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孩子生病原因深度分析》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改变,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都有其不同的生病原因,我们称之为“时代病”。
例如几十年前的“大锅饭”时代,很多病都是饿出来的,当时不管生什么病,只要有点吃的,就是万能药。
而社会发展至今,物质生活条件已经非常丰富,但中国的亚健康人群却在与日俱增,世界健康排名却在不断下降,本应是全世界最健康的国家(因为我们有中医),现在却找不到健康的方向!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但近十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反而在临床上观察到的是“儿童亚健康状态”的比例却在与日俱增!
而最令人担忧的是,现行的主体医学模式不论是对成人亚健康还是儿童亚健康,都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改变方案,现在不管是医生还是患者都把治疗的重点放在了“有病治病”上,却忘记了这句话后面还衔接着另一句更为重要的话“无病强身”!
“中医最临床”,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理论都是经过许多代中医前辈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总结出来的,然时代在改变,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时代病”,作为今天的中医,也需要不断地跟着时代社会的变化而强化我们的治疗方案,
作为一名医生,我们的首要责任就是帮患者解除疾病的痛苦;但作为一名中医,我们还背负着传承几千年“治未病”的义务;而同时作为一名中医儿科医生,不仅仅只是将孩子的病治好,更重要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要从临床经验中总结出时代的进步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哪些影响!
如果是正面的、好的影响,自然不需要我们理会;但如果对孩子的健康形成负面的、坏的伤害,我们就有责任将这些经验全部告知家长们,目的在于让孩子们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这些不利因素带来的伤害。
而这些因时代进步导致的伤害,我们把它命名为“孩子的时代病”,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试着了解一下对现代孩子健康造成伤害的“时代病”!
一、饮食控制
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带来的是什么?是经济实力的极大飞跃,是物质条件的极度丰富,尤其是近十年,已经完成了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用一句非常通俗的话来概括即是“条件好了”!
但正因为“条件好了”,却造就出孩子们的第一个时代病——“饮食病”!
形成这个病的思想根源是“以前条件不好,现在条件好了,孩子想吃什么就随他吃吧,再怎么也不能亏了孩子”;
另一种思想是“孩子吃得越多、吃得越好,就会长得越好”!
于是我们在临床上就会看到两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1)零食管饱,垃圾食品随时吃;
(2)长期大量暴饮暴食导致了孩子身体发育的两级分化越来越严重:
一是肥胖儿童群体的激增;
二是消瘦型儿童群体也在大量增加,尤其是近两年,越来越瘦的儿童比例越加严重!而肥胖儿童反而减少了!(具体原因会在以后的儿科常见疾病“疳积”中论述)
说实在的,现在城市里的孩子能做到“营养均衡”的不足一半,就因为“条件好了”!不给孩子吃所谓的“好东西”似乎总觉得对不住孩子,却忘记了我们最重要的饮食结构基础是“五谷杂粮+蔬菜+水果”!
针对“饮食病”,我们倡导的方案是“饮食控制”,其核心内容分为两点:
一是“绝对控制”;二是“相对控制”!
“绝对控制”的意思是“不该吃的一定不能让孩子吃”!比如油炸食品、各种饮料、小卖部里的各种便宜超级垃圾食品、烧烤、臭豆腐等等。
“相对控制”的意思是“就算是有营养的应该吃的饮食,也要有个度,不能任由孩子吃到饱、吃到吐”!
“要得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长期吃得过多过饱,就会带来由“消化不良”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疾病,最常见的就是很多家长都在埋怨的“越吃越瘦”!
长期大量地吃实际上是对“脾胃”(消化系统)功能的一种“透支”,透支达到一定的极限就会导致临床上也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以前胃口好得很,什么都能吃!这两年不知怎么回事,吃得越来越少了,胃口越来越差”。
不知怎么回事?那就让我来告诉大家,是因为“条件好了”!“民以食为天”,饮食问题可以说是形成孩子“时代病”的最重要的原因,因为“饮食病”所造成的一系列连锁破坏远比大家想象的还要严重,今天只是作一个铺垫,更多详尽内容将会一步步推出。
所以,现在我在临床中比较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控制了饮食,也就保证了健康”!孩子如此,成年人呢?也应如此!
