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孩子的手机要不要收回这些注意事项

开学了,假期把手机当做“哄娃神器”或者奉行"假期手机自由"的父母,是否正在苦恼如何将手机“收回”?既然无法杜绝手机的影响,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对手机沉迷,开学之后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这些问题父母一定要知道。01.现状:紧盯着屏幕的家长与孩子们家长与孩子似乎都在“抱怨”手机。家长苦恼孩子沉迷于手机与网络游戏,担心被不良信息所伤害,担心孩子直线下降的视力,更担心手机对孩子的学业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孩子抱怨父母总是无时无刻不盯着手机,总是“没有时间”和自己聊天、玩耍,却不想允许自己玩手机。手机似乎成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一道墙。年,《中美日韩“网络时代亲子关系的对比研究报告”》发布。报告显示:中国父母跟孩子的交流频率最低,交流的首要话题是学习,他们听孩子倾诉烦恼的时间最少,近半数中国父母有一边玩手机,一边跟孩子讲话的情形。57.5%中国中小学生曾在上网查资料的时候被父母误解为玩游戏。孩子沉迷手机的现象,在农村地区似乎更为突出。一些防沉迷措施在农村地区起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多数年轻父母在外打工,很难监督子女合理的玩游戏;学生用爷爷奶奶的身份信息注册游戏账号易如反掌。从学校教育来讲,多数中小学明令禁止学生带手机到学校,并出台了很多严厉措施,甚至还通过切断学校内的充电接口以制止,但是仍然无法阻止学生玩游戏的热情。教师即便发现了学生沉迷于游戏的事实,除了暂时没收手机、苦口婆心地说教之外,很难采取其他有效的管理措施。02.最新研究:手机电脑≠有害的屏幕时间年,由牛津大学研究人员主导的一项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权威性最高的新研究,追踪了数十万人,结果发现,屏幕时间对青少年心理影响的程度只有0.4%,远远低于戴眼镜和睡眠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这项研究的首席研究员AndrewPrzybylski说,“研究结果表明,电子产品本身与青少年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最微不足道。”为什么会有很多数据表明,经常接触电子产品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身心不健康的症状?这是因为,与其说是过度使用电脑手机导致了青少年的负面情绪,不如说是容易有负面情绪的青少年选择了手机。就像有抑郁气质的青少年,更愿意选择手机,而不是选择社交。大多数人对电子产品的偏见:手机电脑=有害的屏幕时间,其实是一个因果关系不成立的公式。这对很多家长来说,是一个好消息。毕竟,这个研究可能会让一部分家长长舒一口气。美国“常识媒体”把青少年玩手机的行为分成了四大类:被动消费:看电视、阅读、听音乐互动消费:玩游戏、浏览网页沟通:视频聊天和社交媒介内容创作:用电子设备进行音乐或艺术创作其中的多数行为都是有益的。比如青少年在社群媒体上的自我表达、与人互动、探索有兴趣的事物……这些本身对青少年的生活是有正面影响的,这些益处也已经被哈佛教育研究所的韦恩斯坦研究确认了。真正要避免的,是微博这类一刷就停不下来、但其实什么都没学到的快餐信息软件。这些软件传递的负面能量,不仅会影响三观尚未成熟、没有辨别能力的青少年,对自制力不强的成年人,也有着惊人影响。关于手机上瘾,有很多的研究显示,来自家庭、朋友社会支持较少的人成瘾行为明显。当个人无法在生活中得到足够的人际支持与安慰,就可能借助手机扩大自己的社会支持来源。在手机依赖的背后,可能隐含深层次的心理需求。抱怨孩子沉迷手机的家长们可能没有意识到,他们自己可能也整日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wyzd/98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