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男孩玩王者荣耀被骂后直接跳楼,青少

导读

据统计,在《王者荣耀》的玩家群体中,有大量的中小学生。17岁以下玩家数量超过万,随处可见他们玩游戏的身影......

最近,被恶评为“王者农药”的游戏“王者荣耀”成了众矢之的,被推上风口浪尖。“13岁男孩因玩‘王者荣耀’被批评而跳下4楼,刚醒又想登录游戏”、“狂打手游‘王者荣耀’40小时,广州17岁少年患脑梗险丧命”……

人民日报罕见发文,拷问《王者荣耀》社会责任

人民网这两天罕见地连发两篇评论文章,把《王者荣耀》作为游戏的成功与面向社会所释放的负能量进行对比。

7月3日上午,人民网发表评论称,作为游戏,《王者荣耀》是成功的,而面向社会,它却不断在释放负能量。到底是游戏娱乐了大众,还是“陷害”了人生,恐怕在赚钱与伤人并生时更值得警惕。

7月4日下午,人民网再发评论指出,“社交游戏”监管刻不容缓。“社交游戏”的监管不该只堵不疏,而应树立“大监管”理念,游戏制作方的源头设限、政府部门的审核监管、家庭成员的陪伴监护等一个都不能少。

《王者荣耀》推出的防沉迷“三板斧”能“解毒”吗

7月4日,《王者荣耀》推出并试运行全新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通过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登录时长、升级成长守护平台、强化实名认证体系这“三板斧”,对未成年用户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

按新规,12岁以下(含12岁)的未成年人每天限玩1小时,并计划上线晚上9时以后禁止登录功能;12岁以上未成年人每天限玩2小时。超出时间的玩家将被游戏强制下线。除此之外,《王者荣耀》将陆续增加“未成年人消费限额”功能,与现有的成长守护平台双管齐下,限制未成年人的非理性消费。

由于防沉迷系统以用户注册时提交的身份证信息来判定用户年龄,从而采取对应措施。因此,一些未成年人通过买卖账号或借用他人身份信息,就能绕过防沉迷系统的限制。所以,“三板斧”在某种程度上使人们看到了防范的诚意,但能否“解毒”还有待时间检验。

引导未成年科学上网的技术措施,能发挥出效果吗?

根据某第三方机构的研究报告,《王者荣耀》这款游戏的14岁以下用户占比3.5%,15~19岁用户(含18~19岁成年用户)占比22.2%。对于网络游戏,不少成年人尚且难以把持,何况是缺乏自制能力的未成年人?所以,采取技术措施防止未成年人过度沉迷,引导未成年人自我节制,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的上网环境,是游戏制作方和提供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不过,这些技术手段推出后,如何让它们发挥实效,将是全社会共同应对的挑战。比如能否通过实名认证精准识别未成年人,防止未成年人借用、冒用身份信息登录。

在这之前,已有不少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规定和措施,但作用并不长久,这些教训尤其值得吸取。防范未成年网游成瘾,还是要建立起游戏分级制度,明确游戏开发企业、家长、监管部门的责任。

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父母应该做些什么?

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责任,首先应该落在父母身上。父母与孩子沟通少、关爱少、陪伴少,并不知道孩子所思、所想,不能满足孩子的社交、情感、陪伴等需求,是导致孩子到游戏中去寻求补偿的重要原因。《王者荣耀》等游戏之所以受到未成年人的欢迎,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它满足了他们的社交、陪伴、情感发泄、自我释放等需要。

另一方面,家长也要具备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的能力,科学认识沉迷游戏对孩子的影响。前不久出台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要求,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提高网络素养,教育、引导、监督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显然不是无的放矢。

在利用技术手段防范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同时,还应该反思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否给了孩子充满爱的环境,是否给孩子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环境,同时让他们的社交、情感、陪伴需求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满足。

对网游行为“知己知彼”才能“对症下药”

青少年网游玩家形象:在家玩手游的中学生

防沉迷,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wyzl/105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