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初中生面临的十大问题之九网络游

初中生面临的十大问题之九:网络游戏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电子游戏中学生闲暇娱乐活动中所占据的比例日益增大。在我国,游戏也从最初的“毒蛇猛兽”渐渐被人们所接受,影响着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从年5月,中国开始向社会各界用户提供互联网全功能服务,互联网在我国迅速发展普及。网络是一种新鲜而神秘的高科技产物,对每个人都有着强烈的诱惑性。而近年来,网络游戏异军突起,因为网络游戏大都有吸引人的画面和音响效果,加上生动的事情节,让人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从其它游戏形式中无法感受到的惊险、紧张与刺激体验。网络游戏的载体是就是互联网,互联网的发展普及是网络游戏普及的基础。在这种形势下,计算机知识的普及,促进了互联网的发展,也为网络游戏培养了潜在的用户。大量网络游戏的引进和产业化发展,网络游戏通过激烈的竞争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质量,为广大网络游戏玩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为“网络游戏成瘾”创造了条件。而我们中学生由于社会认识不足和自我防护意识缺乏,更容易沉湎于游戏甚至犯上了“网络成瘾症”。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网络调查结果,我国上网用户中79.8%的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18岁以下占15.1%,在对网民职业分布的调查中,“学生”的比例占到23%,是所有职业中最多的一项,报告显示,中小学生上网达到81.3%,其中中学生上网60.7%的人玩游戏。网络的丰富性拓宽了中学生的求知途径,网络的超时空性为中学生扩大了交往面,网络的平等性为中学生创造出自我实现的新空间,网络的全球化促使中学生现代意识和全球意识的萌发等等。同时,网络使中学生网络成瘾,特别是网络游戏成瘾,使少数中学生成为了网络的受害者,妨碍了中学生健康成长,也给家庭、学校对中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设置了障碍。

  一、网络游戏的特点

  1.新奇性、高科技性和知识性

  人对新奇事物都怀有无限的好奇心,网络游戏为我们创造了不同于现实情境的新世界,促使我们在游戏中学会探究网络游戏中的文化内容,从中体会蕴涵的思想文化,引导玩家从各个角度思考问题。网络游戏利用高科技,创设模拟情境,增加问题难度,唤起玩家不断向上的探求欲望,从智力、技巧和灵活性等方面对手与脑的协调配合进行了训练。网络游戏还包含丰富的学习内容,网络游戏可以通过对学习内容的设计满足这种需求。

  2.互动性和匿名性

  强烈的互动性是网络游戏的一个重要特点。在网络游戏中,玩家面对的不再是电脑控制下的冷冰冰的人物,而是有血有肉有个性、具备真人智慧的游戏伙伴。从某种意义上说,游戏世界中的人与人的互动性,正是网络游戏永恒魅力的所在。而且网络游戏的匿名性,网络游戏玩家之间的交流更接近于交流的内容,而较少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3.娱乐性和开放性

  网络游戏本身是一种休闲娱乐方式,它具有精美逼真的画面、真实可感不断变化的场景、富有奇幻色彩的人物形象,再配以优美的音乐,不局限于简单的图形、文字、动画,可以通过操作人物去实现某个动作,更具有形象性。网络游戏一般没有事先设计好的结果在里面,一般都可以通过系统不断加入新的任务和剧情,玩家将感觉到游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玩家的成长而成长,不时就能发现一些新的元素。

  二、中学生为什么沉迷于网络游戏

  事实证明,中学生沉迷与网络游戏不是偶然的原因,而是多方面共同原因的结果。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有如下之心理:

  1、好奇心的驱使。中学生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一旦他们发现某种新事物,他们的第一想法就是要动手去试一试。对于网络游戏亦是如此。

  2、满足自我表现与自我实现的需要。现在的中学生的自尊心很强,当听到同学或朋友在一起交流玩网络游戏的体会的时候,他们就有一种失落感,认为自己又落后在同学后面了,觉得这样很没有面子。

  3、强迫性心理。在以上两种心理的驱使下,加上网络游戏强大的宣传效果,学生就会强迫自己进入网络游戏中去体验。当他们体会到从未有过的视觉和听觉的感观后进而就会认同网络游戏。一旦他们认同网络游戏后,他们就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刻苦“修炼”,从而为追求网络虚拟的“级别和境界”不断沉迷下去。

