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隔七年,雷斯林一篇《杨永信,一个恶魔还在逍遥法外》的文章将杨医院网络成瘾戒治中心再次拉回大众的视野。虽然各媒体也在第一时间内报道了此事,但是并未引起太大的反响。而就在最近几日,微博上名为
未消逝的青春的网友(以下简称消逝)发布了《我在临沂网戒中心的真实经历》的头条文章,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详细介绍了网戒治疗的全过程,引起了人们的强烈愤慨以及共同声讨,发酵的社会舆论同时也将“杨永信电疗戒网”事件推向了高潮。由于这也是“杨永信电疗戒网”的第二次曝光,小编认为公检法机关应该会在第一时间介入,从而进行彻底查处,因此并未深入跟踪报道。但是始料未及的是,8月27日,网戒中心的家委(家长委员会)登门“拜访”了消逝的父母,要求他删除微博,如若不然戒网中心将会派人对其进行抓捕。至此,消逝才发现这件事情已经变得彻底失控,重回戒网中心的恐惧在脑海中挥散不去。另一方面,父母希望息事宁人的态度也另他心灰意冷。终于,别无办法的少年选择了离家出走,走到一个这群“吸血鬼”所影响不到的地方。
从之前临沂政府官方微博
临沂发布表示到家委人员目无法纪的闹事,小编认为这已经不是杨永信个人的问题了,交错复杂的地区势力或已成为这个“新兴行业”特殊的保护伞。鉴于消逝的亲身经历和临沂政府的公信力,小编并“不敢”随便评论孰是孰非,只想将“戒网”重新梳理一番,以便各位自行判断。
什么是网瘾?它是否真的存在?在说网瘾前,首先要提及的就是“网”。人们为什么要上网?小编个人认为不外乎三点原因:获取信息、休闲娱乐、社交沟通。一般来讲,青少年上网主要还是在休闲娱乐方面,更确切的说就是游戏。由于游戏世界更加绚烂资源,青少年很容易沉迷其中,因此游戏也成为家长、“叫兽”口诛笔伐的对象。“知名”反网瘾专家陶宏开多次公然宣称游戏就是“电子鸦片”,虽然有商业炒作的嫌疑,但是却被许多家长认可与支持。
“瘾”,根据新华字典的解释瘾是指特别深的不良嗜好,亦泛指对某项事物的特殊兴趣、癖好。而在百科上解释瘾是由于中枢神经经常受到刺激而形成的习惯性,泛指浓厚的兴趣。
而“网瘾”是什么,官方一直没有明确的表示。现实中唯一能够找到的解释(医院所遵循的)就是08年11月8日,由总后卫生部组织、医院牵头制定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其定义为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网络的再度使用产生强烈欲望,停止或减少网络使用时出现戒断反应,同时可伴有精神及躯体症状。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网瘾”也首次被该标准列为精神疾病治疗范围。
《标准》提到,长期反复使用网络且目的不是为了学习和工作或不利于自己学习和工作,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受损都是网瘾症状的表现。如果按照这套标准来讲,那么网瘾确实是存在的。
网瘾到底是不是精神疾病?需不要强行治疗?一般来讲,精神疾病的诊断在医学上一般有两个最基础的指标:当事人的社会功能是否产生了缺损,当事人是否为此痛苦但无力控制。很多人在玩游戏时符合精神疾病的指标,所以网络成瘾者有患精神疾病的可能。在这之前,酗酒、毒瘾、病理性赌博等成瘾症已纳人精神疾病诊断范畴,因此将网瘾纳入是有例可循的。
网瘾和精神病的关系小编了解较少,因此请教了一位精神病科的朋友。据她所述,网瘾同其他成瘾症一样,只是被纳入了诊断范畴。具体情况还要视网瘾程度而定,不能一概论为精神病。具体表现分为是否对个人以及他人日常生活造成不便,是否对社会功能产生恶劣影响等等。“你想啊,如果所有有网瘾的人员都被列为精神病而治疗的话,那么包括有其他成瘾症的全国人民会有多少人不需要治疗呢?”
