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每日刷题,见证坚持的力量!
由于近期小编比较忙,更新时遗忘了4月28日主观题的参考答案,现补充更新,各位小伙伴赶紧来看看,你的所给出的是否有相应的采分点呢?
1.案例分析
小明是初二的学生,半年前学会了上网,刚开始的时候,小明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在网上查询一些学习资料,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偶尔在学习之余,也打打游戏,与同学聊天。但最近,妈妈发现小明有点不对劲,每天在网上时间越来越长,甚至午夜还不睡觉,早晨睡懒觉,不起床,有几次差点上学迟到,学习成绩直线下滑。妈妈决心要搞清楚小明到底在网上做什么。一天晚上快12点了,小明还在玩电脑,妈妈走进他的房间,结果令她很意外,小明根本没有学习,而是在打游戏。妈妈气坏了质问他这么做多长时间了,小明吞吞吐吐说有两个月了,有的时候还到网吧去玩,现在一天不打游戏就难受极了。自己有时候也不想玩了,但就是控制不住。
妈妈和小明的班主任李老师交流了小明的这种情况。李老师帮助小明妈妈分析小明这种沉迷于网络游戏行为的原因,认为这与初中生好奇心强,渴望交往,自控能力低等心理密切相关。那么妈妈和李老师应该采取哪些教育指导措施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呢。
中学生网络成瘾是指中学生由于过度地和不当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难以抗拒再度使用网络的着迷状态,并影响到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网络成瘾者自身有一些躯体症状,如头晕、心烦、胸闷气憋、紧张性兴奋、懒散等,并且与家长、朋友打电话或与朋友聚会次数减少,下网后变得空虚、失落,不愿与人交流。可见,网络成瘾倾向影响了中学生的身体健康、学业进步和人际责任感。
网络成瘾的原因:(1)网络自身的诱惑;(2)网络的相关法规不健全;(3)家庭环境的影响;(4)上网者自身因素。
网络成瘾的治疗方法:心理干预。网络成瘾心理干预法的适用对象是确已上网成瘾的学生。常用的几种心理干预法有:
(1)强化干预:在网络成瘾的干预中,奖励的使用条件是一旦发现成瘾学生有了减少上网的行为时,就给予奖励、表扬或肯定性评价。惩罚的使用条件是一旦发现成瘾学生上网时间增加时,立即给予处罚。处罚可以是物质性的,如取消他获得他最想要的东西的权利,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如校纪处分等。
(2)厌恶干预法:厌恶干预指采用惩罚性的厌恶刺激来减少或消除一些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常用做法有橡皮圈拉弹法、不赞成干预、内隐致敏法等。
橡皮圈拉弹法:是由成瘾学生预先在自己手腕上套上一根橡皮圈,当他坐到电脑前准备上网时,自己用力拉弹手腕上的橡皮圈,使其手腕有强烈的疼痛感,从而提醒自己下网。也可借助外力如闹钟发出尖利的噪音,来促使自己停止上网。
社会不赞成厌恶干预:主要是运用图片、影视、舆论等手段,使学生在上网的同时产生一种来自社会的压力,并在心理上造成威慑和畏惧心理,从而达到戒除网瘾的一种干预方法。
内隐致敏法:又叫想象性厌恶干预,是指用想象上网的过程和结果的办法,使自己对上网感到厌恶感,从而逐步减少上网时间直至戒除网瘾的一种干预方法。这种方法可与橡皮圈拉弹法结合使用,效果会更好。
(3)转移注意力法:学校或班级通过组织各类有意义的文体活动,让成瘾学生参与其中,从而转移他的注意力和减轻他对网络的迷恋程度的一种干预方法。
(4)替代、延迟满足法:一方面学校和老师要帮助学生培养替代活动(其感兴趣的课外活动)吸引其注意力,并弄清他的上网习惯,然后使其反其道而行之,在原来上网的时间里做其他事情。另一方面,了解问题学生的上网时间(起初要控制上网时间,不必绝对戒除),将其上网总时间列表,纳入周计划,在可以控制的前提下,逐步减少上网时间最终实现戒除网络成瘾的目标。
(5)团体辅导法:将患有网络成瘾症的学生组合成一个团体,由富有经验的老师作为指导者,运用团体动力理论做理论基础,综合运用团体咨询的原则和各种方法,达到使参加团队的成员整体戒除网瘾的目标。团体辅导所具有的特点决定其对网络依赖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对中学生的网络成瘾,重点应放在预防,而不只是对网络成瘾学生的补救性矫治。
2.综合运用
15年真题:综合运用
教育部曾在北京十一学校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该校的课程改革经验:一是课程校本化发展,创建了门课程,其中必修课17门,理科按难度分层,文科按主题等分类,还设置了30门综合实践课程,个社团,供学生自主选择,二是全面选课走班,多名学生每人一张专属课程表,学生到各个学科教师上课,选课走班让每位学生都拥有自己的“跑道”,使学生能够发现自己、唤醒自己、成为自己。三是打破行政班管理模式,任课教师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不仅要负责教学,还要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十佳医院北京白癜风治疗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wyzl/7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