  4、满足排除孤独感和真实情感交流的需要。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很多学生都比较敏感,喜欢独处,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学校的规范。这些心理让学生产生一种误解,即网络游戏才是他们真正的玩伴。在网络游戏中结识一些朋友,可以排解学生的孤独感,消除心理上的受挫感、压抑感或者受压迫感,从而获得心理上的解放和自由,在网络游戏中能够获得一种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的平等感和自由感。

  以上种种心理反映了学生从接受网络游戏到沉迷网络游戏的过程,根据调查显示,很多学生认为在此过程中也开发了他们的智力,训练了他们反映的灵敏度和反应能力等。

  三、网络游戏成瘾对中学生的危害

  1、网络成瘾带来心理和躯体疾病。

  相关调查指出,网络成瘾不仅影响人的心理,还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引起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病,紧张性头疼,焦虑,忧郁等,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同时,由于玩游戏时全神贯注,身体始终处于一种姿态,眼睛长时间注视显示屏,会导致视力下降,眼睛疼痛、怕光、暗适应能力降低,脖子酸痛,头晕眼花等。沉迷于网络游戏,容易使中学生减少人际间交流,产生自闭倾向,甚至会患上“电脑自闭症”。

  2、使中学生学习成绩下降。

  目前,中学生因迷恋网络游戏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旷课、逃学的现象日益普遍。调查数据显示:认为容易上瘾,很难控制自己的占65%;玩起来就没完,自己控制不了的占18.1%;总想玩游戏,不想上学也不愿做作业的占5%;认为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玩游戏会使学习成绩受影响的占73.4%。

  3、引发社会难题。

  网络游戏一般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要成分。中学生长期玩飞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会使他们模糊道德认知,淡化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年10月13日下午,成都市青龙场的一个居民点发生一起学生斗殴事件,一名高中生被另一名高中生杀死。据了解,行凶者酷爱网络暴力游戏,一味模仿游戏世界的暴力行为,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郑州某高校一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由于孤独开始到网吧上网,玩游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并在网吧里结识了一些所谓的朋友,最终,该学生由于缺钱上网玩游戏走上了抢劫道路。

  当如上所述的事例发生在我们身边时,我们开始对网络游戏这把双刃剑带来的伤痛感到一种由衷的震颤。

  四、中学生如何摆脱网络游戏的危害:

  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仅是一所学校,一个地区的问题,现在在全国都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趋势。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以下的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充分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的分析,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并从中摸请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根本原因。比如,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是由于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好,找不到成就感,于是转移注意力,在网络游戏中强迫自己修炼,以此去寻找自己的成就感。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更应该   2、充分利用班会课,利用一些典型的事例感化学生,在全班形成一种对网络和网络游戏的正确认识。比如,笔者就专门组织学生自测了“我是否沉迷于网络和网络游戏”的心理测试,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处境,随时提醒自己。同时,对那些老想玩游戏的同学区别对待,让他们自己制定一个有效的计划,比如什么时候可以玩,时间不超过1小时,什么时候彻底不玩;通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逐步告别网络游戏。而且,笔者还让这些学生记录自己每天的心理病历,谈谈自己是如何控制自己,转移注意力到学习和其他有益的活动中去。以此借助学生自己的不断增长的自我控制力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最终告别网络游戏。

  3、与信息老师及时沟通,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网上习惯。在新课标下提倡学科之间的联系,这不仅包括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还包括各学科教师之间的有效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由于信息教师专业知识丰富,学生对他们的信服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对信息老师的这种信服,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网上习惯。

  4、教师要想尽办法让学生理性的认识网络。各科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较为开放的题目,让学生意识到利用网络查阅资料是利用网络学习的一大优势。平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小型的具有探究性质的题目;寒暑假时候,由于时间较长,就可以布置一些大型的具有探究性质的题目。另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班级和学校的网站的BBS和学生交流和探讨,设立讨论的题目,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同时在时间上和网络中留住了学生。总之,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一方面是表率作用,一方面是要引导学生认识网络世界除了游戏之外还有许多精彩的地方,而且对学习的提升和增长见识,扩大知识面都有好处。

  5、学校要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吸引学生。学生迷恋网络游戏在一方面可以反衬出学校的课外活动并没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学校要转变思想,从学生出发,规划一些真正留的住学生的具有时代性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正确认识网络和网络游戏,不仅是学生的事,也是教师、学校和社会的事。网络是21世纪公民必须面对的重要的媒介。我们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利用网络为学生的学习、娱乐和生活服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网上习惯。

[声明]本文系本







































北京白癜风治疗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的症状和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wyzl/11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