杨永信是如何网瘾的?详细介绍完网瘾后,再来看一看杨永信是如何治疗网瘾的。在09年被曝光前,杨永信一直采取的是电击、电休克治疗法,此时的仪器是DX-ⅡA。而在09年之后,为了能够说服家长打消顾虑,消除社会争议,杨永信采取了电针灸、电脉冲的方式,仪器也换成了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并且根据媒体对盟友(戒网中心学员)的采访以及消逝的文章内容来看,治疗全程往往还伴随着精神药物的服用(据小编调查杨永信并没有执药师资格证)。
杨永信并不是采取这种治疗方式的第一人,早在年,美国马修·伊瑟医生就曾经在罗德岛就创办了类似的“行为研究中心”,之后又搬到了麻省。马修宣称可以治疗具有多动症,暴力症等多种严重行为问题的儿童,并美其名曰“行为矫正治疗”。而事实上,这不过是电刺激厌恶治疗的一种光鲜说法罢了。其原理简单的来说就是以外界刺激,养成后天性的条件反射。据美国数据机构统计,有近三分之一的患者在接受电疗后产生记忆衰退的副作用,长期电疗也会带来头疼、恶心等强烈的后遗症。
而根据杨永信的说法,使用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电疗的过程是对人体安全,无伤害的,电休克的副作用仅是肌体的酸痛,头昏、头晕而已。不过在杨永信的叙述中多为“我认为”等主观判断,并没有医学上研究结论。因此,小编认为真实性有待查证。
另外,应用频率在HZ以下的交流脉冲对人体影响确实不大,这也是杨永信强调的。但是不管是交流脉冲还是直流脉冲或是直流,只要电流强度达到一定数值,并且持续一段时间就会对人体造成电伤。依照09年的采访以及消逝个人的说法,仪器上的数值一般在40左右,对于“不老实”的盟友70~80也是正常的。这里并未提及到数值的单位,小编并没有找到同款治疗仪,所以就不妄加猜测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接受治疗的盟友都出现了剧烈疼痛、恶心、抽搐等症状,这是09年山东记者在体验时所未出现的(记者体验时仪器为DX-ⅡA电流为3毫安,如同针扎一般)。
众所周知,人体能够接受的安全电流为10毫安,允许通过电流为30毫安,致命电流在50毫安。如果盟友没有说谎的话,那么根据人体反应可以猜测,杨永信采用的电流应该在20~40毫安之间。而杨永信则一直声称自己所用的电流是完全安全的,从未超过5毫安。
家长满意治疗结果,他就是救世主?一般来讲来接受治疗的孩子基本上都牵扯到或多或少的家庭问题,经过治疗后的“问题儿童”终于能够温顺、“懂事”,这是每一个家长都希望看到的事情。但是在他们看到的事实后面,却是带着虚伪笑容孩子的恐惧与不安。
相信看过《发条橙》这部电影的朋友一定会对“机械社会的发条决不能冒充道德选择的有机生命”这句经典台词有着深刻的印象,小编认为这句话在这整个治疗事件中同样适用。如果只能采用这种方法塑造出一个听话、懂事的“玩具”,那么这些父母只能说是无能、失职的。他们不会想到,孩子们在这如同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戒网中心,失去的不仅仅是自由,还有人性的选择。他们是无辜的,也是令人悲哀的。
也许有人会说,网上仍然有很多支持杨永信的学员的存在,他们可是非常认同戒网中心的。对于这些人,杨永信就如同再生父母一样。对此,我只想再为大家推荐一步电影《浪潮》,电影中以实际体验分析了新纳粹主义是如何产生的,在戒网中心同样可以适用,在此小编并不多做介绍了。
总体来说,人们总是希望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事实”,却忽略的客观的存在。一方面,网戒中心确实改变了问题孩子的性格,改善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另一方面,孩子们失去的个性,有的只是心理阴影。即使对亲生父母饱含恨意,也会被恐惧所支配,这究竟幸运还是不幸呢?
树大招风的杨永信如何保持着戒网中心屹立不倒?首先从上一小节中可以看出,将孩子送往戒网中心的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以及教育上都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现实世界得不到满足,孩子们转而投入虚拟世界。但是作为父母首先并没有从自身找准问题,想办法缓和并改善问题,指引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反而认为孩子是“有精神病”的,需要外力强制解决,这是非常无知的。对于我们这些“外人”来说,这些父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不可原谅。而对杨永信来讲,这些却是巨大的收入来源。据悉,戒网中心盟友的规模在人左右,治疗一个月的费用是元,同时还需要家长陪护。从账面来看,戒网中心的一个月能达到万。另外,家长陪护过程中也带动了周围商业的繁荣,这俨然是在当地形成一条隐形的产业链。
其次,在此次媒体曝光后,有知情人士在知乎上透露(有待查证),临沂当地政府已经召开了媒体会议,对当地媒体下达了“封口令”。加上之前所提到的临沂官方微博的“辟谣”,人们很难不会产生质疑。
最后盟友的父母所组成的家庭委员会中的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关系网,并心甘情愿成为杨永信的手脚,为杨永信做出一些摆不上台面甚至是违法乱纪的事情。比如,只要经得父母同意,他们就会迅速把人抓回临沂,无论你在中国的哪个角落。听从杨永信的“号令”,为杨永信消除负面影响等等。这些事情杨永信并没有直接参与,因此无论出什么事情,很难为他定罪。而父母们呢?则是一副“我是为了自己孩子着想”的样子,对自己的行为产生的后果完全没有意识。
依法治国,那究竟犯没犯法?如果要谈论戒网中心、杨永信以及家委会到底有没有犯法,犯了什么法,还需要将盟友分开来谈,具体分析。
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五条规定全社会应当尊重、理解、关爱精神障碍患者。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歧视、侮辱、虐待精神障碍患者,不得非法限制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自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正常的成年人,如果被“抓捕”进入戒赌中心,并被限制人身自由且强制电击的话,一定是违法的行为。
另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白癜风有什么好办法头部白癜风和白癜风的区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wyzl/1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