现在正在编写一个大系列《饮食病》,因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孩子爱生病”至少有90%与饮食相关,其中就包括:
“饮食病”的直接伤害;“饮食病”与抗体的辨证关系;“饮食病”与炎症的辨证关系;“饮食病”与发烧的辨证关系;“饮食病”与睡眠的辨证关系;“饮食病”与坏脾气的辨证关系;“饮食病”与癌症的辨证关系;“饮食病”与发育的辨证关系等等。
二、情绪控制!
目前家里有0—10岁小孩的主要人群是80后,而80后的出生年代是计划生育最严格的时代,因此80后多为独生子女。如果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结婚,而且只生育了一个孩子的话,那这个孩子就生活在“6:1”的大爱之中!
于是就催生出孩子的第二个“时代病”——“坏脾气”!(我们这儿称为“怪脾气”)。
“坏脾气”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很多家庭缺乏对孩子真正的“爱”!“一家人就这么一个孩子,不宠他还能宠谁?”,现在的普遍情况是一大家人缺乏对孩子性格培养的统一性,有的严厉,有的溺爱,有的甚至使用暴力!
例如孩子本来是和父母及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相对有一个统一的教育思想,但到了周末或者假期去了外公外婆家,情况可能就会有很大改变,尤其是买了很多乱七八糟的零食随便孩子吃,一哭就马上满足孩子的任何需求,平时累积的思念到这个时候就变成了无限的溺爱!
以前的老年人对孙子辈都比较严厉,但这几年似乎完全不敢了,因为现在的家庭矛盾、婆媳关系是非常突出的,害怕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家庭矛盾的激化。而年轻人大多都要工作挣钱养家,老一辈只能在家里小心翼翼万般呵护。
另一个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重大伤害的就是“离婚”,这是典型的社会“时代病”,同时也造就了孩子的“时代病”!
最近有一例非常典型的病例,女孩,8岁,患有比较严重的“抽动症”及“躁动症”,来就诊时经常由一位“阿姨”带着,据说这是她父亲的第5个女朋友,3年前父母离异后就不停地换“妈妈”或者“阿姨”,小孩的性格就一天天变得怪异,直至形成严重到已经医治了一年多却疗效不佳的“抽动症”。
虽说在我处治疗一段时间后有了明显改善,但孩子的内心已经产生了非常严重的“阴影”,暴戾的脾气或许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平复!
这个话题写起来有点沉重有点难,因为没有谁是完美的,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有时候明知是溺爱却又无可奈何!“性格培养”、“情绪调节”不只是说说这么简单,而我最简单直接的经验是:“哭是不管用的”!
现在比较普遍的育儿历程是这样的:
当孩子还在婴儿期的时候,只要一哭,马上就抱起来,摇啊、走啊、跳啊、哄啊……在孩子1岁之前就形成了一种“潜意识”——“哭是最管用的”!
1—3岁,看到好玩的要玩,看到喜欢的要买,看到“好吃”的一定要吃,不同意?那就哭吧!于是爱吃零食的坏习惯就在这个阶段形成了!而且孩子的“坏脾气”一天天见长!
3—6岁,电视不给看?手机不给玩?零食不给吃?玩具不给买?那就看我的“哭闹神功”!真正的“怪脾气”基本上就是这个时候形成的,只要是稍有不如意的地方,总是会以一场哭闹收场!
小学期间,尤其是8岁以后,孩子的“独立人格”开始完全发展,手机给玩不!电脑给耍不!要花钱给出不!不给?除了哭以外,时不时还会给你一张臭脸,半天都不理你,看你们怎么办!不仅脾气越来越坏,一些“坏习惯”也会逐渐形成。
初中,我不叛逆谁叛逆?
