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网络成瘾问题现在社会中一个普遍的问题,对网络的沉迷导致孩子厌学、人际关系障碍、性格不良及各种行为问题,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也给父母和老师带来了很多的困扰。
什么是“网瘾”?
“网瘾”为网络成瘾症的简称,是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地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
社会对于网瘾的概念和认识以及对网瘾的干预和处理方面存在很多的误区,且概念并不统一。"网瘾"的医学定义一直未有公认,大部分学者认为应该把“网瘾”称之为网络的过度使用,或者网络的滥用,也有人把它称为网络的病理性使用或过度的使用。
孩子的网络成瘾问题一般都有深层的心理原因。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孩子在身体发育、思想认知等各方面都发生飞跃。随着对世界的探索和自我体系的建立,心理上也发生巨大的变化。出现很多的心理需求包括:独立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被认同的需要,归属感的需要,亲密感的需要,成就感的需要等等。
而这时候大人们往往会忽视孩子的这些需要,当客观条件(如家庭教育方式、家庭学校环境、人际关系、自身性格等等)无法通过正常的途径满足孩子的这些需要时,孩子就会通过网络去满足这些需要,所以才会沉迷在网络的世界里无法自拔。
下面我们分享两则真实案例:
网瘾青年杀害亲人。四川青年胡安戈(化名,下同)沉湎于网络,在大专毕业之后一直没有找到工作,他以做水产生意为名向父母要了5万元本钱,可是他却把这笔钱用于打网络游戏。由于担心父母查账,就两次对他们下毒,致使父母中毒身亡。胡安戈被一审判处死刑后,我国首部《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正式将玩游戏成瘾纳入精神病诊断范畴,但是该标准并未成为这名网瘾患者的免死金牌,二审法院维持了死刑判决,最终胡安戈被执行死刑。
沉迷网络进行绑架勒索。90后少年张某因网瘾严重入不敷出,遂产生绑架勒索钱财的念头。在将其工作地点附近的一名4岁小孩进行诱骗绑架后,为防止孩子叫喊引起他人察觉,张某实施了用手捂嘴、用砖块砸击头部及将砸昏后的小孩身体倒置于有水的窨井内等行为,致该名儿童因机械性窒息而死亡。随后,张某在其暂住处先后通过拨打电话、发短信等方式,以绑架为名,向受害人的父亲勒索赎金人民币20万元,但随即便被公安机关抓获。该案经审理后判处张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及赔偿被害人父母经济损失。
造成孩子网络成瘾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孩子自身的性格问题
网络成瘾的孩子一般不愿面对现实,性格一般偏向内向、敏感、自信心不足,缺乏兴趣爱好、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和方法等
二、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
孩子的父母一般较少能 三、社会环境问题
网络环境缺乏管理、对网吧和青少年上网时间的管理机制不成熟,以及上网青少年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模仿等都是造成青少年网瘾问题的社会原因。
四、网络游戏本身的吸引力
网络游戏通过打怪升级、经验值增加、虚拟物品和游戏币等抓住青少年的心,游戏中等于一个虚拟的社会,在现实社会中缺乏的认同感、成就感等可以在这里轻易的获得。网络游戏还是一个自由的社会,这里不会有家长的管制和很多的规则,为青少年内心深处一些冲动和情绪提供了发泄的机会。
青少年上网遭遇的风险种类1、不良信息:据统计,46%以上的青少年时常会遭遇色情淫秽类的内容。
2、联系风险:就是指遇到了坏人,调查表明,近半数的青少年遭受过线上欺凌辱骂,如果随意和陌生网友见面,还会遭遇性侵、诱拐等危险。
3、财产损失: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相关报告表明,仅中学生这个群体就有28.2%的人遭遇盗号、盗窃密码,另外有10.4%的中学生碰到过消费欺诈。
4、犯法风险:在所有未成年犯罪中,80%是受互联网上的色情暴力等信息影响。
孩子有网瘾,家长应该怎么办?
一、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家长可以把电脑放在书房、客厅,使家人有共同参与和互动的机会,而不是孩子在房间里玩,妈妈隔一会就推门检查。
二、兴趣迁移。家长可以想办法把游戏中的一些设置、奖励机制、庆祝方式和学习结合上,在学习中渐渐增加那些在游戏中才有的好感觉,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
三、建立时间意识。帮助孩子学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规划时间,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体会如何使用时间最有意义、最有价值。
四、不要对孩子求全责备。过于严格要求自己的孩了,反而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往往适得其反。要避免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受挫后一蹶不振,这样会让孩子容易产生逃避现实世界、对网络容易形成成瘾的倾向。
孩子是我们手心的宝贝,怎能被网络吞噬,如果孩子沾染网络不得脱身,家长们必须带孩子接受正规的方法治疗,早日帮助孩子回到正常生活。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wyzd/8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