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有话说网瘾解决有窍门

帮助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各种疑难问题公众账号:超极少年

[一般解决方案摘要]

很多家长会为孩子不求上进、网瘾、早恋,甚至离家出走所困扰。如何有效的治疗和防止网瘾等现象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课题。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分析网瘾的成因最为关键,它直接决定了治疗和防治方式的效果。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网瘾的成因上,人们普遍存在着两大误区:

1.把焦点放在了孩子身上

然而,城里的猫不抓老鼠并非是猫的错。俗话说:“画虎不成反类犬”,当我们不怀疑孩子的遗产基因出了问题,就更应该从孩子成长的外部环境去找孩子问题产生的原因。如果只是一味地   我们先看一组网瘾现象:   案例一:初中生,网龄一年。父母曾经试图关掉电脑来解决问题,但遭到了儿子以死相逼的威胁。   案例二:29岁,网龄两年。不上班、不吃不喝、到处向人借钱,都是为了上网游戏。   案例三:18岁,高三复读,网瘾七年。大年三十晚上网瘾突然发作,立刻就要奔向网吧。但遭到了母亲的阻拦,他一气之下,一拳将母亲打倒在地,还踩上两脚,愤愤而去。   案例四:高中生,网龄两年。母亲无力再支付他上网的费用,于是,所有家当都成了变卖的对象。   案例五:16岁,网龄四年。为上网,干脆辍学。家人为此找心理医生,吃药打针,但是全无作用。   案例六:高三毕业生小宇因高考过后几乎全部时间都在进行疯狂的网络游戏导致视网膜裂孔。他每天平均玩十个小时以上的网络游戏,玩的最多的是网络游戏“CS”和《魔兽世界》。   案例七:北京某名牌大学二年级学生宋某,因迷恋网络游戏,被医生诊断为“重度网络成瘾患者”。医院治疗的当晚,他用玻璃碎片割腕自杀,幸亏抢救及时才保住了性命。   从中国目前的国情来看,一般小孩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开始接触网络,还不至于成瘾。升入初中后,特别是进入初二后,课业负担加重,心理压力也加重,加上青春期心理的微妙变化,而网络游戏可以满足他们的成熟感,慢慢地就会沉迷于网络游戏。因而,初二的学生或13岁的小孩,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年龄段。北京团市委和中科院心理所对八区中学生所做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学生网络依赖倾向者高达13.65万人,平均每周9小时,假期超过21小时。针对北京市4所正规高校的调查,一所招生规模在人左右的大学每年约有50人左右退学,其中80%的退学大学生都和网络成瘾导致旷课或者所“挂”科目过多。

[值得推敲的原因分析]

  在解决网瘾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网瘾产生的原因,才能根本解决问题。有人把网络游戏等导致网瘾的工具称之为“精神鸦片”,这种比喻也并不恰当,因为喜欢上网的人当中,成瘾的人毕竟是少数,这和吸食鸦片的人完全不同。另一项调查表明,我国有玩电子游戏的学生占89%,成瘾学生只占6.5%。如果网络游戏真的是所谓“精神鸦片”,国家也一定会像禁止鸦片一样,禁止网络游戏。   按照一些专家的研究表明,问题型家庭是主要成因。家庭出现问题,孩子往往会成为受害者,最突出的就是父母离异。医院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陶然曾对收治的例心理问题青少年进行研究后发现,青少年网瘾的影响因素中,以家庭因素为主。46%的网瘾少年在童年期有过重大生活事件的创伤。他们甚至可以很清楚地回忆出事件的时间、地点,其中的人物和对话。他们的心理发育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受损,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缺乏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父母拒绝承认、惩罚严厉、溺爱、暴力以及过度干涉、保护使孩子不断地体验自己的无能和失败,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内心充满了矛盾、愤怒和敌意,也容易导致网瘾。   报告显示94.5%的网瘾青少年对父母产生敌意,52.3%的孩子评价父母缺乏温暖和理解。这些孩子中有一半来自家境不错的家庭。在例调查对象中,有50%的孩子的父母月收入为元至元。其中月收入为元至元的占25.5%,元至元的占24.5%,拥有商品房的家庭达62.9%。调查显示,被调查的网瘾青少年中,独生子女比例高达79%。   就孩子自身的原因,忧郁症、自制能力差也会导致孩子网瘾。   然而,这样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但还远远不够。一方面是由于相当多的家长素质很高,甚至是成功人士,他们非常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孩子照样有网瘾;另一方面这样的分析不能解释为什么在中国上网成瘾的比例要远高于美国。据美国心理学年会报告有关研究统计,上网人群中网络成瘾的比例约为6%,不到中国的一半。互联网公司IAC和广告公司智威汤逊联合进行的调查显示,中美两国多名年龄16-35岁的网民中,大约42%的中国网民说他们有时会觉得上网“成瘾”,相比之下,美国网民的这个比例只有18%。中国的离婚率要低于美国,而中国由于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家庭暴力也会低于美国。   著名网络心理学家、美国网络成瘾康复中心主任金伯利?杨说,网络成瘾是个国际化的问题。但与中国不同的是,中国网络成瘾的群体主要是青少年,而美国网络成瘾则主要是成年人。不到1/3的美国网民说,网络给他们的社交生活带来助益,而77%的中国网民表示互联网有助于结交朋友。近3/4的中国网民说,他们在网上比在现实世界中感到更自由,而美国网民的这个比例只有32%。

