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三个孩子送进了美国常青藤名校

“教育妈妈”宣言

教育,是父母能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我一直自认是个“教育妈妈”。

为什么我会变成“教育妈妈”呢?我想这和我的成长背景有很大关系。

我父亲生于香港。鸦片战争以后,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占领,战后又再次被英国统治,直到一九九七年回归中国。我母亲则生于中国内地。

生活在那种状态下的父亲,有几句话经常挂在嘴边:“钱财、名誉如流水。一旦出事立刻会被夺走。但是,知识一旦记入脑子,就不会被人夺去,它会成为你一生的宝物。所以在你能学习的时候要珍惜机会,好好学习。”

无论生活有多艰苦,父母都拼命工作,把家里六个孩子都送进了学校读书。对于教育,我父亲始终抱着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孩子们身上拥有着美好的未来。但有一个前提——好好接受教育。”

之前我一度辞去偶像工作到加拿大留学,也是因为父亲的这句话说服了我。当时实在太忙,连大学都上不了,朋友都交不上。眼见我如此糟糕的生活状态,父亲提出建议,希望我去留学。

我在多伦多大学学习了两年时间。正是这段时光使我的人生发生了巨变。不光是学习,关于唱歌的意义、自我身份认同等方面,都有了非常深入的思考。之后,我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称号。从此,人生又迈入了更广阔的天地。

“能学习的时候要珍惜机会,好好学习!”

父亲的这句叮嘱有多重要,至今我在感谢的同时,也时常琢磨吟味。父母能给孩子最大的礼物,就是教育。我曾在心里发过誓,有自己的孩子后,一定要赌上一生,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我对自己“教育妈妈”的身份很有自信。也许有人会说,“老是这样喊‘学习、学习’,孩子怪可怜的。”但是在我看来,“教育”并不等同于“学习”。“教育”这个词,具有非常丰富的意义。因此,我对自己是“教育妈妈”这件事一点都不觉得羞耻。

话说回来,教育要从何时开始呢?

我认为得从怀孕期开始。虽然没做过什么特别的胎教,但我怀孕时就想着要好好照顾身体,生个健康的宝宝,这算是育儿的起点吧。接着在怀孕九个月的时候,考虑如何配合家里的生活模式制订育儿计划,与丈夫商量关于教育计划和目标的问题。

婴幼儿期

婴幼儿期是教育中最重要的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据说孩子大脑发育百分之八十的过程,到三岁为止就已完成。到这一阶段形成的性格和个性,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孩子今后的人生。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普遍认为,对婴幼儿期的教育进行投资,得到的收获最大。

学龄前

学龄前的孩子要贴身照看,尽可能多待在一起,给他满满的母爱。这样的想法我在怀孕时就有了。之后会带着孩子回到职场工作,背后也是出于这一考虑。

如果婴幼儿期的教育顺利的话,等孩子上学后,抚育起来就轻松多了。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是身心两方面综合人格形成的过程。

我在育儿方面一个比较大的目标,就是希望孩子们处于最好的环境中,身边围绕着优秀的老师和朋友,接受着许多刺激,从而能够自发地学习。为此,自认把能做的都做到位了。结果我们家三个儿子全都实现梦想,考上了斯坦福大学。

夫妻之间确定好

教育方针

想给孩子怎样的教育,夫妻之间达成一致。

关于孩子的教育方针,夫妻间必须达成一致。怀孕以后,夫妻俩马上进行商讨比较好。

在我们家,丈夫对我表态,“即使我们之间有各种意见,关于教育方面,最后还是由你决定吧。”虽然他经常说“是因为我不及你那么关心教育啦”,但现在回过头想想,他总能在关键时刻提出非常棒的意见。从结果上来看,似乎大部分也是采纳了丈夫提出的。

修完斯坦福大学的博士课程,我回到日本一边写博士论文,一边慢慢恢复工作。那年是一九九二年,正要决定我家大儿子读哪所小学。我一直有在







































白驳风
石学敏丹芪偏瘫胶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wyzl/63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