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沉迷网吧的青年男子,为了有钱上网,以独行女子为作案对象,持刀抢劫。1月18日,李某因涉嫌抢劫已被批准逮捕。
年12月21日晚,滕女士下班回家,走到自家楼道口时被一名男子持刀逼住,手机和元现金被抢走。接到报警后,瓦房店市刑侦大队和共济派出所民警立即赶到现场。
据滕女士描述,该男子身高左右,身材较胖,戴口罩。民警迅速调取周边监控录像并确定了嫌疑目标,发现其案发后向工联街走去。
于是,民警连夜对附近的公共场所、娱乐场所进行排查,第二天凌晨4点多,在附近的一家网吧发现了与嫌疑人体貌特征一致的青年男子,民警到他跟前时,他还在聚精会神的玩网络游戏。
经审,23岁的李某交代,无业,经常在网吧包宿。近段时间没钱上网,准备了一把水果刀,伺机抢劫独行女子,他作案4起,涉案价值多元。
链接—————网瘾网瘾是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地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
社会上的称呼
在中国,媒体会把沉迷网络者称为“网瘾患者”,有时媒体会用直接或间接的方法把沉迷网络者甚至适度使用网络者(包括网络游戏玩家)称作“吸毒者”或“精神病人”,许多民众对这些称呼表示不满,他们认为,这些称呼带有贬义和歧视性。在日本,他们把这些沉迷网络者族群戏称为“引き篭り”(隐蔽青年)。这个名词指个性较内向,成天除了工作,就是窝在家中,且成天和网络为伍,极少面对面社交行为的此症罹患人士。
“电子海洛因”
在现实生活中,海洛因作为一种毒品,会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危害。在中国,部分学术界人士、媒体和青少年家长借用“电子海洛因”一词形容电子游戏、网上聊天工具或淫秽色情、暴力等网上内容,有时也泛指单纯的上网行为。他们认为,这些信息或娱乐手段都具有使人沉迷的能力并且可以对人的身心造成危害。这个词语的界定范围有时非常模糊,是一个贬义词。
中国的专家学者们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比较容易在言论中使用这种词语,它的出现如同“黄色歌曲”、“靡靡之音”等词的出现一样,基本可以看作是特定意识形态作用下,对新兴事物认识不足的产物。然而在互联网早已成为不少中国人的一种平常的生活方式的今天,这个词不仅没有绝迹,而且还常被一些自己子女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的家长使用。但是,新兴教育界认为,把网络和游戏比喻为毒品是一种不符合逻辑的理论,沉迷于网络和游戏的现象确实客观存在,但这并不是网络和游戏本身的原因,其成因在于教育问题或其他社会问题。
网瘾还是根治不了。谈谈您对网瘾的看法
点击进入讨论“网瘾”
白癜风是什么导致的北京白癜风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wyzl/1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