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告诉你:“每天上网超过五个小时就是沉迷网络,你玩到根本停不下来的《守望先锋》是精神鸦片,网瘾是一种精神系统疾病需要进行行为矫正治疗”,
你会怎么说?
如果我告诉你:“多数人认为这是正确的,CCTV还对此做了一个叫做《战网魔》的专题纪录片”时,
你又怎么说?
说来可笑,这些看似智障到正无穷还略带些反讽幽默的观点,既没有发生在法西斯建立集中营来关押和隔离"异端"的二战时期里,也不是摘选自乔治·奥威尔的政治小说《》中。而是发生在年的中国。
杨永信:会放电的不只有皮卡丘
杨永信,何许人也?
年,他医院网络成瘾戒治中心的主任
年,他凭借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刘明银制作的7集电视纪录片《战网魔》,一跃成为了无知却又走投无路的家长们的“救世主”
年,随着柴静《网瘾之戒》的播出,越来越多的事实浮出水面。“13号室”“电击休克疗法”“点现钱”“86条”“永信模式”等相关词汇一度成为焦点,而身为本科学历只有学士学位却又自称教授的杨永信又被网民们,尤其是游戏网民们戏称为“羊角兽”。同时,在美国《科学》(Scinc)杂志的文章《ChinaRinsinWildrImpulssinTratmntof‘IntrntAddiction’》中,则使用了Thmostinfamous(最无耻的)来形容杨永信
年1月,一部走心的看你妹之《网瘾战争》在网上疯传,这部搜罗尽当时的社会热点,用生命去吐槽的片子瞬间引起了大多数网民的共鸣,同时也获得了诸多的好评与争议。这其中也自然不会放过杨永信和他的网戒中心。其中一段简单的对话,三言两语之中就把杨永信网戒中心的丑恶本质表达的淋漓尽致:
羊角兽:看你妹,你看我这新扩建网戒中心,那可是上风上水,堪称网戒所中的CBD,和谐(吡)社会的集中营,按月收费仅元整,值得整个疗程入住!现在全国都在搞网戒中心,唯独我拿过特殊津贴呐我告诉你!
看你妹:哇,杨主任,一个月6千元,一个疗程四个半月,你才是真正的赚钱帝啊。
羊角兽:哎,搞了这么久才赚了八千万而已。这无知的家长太多啦,给媒体先送点儿公关费,纪录片全国范围,给那帮土鳖家长这么一放,呃!特殊津贴这么高的荣誉,那不是随便给的,家长不相信我,他还相信谁,排队着队把孩子往我这儿送呐。----《看你妹之网瘾战争》
时隔六年,当人们发现微博认证为“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的杨永信依然在大肆宣传他的戒网瘾事业时,人们不禁陷入了深思:
“网瘾”为何仍被作为洪水猛兽?
父母伟大的爱为何总是适得其反?
中国的法治社会建设究竟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行为矫正:医院的精神病科
孩子沉迷网络,不听话?没关系,你可以来我这里做一下行为矫正。
所谓的“行为矫正”不过是使用DX-II型治疗仪,对被走投无路的无知家长坑蒙拐骗来的孩子进行的一种尚未经过医学认证、副作用不明的、会引起人不适甚至痛苦的电休克“治疗”,同时辅以精神药物和监狱式洗脑管理的“治疗”方式。
13号治疗室里的电击疗法
其实,DX-II型治疗仪这个最初用来制造狂躁性精神病的仪器,早年就已经被淘汰并且被业内禁止使用。相关研究也表明,通过对脑部施加电击诱发抽搐并改变大脑功能,其机理至今不明,但损害记忆和认知功能是已知的。这就让所谓的行为矫正“治疗”医院一般,坑财害命。
然而,在这个早已漏洞百出的“治疗”里,最可笑的是“网瘾”究竟算不算是疾病还有待争论。
既非疾病,何来治疗?在漫长的一个世纪内,同性恋曾被视为病人、疯子、流氓甚至异端,遭遇到了包括诅咒、下蛊、注射、电击、手术等在内的残酷对待。直到年,美国精神病学协会才公开为同性恋者“平反”。到了近20年,来自神经学、心理学、胚胎学的研究才相继证明同性恋并非精神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在年发表了一封措辞强烈的声明:《为一种不存在的疾病“治疗”》,强调“同性恋...是人类正常的性倾向之一.”