[从人的本性去寻找网瘾的真正原因]

  那么,究竟什么是网瘾的真正成因?这要从有网瘾者的上网动机中分析。有网瘾者在网络上的基本活动是玩游戏和聊天。从玩游戏的动机中不难发现,想要战胜“敌人”或“困难”,赢得胜利并被“他人”认可是上网的基本动机,而这些动机恰恰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宝贵的本性。台湾首富郭台铭每天工作十六小时,这些成功人士,他们所得到的物质收获可能已经远远超出了他实际的需要,为什么还会努力赚钱呢?因为他们需要更多的成功和认可。人类之所以能够成为最高级的动物,恰恰是因为有了这种本性!英特尔公司前CEO安德鲁·葛洛夫把他自传的书名就起为《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也就是,网瘾孩子身上的那种非理性的偏执恰恰是伟大成功者不可缺少的品质!   如果说有网瘾的人和那些成功人士有什么区别,那就是成功人士所做的事情是对社会有益的。当代很多职业,要求从业者用大部分的时间花在网络上,那些勤奋在网上工作的人,他们可能也会有瘾,但并不会被人认为是有问题的人。也就是说,网瘾现象不在于是否成瘾,而在于求胜、求认同的本性用错了地方。这些错误的地方包括了游戏、色情、赌博、聊天、刺激性新闻等五个方面。这意味着,网瘾这种提法本身就不合适,应该叫网络消遣依赖症更为合适。由于人们有约定俗称的叫法,这里不做更改。

[网瘾诊断]

  究竟怎样算染上网瘾,很多医学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试图给出网瘾诊断的临床标准,但都不能找到让众人接受的指标。导致网瘾现象无法确定临床标准的主要原因是网瘾现象本身并不能一概从负面去认识。每个人都有求胜、求认可的心态,这种心态是网瘾现象的本质,但这种心态也是一个人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品质。只是这种品质用在了对社会没有价值的领域,才会出现问题。为此,我们应该以一个人上网给他的学习、工作或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带来不良影响作为标准,而不是上网的时间。事实上,在互联网没有发展起来时,青少年也会沉迷于电子游戏、台球、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等。

[常见治疗方法的利弊分析]

  目前,常见治疗网瘾的方法有这样几种:

  学校治疗:有很多专门治疗网瘾或问题青少年的学校,这些学校本质上和劳教所、少管所差不多。可以设想,如果这些学校有更好的教学模式,国家一定会投资把先进的教学手段引进到劳教所、少管所。这些学校一般都会先要求家长能够把孩子送过去,而很多离家出走的孩子,人都找不到了,怎么送过去呢?

  隔离治疗:将孩子强制与网络隔离。这种对中度以下的患者有一定作用,但对那些中毒很深的孩子,采用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危险性,可能导致孩子情绪不安,而做出某些出格的事情。

  心理治疗:通过一些心理学手段,比如,和孩子进行沟通,将原来的上网时间错开,打乱原有的心理秩序;上网前和下线时进行心理暗示(如:上啦,这段时间是我的;下啦,还有重要的事等着我呢);每天让孩子和家人、朋友交流15分钟;通过各种渠道倾听对网络迷恋否定的声音;寻求替代性爱好,如参加各种体育或户外运动。这种治疗需要医术很高的心理医师配合。

  洗脑治疗:通过参加特殊夏令营的形式,为孩子营造一个氛围,给孩子举办很多有意义的活动,让孩子觉得上网对自己是有害的,从而在情感上疏远网络。

  医学治疗:把网瘾当成一种精神疾病来治疗。我们注意到,脑功能异常可能导致网瘾。我们也要注意到,当网瘾中毒很深的时候,会造成内分泌的紊乱,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封闭治疗会有明显的作用。然而,这部分人只占网瘾人数的极小一部分,况且生理缺陷并非唯一因素。

  制度治疗: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了《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确定累计在线3小时以内的游戏时间为“健康”游戏时间;超过3小时就进入“疲劳”游戏时间,此时间段内如玩家继续玩游戏,其经验值和虚拟物品收益将被减半;累计游戏时间超过5小时进入“不健康”游戏时间,不健康时间内玩家的收益降为零。然而,如果使用者累计下线休息时间已满5小时,再上线时即可重新累计上线时间,这种治疗同样有限。网络游戏容易成瘾而“沉迷”,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收益”的诱惑。随着玩家“级别”越来越高,也能获取更多的“收益”。这些“收益”虽是虚拟的,但实际上,是可以转化为现金的,网络上的“装备”公开交易已屡见不鲜,而盗窃“装备”引发的官司也时有所闻。