高中,一批批“千金小姐”、“大少爷”完美形成!肩不能抗,手不能提,事不会做,要钱给钱,要物给物,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当然,很多叛逆少年到了高中会有一定改变,因为日趋成熟的心理会产生一种新的感悟,名曰“羞耻心”。
我想说的是,要逆转这种情况的发生就得从小让孩子明白——“哭是不管用的”!说大点就牵涉到如何培养孩子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独立人格。
补充一点:中医儿科有个证候名称叫“气裹食”,指的是孩子在哭或者生气的时候吃东西。常见的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孩子想吃零食,不买,哭,还不买,继续哭,到最后无奈买了,边流泪边吃!二是追着孩子喂饭,本来孩子不想吃,但“怕孩子饿着,怕孩子营养不够”,追着喂半个小时就算哭也要全喂进去!
边哭边吃就会造成“气裹食”,就会对孩子的消化系统造成一种慢性伤害,“控制饮食”、“控制脾气”在这里就得到了有机结合!
总之,“坏脾气”随着时代的发展越发严重了,继续发展下去恐怕会形成一种新型的家庭式的“心理疾病”,因为极端叛逆的孩子对家庭而言无疑是一种沉重的心理负担。
至于该怎么办?我也没有标准答案,只知道一个简单的办法:“哭,是不管用的”!
三、运动控制
也许很多人心里的疑问就更大了“难道运动都有错?”运动是一个辨证的课题,如果是“协调运动”就没错,是正确的,也是应该的,那哪些运动是错误的呢?这就带出了现在孩子的第三个时代病“运动过度”!
为什么会“运动过度”?首先就要问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喜欢不停地跑、不停地跳,用句广告词就是“根本停不下来”!
按照正常情况,孩子喜欢跑、跳的目的是为了让体内多余的热能通过运动以出汗的方式排泄出去,以达到中医所言“阴阳平衡”的最佳状态。而现在孩子们的饮食结构多是以高热量、高蛋白为主,体内蓄积了过多的热能(我把这种状态称为“富营养状态”),中医有个专业术语叫“脏燥”,体内热量过多,“热极会化火”,这种火关闭在体内是很难受的,就会让孩子的体内有一种“躁动不安”的感觉,所以只有通过不停地跑跳将这些火热、燥气宣泄出去。
现代医学对这种情况定义了一个新名词——“多动症”!现在大家大概明白“多动症”的本质所在了吧?是因为“饮食过度”导致的“运动过度”!
“运动过度”对孩子又会有哪些危害呢?
1.透支。
过度运动会导致全身脏腑功能的透支,大量出汗会导致营养元素的透支。
2.影响睡眠质量。
过度运动会导致机体处于亢奋状态,如果一直跑跳到快睡觉的时候,就不容易很快进入“深睡眠状态”,甚至就算孩子是睡着的也会出现拳打脚踢的情况,因为大脑的亢奋状态还在持续。
而睡眠质量又直接关系到孩子的生长发育,尤其是非常有意义的“深睡眠状态”,长期睡眠质量差,结果可想而知!
3.越动火越大!
适度出汗可以带走体内多余的热能,而现在的情况是许多孩子跑跳到衣服湿透、满脸大汉、头发滴汗都还停不下来。
按中医的角度,“汗为阴”,长期大量出汗是对阴的慢性伤害,大家都听说过一个词叫“阴虚阳亢”,阴越虚则火越大,火越大则脏越燥,脏越燥则更多动,越多动则越伤阴,如此恶性循环,最终成为了“小儿多动症”的根本原因!
