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辍学少年竟然捅死母亲

昨日,湖北荆州发生一起辍学少年捅死母亲的悲剧案件,令人不胜唏嘘。据悉,辍学少年捅死母亲,这位少年年仅17岁,辍学后迷恋上网,当日与母发生冲突,情绪失控用刀捅死了母亲。对于辍学少年捅死母亲,有网友感叹这真是人间悲剧;也有网友对网络游戏害人不浅表示愤慨。

孩子有网瘾根子在爹妈不良养育方式是推手

爹不疼娘不亲是主因

许多家长只关心孩子学习,忽视孩子社交情感的需求,也不重视其他兴趣的培养,没有亲子之间的温情。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无法统一,人有时候就会逃避。”医院成瘾医学中心主任、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陶然认为,许多学生沉溺于网游不能自拔,背后的深层原因是心理问题。

该基地对已收治的多病例统计发现,网瘾青少年具有相似的家庭背景和人格特点。一是家庭环境冷漠,缺少温情;二是生活单调,兴趣狭窄;三是社交能力较差,缺少朋友;四是自我认同度较低。“缺少父母关爱是青少年网瘾的主要因素。”医院成瘾医学中心对收治病例的统计发现,大部分网瘾青少年3岁前,与父母有半年以上的分离,没有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家庭是孩子体验情感、发展情商的摇篮。”陶然说,父母如果不能提供孩子需要的安全感、尊重、亲密与爱,孩子就容易胆小、自卑,缺乏成就感和归属感,抗挫力、情绪管理能力和自制力减弱。

此外,网瘾孩子还缺乏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等支持性的人际关系。儿童成长中应与身边的邻居、亲戚、玩伴等建立越来越紧密的人际联系,这是他们社会属性的需要。

但是,许多家长只关心孩子学习,忽视孩子社交情感的需求,也不重视其他兴趣的培养。当孩子在现实中与家长、同学发生隔阂,对未来目标感到迷茫时,就把网络当成逃避问题、体验人际情感的唯一途径。

不良养育方式是推手——

孩子掉进网瘾的深渊,是父母的养教出了问题,既溺爱又控制。87%的网瘾少年缺乏父爱,双方有效沟通每周平均不到1小时,这类孩子普遍低自尊、高抑郁。

“孩子是家长的镜像。”宾宾的心理医生、医院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医师李丽娟说,孩子掉进网瘾的深渊,是父母的养教方式出了问题。

“家庭伤害中,首推父爱缺失,比例高达87%。”调查显示,多数网瘾少年与父亲关系不良,6岁以后普遍缺乏父爱,双方有效沟通时间每周平均不到1小时。“父亲在孩子的成长中是精神象征,给他们力量、自尊和勇气。”陶然表示,工作狂的父亲,爱愤怒的父亲,性格过于内向木讷、逆来顺受的父亲,都易造成父爱缺失,导致网瘾少年低自尊、高抑郁。

“第二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兼有溺爱和控制。”陶然说,“我们发现,网瘾孩子的父母,教师最多,约占30%,其次是公务员,第三是经商者。当下中国的家庭教育存在严重误区。”

首先是教育大于爱。“教育第一,亲子关系第二。家长更看重孩子的学习,不在意情感的交流。”陶然说,心理学上的“生命之树”理念告诉我们,亲子关系是“根”,只有它粗壮发达,孩子才能身心健康地成长,生命之树常青。和谐的亲子关系意味着理解、尊重、支持和肯定,但现实中,许多家长没有爱,只有教育,导致孩子自我评价低,出现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从而寻找发泄途径。

其次是把责任等同于爱。网瘾少年的家长都自以为是,认为他们给孩子的东西都是最好的,以为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就是爱,其实这些只是责任。真正的爱是满足孩子精神、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网瘾少年严重匮缺父母关爱,所以从虚拟世界中寻求寄托。

“家庭伤害中,首推父爱缺失,比例高达87%。”调查显示,多数网瘾少年与父亲关系不良,6岁以后普遍缺乏父爱,双方有效沟通时间每周平均不到1小时。“父亲在孩子的成长中是精神象征,给他们力量、自尊和勇气。”陶然表示,工作狂的父亲,爱愤怒的父亲,性格过于内向木讷、逆来顺受的父亲,都易造成父爱缺失,导致网瘾少年低自尊、高抑郁。

“第二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兼有溺爱和控制。”陶然说,“我们发现,网瘾孩子的父母,教师最多,约占30%,其次是公务员,第三是经商者。当下中国的家庭教育存在严重误区。”

改善家庭环境是关键——

父母应当努力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沟通、尊重和鼓励。

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陶然建议:一是家庭预防。7岁以前尽量不让孩子接触iPad等“电子保姆”。二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给予孩子足够的温暖、尊重和鼓励。三是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建立更多伙伴关系,避免过度内向、自闭。四是培养孩子广泛的业余爱好,鼓励他们更多地参加体育锻炼、文艺活动。五是让孩子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尽量接近。

长按识别







































北京治疗白癜风有名医院
治疗白癜风有什么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wyzl/39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