  解决网瘾危害的根本之道就是要引导孩子把激情宣泄在那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上,而不是一味地阻止孩子在网上做那些无聊的事情上。上述所有的治疗方法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

  第一,所有的焦点放在了孩子身上,把孩子当成有问题的人,甚至是精神病患者,这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创伤,医学治疗还会带来副作用和后遗症。按照我们的观点,孩子选择网瘾的生活方式,是他在现有条件下做出的最合适于自己的选择,就像城里的猫不抓老鼠一样,并不是孩子心理或生理上存在某种疾病所导致的。网瘾产生的原因在于人的进取心用错了地方,而这个责任更多在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错误教育和错误的养育方法,任何不能消除这些外因的做法都是治标不治本,并可能导致复发。

  第二,没有区分做事动机和做事内容的关系,当把上网的动机和上网的内容作为一件事情来治疗的时候,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在症状暂时消除后,还会有复发现象;二是当症状彻底消除后,但人的求胜、求认可的动机也一起消除,就像很多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一样,疯子虽然不疯了,但却变成了傻子。

[产生网瘾的具体原因]

  我们前面分析了网瘾产生的原因在于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孩子求胜、求认可的欲望。而这种现象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家长根本就不想教育好孩子,我们前面也提到,一些家庭存在严重的问题,家长本身就是不求上进的人,或者家长因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管教孩子,孩子有问题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另一种情况是家长太希望孩子好了,家长愿意投入最大的精力和金钱,但孩子的发展完全出乎于家长的期望。解决网瘾问题当然也只能是针对后一种情况,这要从改变家长的育儿方法和要求入手,没有家长配合的教育不可能有什么效果。哪怕家长过去没有投入,现在想投入,孩子也有机会转变。

网瘾问题是全世界的问题,为什么欧美国家的网瘾患者不到中国的一半?我们只能从教育的传统中去寻找答案。如果说中国的教育传统和欧美的教育传统有什么本质的不同,我们可以总结这样几条:

第一,缺乏责任意识的教育。中国教育最大的失败就是没有能够让孩子真正认识到学习的目的,在老师和家长看来,只要告诉孩子学习目的,孩子就应该知道,其实不然。教育的根本方法不在于说教,而在于体验。我们一方面要求孩子艰苦奋斗,另一方面又尽可能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这样的孩子不可能知道学习目的。在西方社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努力程度与日俱增,这是因为,在西方的文化中,无论家庭是否富有,孩子成年后再要父母抚养是一件羞耻的事情。

  第二,我们没有给孩子更多的选择。当我们的教育目的仅仅局限于文凭的时候,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会在考试中被淘汰下来。而这些孩子当中不乏有强烈求胜欲望的孩子,这些孩子究竟应该怎样成才,可以说对大多数家长来说完全是空白。

  我们的教育目的不是让孩子获得文凭,而是获得生存的本领。这些孩子如果没有好的引导,给他们指出除了高学历之外的出路,他们就会把自己旺盛的精力和出人头地的愿望用错了地方。

  第三,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让孩子没有成就感。中国人习惯于用一个高标准要求孩子,这就免不了批评和指责孩子,当孩子在现实生活当中没有成就感,就会在虚拟的世界中去寻找。这表明,我们家长的教育手段不能达到自己的教育目的。调整孩子的目标,不是降低要求而是更好地达到要求。

  第四,缺乏人际关系的教育。有网瘾的人往往在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不好,希望上网来逃避现实。即使是那些成绩不错的孩子,由于性格内向、猜忌心强、心眼小,碰到问题时没能得到及时解决同样也会沉迷于网络,导致严重地影响到学习和生活。很多在中学学习突出的孩子,到了大学沉迷于网络就是这个原因。这些孩子到了大学后,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再像在中学那样出类拔萃。而在中学以前的教育又缺乏人际交往的基本训练,就会产生社交的障碍,需要通过网络来逃避。

[根除网瘾的基本思路]

当我们分析了网瘾产生的根本原因和传统治疗方法的利弊后,我们就很容易地得出解决网瘾根本之道的原理,那就是要将做事动机和做事的内容进行分离,解决网瘾的途径在于:

首先,要改变育儿理念,把教育的首要任务放在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上,而不是获得知识上。

其次,设法让孩子的兴趣转移到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上,而不是简单地消除网瘾的症状上。

我们可以把这种治疗称之为“引导治疗”,在“引导治疗”中,真正要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和老师!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副作用,也很难导致复发现象。由于传统教育文化根深蒂固,如何改变我们的教育传统,不是说说而已,需要一整套的方法和措施。尤其是孩子已经染上网瘾后,应该如何实施转变,这是最关键的技术。用力不足,效果不佳,用力过猛可能出现意外。超极少年成长训练经过多年实践,已经总结出一整套的方法,并在实践中成功改变了很多青少年。

帮助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各种疑难问题

---

公司网站:







































哪家医院能够治愈白癜风
白癜风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wyzl/34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