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在网络游戏世界的男孩

这是一个隐匿的世界,生杀予夺,胜者为王。

老师,我们真的没有办法了,你能不能帮帮我的孩子?

在我的咨询室里坐着一对中年夫妇,他们衣着整洁,神情绝望,说到伤心处不禁潸然泪下。

他们的孩子明远(化名)今年读高二,成绩在班上处于中游位置,性格内向,除了网络游戏没有任何兴趣爱好。

明远初中开始接触到游戏便一发不可收拾,每天放学回到家都忍不住去玩,就算家里断网也会偷偷跑到网吧去玩,有时通宵不归。初三的暑假因为长期玩游戏导致颈椎出问题而住院治疗,事后略有收敛,但没过多久,就旧态复发。

最近,因为考试成绩直线下降,妈妈要求他减少玩游戏的时间,母子俩在家里发生激烈冲突,明远甚至动手打了妈妈。

明远的案例不只是个例。

曾经在《魔兽》贴吧,一个“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帖子一天内引起了数以十万计的网友狂热跟帖。贾君鹏不知是否确有其人,但这个现象却揭示出一个问题:很多学生沉溺网络游戏,逃学、不回家、作息紊乱,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究其原因:

一方面在于游戏本身的吸引力,使得他们从游戏中体验到的快乐、成就感比现实生活多。而且游戏中的角色扮演与角色互动能够满足游戏者的人际依恋与人际互动需求,使得青少年更容易沉迷游戏。

另一方面在于,青少年自身仍缺乏自制力和控制力。其中,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沉迷,从进化的角度来讲,男性天生就具有更强的领土意识,具备高于女性更多的攻击性和竞技性。

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轻则导致学业退步,重则引发学业危机、家庭危机、甚至导致青少年猝死。

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诸多的研究,保守派和中立派人士提出了不同的应对方法。

保守人士认为,绝对不要让孩子接触网络游戏,因为对成年人来讲,尚且很大的自控力戒除网络游戏,更何况是未成年的孩子?

中立派认为网络游戏本身没错,

关键是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

例如,一篇《一位美国妈妈给孩子使用手机的家规》在网络上流传甚广,这位妈妈在手机规则中写到:

“不准带手机到学校;不准用手机浏览色情信息;要对现实生活充满兴趣,注意身边发生的事情,倾听小鸟的叫声,时常出去散步或者和陌生人谈话,要对现实世界充满好奇。”

笔者认为,保守派和中立派的观点在孩子的不同发展阶段各有其参考价值。

具体而言,面对网络游戏家长应该未雨绸缪,在孩子未接触之前家庭内部要有一个明确的规划。

时间

TIME

大龄接触

对于接触网络游戏的起始年龄应该“保守”一点,孩子越晚接触网络游戏越好,小学毕业之前最好不要接触网络游戏,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控力比较薄弱。

应变

ATTITUDE

态度一致

如果由于疏于管教,发现孩子在此阶段已经开始在玩网络游戏,家里人一定要态度一致,掐灭这股“星星之火”。

还可以通过培养孩子健康的兴趣爱好(如打球、爬山、听音乐等)来取代网络游戏,同时任何时候都不把玩网络游戏当作对孩子的鼓励或奖赏。

如果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孩子真的已经沉迷在网游世界里,那就需要家长付出智慧、耐心与毅力进行引导教育。所有的不良行为背后自有其原因。

因此,面对孩子的网络游戏成瘾问题,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找到原因,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甚至可以利用孩子爱网络游戏的契机来发展孩子的能力。

曾看过一个报道,常州一位爸爸陪儿子玩了5年的网络游戏,在父亲的陪伴下,儿子慢慢能够适时控制游戏时间,学业游戏两不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位父亲做到了支持、陪伴、共情和引导,不仅做到对网瘾说“不”,还拉近了亲子距离,增强了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络游戏不是洪水猛兽,但需要家长未雨绸缪,在孩子接触网络游戏之初,就能够做到正确的教育引导才能防患于未然;

同时,在生活学习中发展孩子多元健康的兴趣爱好,形成积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孩子网络游戏成瘾的关键因素;

最后,注重亲子间良好的关系、培养孩子独立自控的个性品质是预防孩子网络游戏成瘾的两项基础要素。

知识链接

现行的“精神疾病宝典”《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并未将“游戏沉迷”列为一种精神疾病;于年年中出版的第五版也仅将“互联网及游戏沉迷”作为一个未来研究方向,而并非明确列出的精神疾病类别。

西方国家对游戏沉迷的概念是:用户专注于在电脑、游戏机、可佩带计算设备或移动设备上玩游戏,出现了难以克制的强烈欲望或不正常行为——此处所说的游戏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时下流行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移动社交游戏、大型多人在线游戏(MMOG)、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MMORPG)、交互现实游戏(ARG)等等。

在《美国精神病学杂志》的一篇文章中,作者杰拉德?布洛克(JeraldBlock)列出了以下几条有助于判断游戏沉迷的标准:

1、极度沉迷——通常伴随时间概念的丧失,以及对吃饭、睡觉、上厕所等基本生理需求的忽视。

2、戒断反应——在玩不了游戏时出现愤怒、焦虑、抑郁等表现。

3、耐受性——与抗药性者需要加大剂量一样,游戏沉迷者对硬件、软件和游戏时长的需求会越来越高。

4、不良反应——包括争吵、撒谎、学业/事业荒废、社交孤立和疲惫乏力,等等。

作者简介

尹称心

深圳布吉高级中学专职心理教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研究生毕业。从事高中心理教育工作十余年,中学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有多篇文章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著有青少年心理教育图书《与挫折说再见》。

擅长青少年亲子沟通、人际关系、学业辅导、生涯辅导等方面。

识别







































北京哪个医院可以治疗白癜风
白癜风怎么会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wyzl/75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