图灵在二战中贡献巨大,曾帮助盟军破译了纳粹的通信密码。但因为他的同性恋身份被施以化学阉割的“治疗”,最终服毒自杀
现在大多数人都明白同性恋不再是精神疾病,却还有人相信网瘾是一种精神疾病甚至需要进行“行为矫正”的治疗。
很显然,杨永信就是其中之一;很可惜,杨永信只是其中之一
爱:让恶人肆无忌惮的人性弱点
爱让懦夫怒作英雄,爱让英雄甘当懦夫。
我绝不否认“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因为这份感情太过汹涌太过沉重。它不仅承担了两条基因的有序传承,还承担了人类社会赋予职责与任务;但我也坚持认为“爱是人与人之间最美的交际方式”,而单方面的爱往往都是自慰式的自我满足,说难听点就是自欺欺人。
可悲的是,那些送孩子去网戒中心的家长的爱就是如此。他们似乎永远都不明白:的孩子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个体是一个拥有自由意志的人,而不是可供自己随意支配的宠物。
对孩子使用暴力、忙于工作不顾孩子感受、把孩子当出气筒、过度溺爱、不懂沟通……家长们在拼命寻找解救孩子的良药妙方时殊不知自己才是那个“病”的更重,更需要去“治疗”的人。
爱无对错,但是爱的方式是有对错的!如果只考虑结果的正确与否而不去探讨手段是否正确,方法是否合理,那么这些家长们在得到他们满意的结果的同时,也会失去更多。而这些失去的,往往都是最最珍贵的孩子对父母的信任。信任是一切人际交往的基础,陌生人之间如此,朋友之间如此,亲人之间也是如此。
而杨永信,这个衣冠禽兽的恶魔,正是利用了父母伟大而又无处安放的爱,打着“救孩子”的旗号,让自己网戒中心的毒瘤扎根在一个个感情早就支离破碎的家庭里。
而在这场可笑的闹剧中,父母没有错,孩子没有错。相反,他们都是利益的受害者。
正义:能动手绝对不说话
你说,如果说话就能解决所有问题,那世界该有多美好啊。
可惜不是。
《经济半小时》提出,网戒机构来历不明、身份模糊,缺乏监管部门,网瘾程度的鉴定、治疗效果的鉴定、收费金额、治疗方法都没有统一标准。这些是造成目前暴力戒网瘾,治疗单位谋取巨额利润的原因所在。按照该节目的统计,我国网瘾青少年已经从当初的万增加到多万,戒除网瘾已经悄然成为了一个拥有多家机构,规模达数十亿元的产业。
以暴力牟暴利,看来网戒市场的最大弊病就不是方式和途径不对头,而是整个目的和初衷都有问题了。也许在没有专业确凿证据前,我们确实不能贸然将其与背后的利益团体挂钩,但眼下,网戒机构多如牛毛,网瘾成了摇钱树却是铁板钉钉的事实。据了解,其实早在年,不少原名“青少年成长基地”、“吃苦训练营”、“励志特色学校”等类似机构就纷纷“转行”治疗网瘾。利用越来越多家长病急乱投医的心理弱点,各类网瘾戒除机构眼下已有多家,盈利规模已达数十亿元,以行业和产业的规模态势加速瓜分市场。
6年前那些相信靠舆论监督就能取缔杨永信和他的网戒中心的人们如今都被一个个打了脸。杨永信和他的网戒中心不仅没有消失,他们肮脏的交易反倒是越做越大。
他们既不是医疗机构,也不是教育机构;好像谁也管不了他们,成了一个灰色的地带
然而如此规模的行业,至今都没有任何一条明确的法律条文对其进行约束和监管。尽管卫生部已经明文对网瘾和网戒的相关问题做出规定,但网瘾治疗在本质上仍然处在一个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尴尬境地。更加可怕的是,约束和监管网戒产业早已不是制裁一个杨永信这样简单的事情,整个网戒产业的背后是一条可怕的利益链。
他们散布谣言扭曲事实颠倒黑白,先将网络形容成洪水猛兽,再夸大自己所谓的“治疗”效果。“村民和家长守着不让记者进入,他们口口声称是为了孩子”,这样的悲剧简直就是“女子被卖深山挣扎无果,十年后被评最美乡村教师‘的再度翻版。
“相关”机构还在发文力挺杨永信和他的网戒中心
被买通的无知家长用网络替网戒机构疯狂洗地的姿势简直不能更难看
恶人先告状,反咬一口扮成受害者以获取不知情的人的同情
值得欣慰的是,随着人们北京哪所医院治白癜风好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wyzl/3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