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龙村首期文物建筑修缮终了
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的广州目前发现保存较完全的清末民居建筑群――聚龙村保护开发已获得阶段性进展,19栋现存的民居建筑当中,属于荔湾区直管公房的3栋文物建筑已修缮终了,并顺利通过验收。
据专家称,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修缮好的首批民居大部分恢复到100多年前的原貌。目前,第二批进入修缮计划的文物建筑,正在向市文化局申报设计方案。
荔湾区文化局有关负责人首次泄漏,为了把聚龙村的文物保护工作融入到商贸文化旅游区建设当中,体现广州老
专家:村中住有老太更好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郑力鹏教授多年来一直参与并呼吁聚龙村的保护与开发。对这次聚龙村能顺利完成首批文物建筑的修缮,郑力鹏称“很不容易”。他在接受采访时说,“聚龙村的布局是十分特别兼有重要的文物保护价值的,整条村按井字形平面布局,建有七条街巷,纵横错落,每座民居院落占地约200平方米,坐北向南。每间屋从外表上看是一致的,但内部却各不相同,很有意思。
对村巷全部铺上麻石路的做法,郑教授保存自己的意见,他说经过考察,当年聚龙村的村巷只是铺上三合土(即粗沙、石灰与凡泥),现在是否是非得要像西关一样,全部铺麻石路呢,这个值得商议。至于房屋产权问题,郑教授称,其实村内有村民住是一件好
郑教授还泄漏,下一步,荔湾区将对村内所有的文物建筑的外墙进行修复,一旦外墙修缮终了,整条村的原貌将重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wyzd/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