或者更恰当地说,是“未老先虚”。

老人养生六大最佳比例

饥与饱:3:7

几乎所有专家都建议,饭要吃到七八分饱。老人代谢能力下降,热量消耗减少,更要适当少吃。对广西巴马长寿老人的生活方式研究发现,长寿老人平均每天的热量摄入维持在~卡路里,远低于成人卡路里的平均水平。通常认为,老人的早饭和午饭应该吃到大约八分饱;晚饭略少些,七分饱即可。

要做到科学饮食,还需要对一天早、中、晚饭的数量进行合理分配。一般建议年轻人三顿饭的分配比例为4:4:2,强调晚饭少吃;但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与年轻人不同,他们晚上睡得较早,晚饭时间通常在六七点钟,这就使前一天晚饭到第二天早饭之间的时间间隔加长,为防止老人晚上饿,可将三餐分配调整为3:4:3。

吃饭时尽量减慢速度,细嚼慢咽,饭前先喝碗汤,或在饭前吃点苹果、橙子等,都能帮助控制饭量。老人还应注意吃不够的问题,如果总是没有胃口,应咨询医生找到原因。

荤与素:1:5

“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二两肉”,这是民谚中经常会提到的饮食原则。其中,一把蔬菜多指1斤,肉类大约2两,因此,蔬菜与肉的摄入比例大约为5:1。在肉类选择上,应尽量避免过多食用脂肪含量较高的肉;禽肉和鱼肉,肌纤维相对较短,容易消化,脂肪含量也低,能保护心脏,比较适合老人。吃肉时,最好保持“意犹未尽”的感觉,等觉得有些腻了可能就过量了。

年纪越大,消耗越少,但老人仍需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豆类是良好的蛋白质来源,老人饮食中不可或缺,建议此类食物以豆腐为主。

粗与细:1:3

粗粮、细粮各有好处,前者含有大量不溶性膳食纤维,热量较低;后者中的膳食纤维是可溶的,热量较高,但蛋白质、氨基酸等含量也相对高些。之所以现在提倡多吃粗粮,主要是因为现代人细粮摄入过多,并因此导致了便秘、肥胖、三高等问题。老人由于消化吸收能力减弱,细粮的摄入比重应比年轻人有所增加,建议将粗细粮比例调整为1:2或1:3。

为使粗粮中的营养更好地被身体吸收,吃完粗粮后可以多喝点水,粗粮中的纤维素需要充足的水分做后盾,以保证肠道正常工作;老人吃粗粮最好“细作”,比如玉米磨成面粉,做成玉米粥。小米是健脾和胃的好食物;赤小豆、白扁豆有一定的辅助降糖作用;荞麦、燕麦、大豆有助降脂和软化血管。

寒与暖:0:1

相比年轻人,老年人的火力远不够壮,腰部、颈部、关节处大多怕冷,如果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更怕身体受凉导致的血管收缩。因此,除了炎热夏季,在其他季节,老人都应以保暖为首要原则,“春捂秋冻”需要改为“春捂秋也捂”。即冬春之交,不要过早脱掉棉衣;夏天最好不要让室温低于26摄氏度,午休也要盖点东西;夏秋交替,可以早些加衣;冬天更要做好保暖工作,保证头、颈、腰、膝不受凉。尤其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支气管炎、哮喘等病的老人,最好白天戴个腹带,晚上用热水袋暖暖腰腹部,有助于提高抗病能力。

抗寒锻炼有助增强抵抗力,但这主要是针对年轻人而言,老人不能贸然尝试。“若想身体好,三分饥和寒”的说法,并不完全适合老年人。

动与静:2:1

动则养形,静则养神,老人锻炼应该动静结合,每天分配的时间约为2:1。动指每周5天,每天30~60分钟运动,推荐走路锻炼。老人运动最重要是把握度,锻炼时感觉不吃力,微微出汗即可。锻炼后,老人应变得精神更好、食欲增加。

静指静养。静坐能放松神经,缓解压力,可以每天早晚进行,每天约10~30分钟,静坐时可放空心思,或听听轻音乐。此外,看书看报、聊天下棋有健脑作用,也属于静养的一种。需要提醒的是,不论看书,还是下棋,都要控制坐着不动的时间,最好半小时就起来走动一下。

白天睡与晚上睡:1:7

有人觉得,年纪越大觉越少,其实不对。睡眠是身体自我修复的最好时机,老人虽然不像年轻人消耗大,用脑多,但也需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特别是睡眠质量下降的老人,更要保证足够的时间。老人大多白天有时间、也有条件睡个午觉,但应控制白天不要睡得过多。白天以不超过1小时为限,晚上保证睡6~7个小时。提高睡眠质量,应注意午饭不要吃得过多,饭后用半小时散散步;晚上睡前温水泡脚,听听舒缓音乐,还可以吃个香蕉,喝杯牛奶,都能起到助眠效果。

老人都该人体四大养心穴

心绞疼痛寻内关

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约两个半横指处)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是人体内部的一道重要关卡,就像一道血液的闸门一样,有疏导气血郁滞的作用。

按揉内关穴对治疗心、胃疼痛很管用,像胃痛、偏头疼、恶心、呕吐、心绞痛和血压高低的调节都是它的拿手好戏。

注:按揉内关穴所起的作用如同“开闸放水”一般,只有在气血旺盛而遭到阻塞时才能发挥很好的作用,体虚之人揉内关的效果不明显。

心慌补血找伏兔

我们平时形容心跳得很快,心慌时,会形象地说就像怀里揣着个兔子似的。用掌根按揉伏兔穴(位于大腿前面,正坐屈膝成90度,对方以手腕掌第一横纹抵其膝上中点,手指并拢压在大腿上,中指到达的地方就是此穴)就有缓解心慌和心跳过速,补养心血的功效。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心跳每分钟在60~80次之间,在安静状态下如果心跳每分钟超过次,称为心动过速,这时可以赶紧找伏兔穴来帮忙。

胸闷血淤养曲泽

曲泽穴(肘微屈,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的内侧缘),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在治疗很多心血管的疾病方面,是个要穴。

在五行中,心包经属火,曲泽穴属水,因此,常按此穴有清心泻火,除烦安神的作用。

如出现心胸烦热、头晕脑涨,或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属于心包经之热症者都可以通过按摩此穴来进行调节。

心淤咳嗽找天泉

天泉穴(掌心向上,握拳,屈臂时在大臂上会有凸起的肌肉,肌肉上方2寸的位置)的意思就是心脏之血会像高山流水一般源源不断供给全身。

有些人经常感觉胸闷气短,去医院检查后诊断是心脏供血不足;或者有人出现胸口憋闷、咳嗽、咯痰,这时可在晚上7点到9点之间,在天泉穴拔罐或刮痧,隔日症状即可有所缓解。

中医健康,考证及时!

《权健火疗顾问》为旗下超万读者诚邀广大界友分享您的佳作,让更多的想学医师的学员受益,欢迎疾病患者

qq.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中科白癜风公认好口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wyzd/77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