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成瘾手机成瘾的危害及预防与

心理疗法治疗焦虑症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baojian/jiaolvheng/m/16376.html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同任何新技术革命的影响一样,互联网在带给人们更多的知识、更新的观念、更广阔的眼界和更多的便利的同时,也可能给人们带来“网络成瘾”的危害。特别是作为网络群体主力军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因其特殊的心理特征,更易产生网络成瘾,我们应该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矫正,防止其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信息化时代,手机和网络已经成为交流和获取信息的重要载体。年4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

截至年3月,较年底增长万,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较年底提升4.9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CNNIC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截至年3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较年底增长万,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3%,较年底提升0.7个百分点,用户规模不断扩大。

(图片来源:CNNIC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

一、手机成瘾的定义

作为网络成瘾的延伸,手机成瘾有不同于网络成瘾的定义和理解。屠斌斌、章俊龙等人将手机成瘾定义分为手机关系成瘾、娱乐成瘾和信息收集成瘾三种类型,表现行为为:周期性地对手机产生着迷状态,伴随着强烈持续的依赖行为和心理。王小运将手机成瘾定义为对手机的过度使用而产生的依赖,并伴随着强烈的心理体验(手机不在身边会出现焦虑感觉等)和某些行为的不适(对手机的过分敏感心理和行为等)。[1]

◆◆◆◆

二、手机成瘾对大学生群体的危害

面对网络媒介的“双刃剑”,正处于心理发展不稳定时期和成熟塑造关键时期的学生群体缺乏有效的自我控制,往往成为“手机成瘾”的高危群体,各种实证研究结论表明,手机成瘾给大学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手机成瘾个体也呈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荒废大学生的学业

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网络上,不仅在课余时间沉醉于网络,有的甚至夜不归宿呆在网吧直至凌晨才回寝室,上课经常迟到、早退或直接缺勤,在课堂上睡觉,到晚上再去网吧或者用笔记本电脑通宵上网,不分白天黑夜,无休止上网游戏、聊天等,就这样自暴自弃,最后不能毕业。

2.影响身心健康

沉迷网络不仅对生理是一种摧残,对心理亦有极大的负面影响。网络成瘾严重者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情绪低落、脾气暴躁、思维迟缓等突发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心理障碍,如:烦躁忧郁症、强迫性精神症、精神分裂等。由于沉溺于虚拟游戏、暴力、色情等,难以有效地实现客观现实和虚拟现实之间的角色转换,从而形成心理上的错位,带来行动上的失调。这种倾向延续下去,将极大地影响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3.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由于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又不稳定的时期,大学生还不能对现实社会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如果长期沉浸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会与现实社会产生隔阂,导致大学生信仰缺失和价值观多元化。同时网络还充斥着大量色情、暴力等庸俗信息,大学生长期受这些信息的影响,会导致其价值取向庸俗化,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4.存在安全隐患,影响社会稳定

网络成瘾大学生有时会模糊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的区别,丧失在现实社会中应遵守的道德操守,有些大学生整日沉溺于网吧之中,容易结交社会上有不良行为的网友,在网友的引诱下,结成犯罪团伙,实施对社会、对国家不利的犯罪活动,影响社会稳定。[2]

◆◆◆◆

三、预防与矫正对策

预防与矫正大学生网络成瘾是一个需要学校、学生和家庭联动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和矫正大学生网络成瘾:

1.加强高校学生自控能力

大学生的自控能力处于极不稳定时期,面对随身携带充满诱惑的手机网络平台,容易沉浸其中。基于愈演愈烈的手机成瘾现状,高校需加强学生的自控能力,成立专门针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矫正的部门,定期定向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wyzd/90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