而不少家长对本病也有推波助澜之力,以为孩子跑跳后需要营养,于是又大量吃一些高能量饮食,本来孩子的阴阳刚刚平衡,结果“火”又上来了,其实此时最好的营养是喝水或者补充一点维生素。
4.延缓疾病恢复速度甚至加病。
本来在生病的时候就需要好好养护,大量跑跳,不仅透支用于恢复疾病的体能,还会增加“伤风受寒”的几率,例如本来在咳嗽的孩子,运动过后可能就会咳的更厉害。
5.增加外伤发生率。
过度兴奋状态下就会减低孩子的“危险判断意识”,即自我保护功能,也就会增加外伤的发生率。这一点在临床上实在是屡见不鲜,尤其是有“多动症”的孩子,全身各处都有外伤的痕迹。
6.免疫力也会随之下降。
大量甚至超量的运动会带来体力的透支及体内营养元素的透支,同时还会导致体液(大量出汗)的透支,对此中医有个名词叫“耗气伤津”,就会导致抵抗力下降。
7.胃肠功能的直接伤害。
前面3点就不做过多分析了,这一点得好好再科普一下:
人的一切意识、生命活动都靠大脑指挥,所以大脑的耗氧量高达70%以上。
但当人进食以后,机体就会把一部分血液输送到胃肠道以帮助胃肠道蠕动及消化,如果身体本就气血不足的话(或劳累时,或吃的东西过量时),就会出现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症状——“饭后容易犯困”,这是因为胃肠道占据了大量的氧,导致大脑出现短暂的供氧不足,临时出现的缺氧反应,中医称之为“困顿”(翻译过来就是“在一顿饭后发困”)。
如果孩子吃过饭后就出去跑跑跳跳,刚刚注入胃肠道的血液又被运动的四肢抽走一部分,局部就会形成突然缺氧的状态,缺氧的胃肠道又被刚吃进去的饮食压迫着,这时就会出现一种临床证候叫“胃肠痉挛”,而孩子的具体表现就是“喊肚子疼”!——这就是临床上儿童临床上经常“肚子疼”的根本原因之一。
8.脚痛,腿抽筋。
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个症状是孩子经常喊“脚痛”,实际上主要是小腿部位发生疼痛,跳动过度能不痛?这个就不过多解释了。
“腿抽筋”很多人认为是缺钙,那为什么这么奇怪偏偏就小腿部位缺钙?
抽筋的专业术语叫“痉挛”,明白了吧,是局部供血不足导致的短暂性缺氧,中医又有个专业名词叫“血不养筋”,是因为缺乏血液的供养到达一定极限的时候就会“抽筋”。
所以很多小腿经常抽筋的老年人长期补钙还是要抽,原因在于体内的精血已经告急,无法满足每天小腿的需要,因为小腿是非常累的,每天都要承受全身的体重及运动,关于“血不养筋”的问题以后在细说,因为这是一个中医的大课题。
那现在该怎么办?我也觉得很难办!每个孩子需要多少运动量谁都拿不出个具体标准,所以我把课题名称定为“协调运动”,只能由各位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去协调、去平衡。
实际上前面讲的各种危害应该已经够清楚了吧,再没有什么领悟的话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只能说明对孩子还不够用心?
以上三点基本上已经概括了目前导致孩子容易患上各种疾病的本质原因,说得直接一点就是现代孩子最主要的“时代病”,而这三点也就导致了现在“儿童亚健康”群体已经超过了60%,至于临床上哪些表现属于“儿童亚健康”将会在短时间内推出,因为目前只有中医在解决这些问题。
这篇文章是积累了几年,思考了一个月,用了一个周才写出来,目的在于希望所有家长能了解自己孩子爱生病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并以此作为让孩子获得健康的基本方法。
其实这些问题在我小时候好像根本不存在,每天开开心心上学玩耍,按时按量吃饭,定时睡觉起床,我可是连针都没有打过(除了预防针),更不用说输液了。
也就是最近十余年,由于“条件好了”,而我国各个年龄段的“时代病”却越发凸显,就因为大家都沉浸在“条件好了”的喜悦中,而似乎忘记了健康的存在!
比中国条件好的国家多了去了,但似乎我们对刚刚取得的经济成就有点“沾沾自喜”了,享受生活,最需要的是享受健康的生活,而不是靠牺牲健康所获得的“享受”!
当然,现在孩子的时代病还有很多,但这三点是我认为比较关键的前提条件,再来回顾一下:“饮食控制,情绪调节,协调运动”,如果再浓缩一下就是:“少吃,少哭,少跳”,把握得好,才是真正让孩子赢在了健康的起跑线上。
目前我比较讨厌的“时代病”还有一下一些内容:电子综合症(网瘾,手机,电脑),学习压力山大,垃圾食品满天飞,滥用抗生素,滥用益生菌,不敢深呼吸的有毒空气等等,既然已经开始了这个平台,这些问题以后一点一点慢慢来“批”吧,敬请持续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wyzl/5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