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虚拟的时候会感觉快乐吗孩子网瘾背后

在这个网络游戏与社交平台大行其道的今天,网络成瘾症似乎已成了一种时代病。在这之中,青少年是网络成瘾最容易找上的受害者。上周,一位焦虑的医院心理科求助,反映其读初二的孩子暑假中每天都要上网十几个小时打网络游戏,而孩子的同班男生中与之"志同道合"者竟然有十几名之多。束手无策的母亲痛心地发出呼吁:救救我的孩子!

医院祝青梅主任表示,要想彻底治疗孩子的网瘾,了解其背后真实真相很重要。

真相1:

透支快乐后行为极端

  兴奋时,大脑会大量分泌一种让人快乐的物质,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奖赏系统:你兴奋,就给你快乐做奖赏。但这种让人快乐的物质不能源源不断的分泌,上网时长时间的兴奋会把它消耗掉,所以下网后,就更不容易感觉到快乐,总是心烦意乱,就还是想上网去得到快乐。也就是说,正向强化和负向强化是同时存在的,上网让快乐更快乐,让痛苦更痛苦。

  网络成瘾后,每天的上网时间都很长,这种让人快乐的物质就会透支,感觉也从兴奋渐渐变得麻木。透支到最后,无论上网与否都不快乐。孩子的生活态度会渐渐变得悲观、黑暗,甚至出现暴力倾向,心理变态。这就是为什么网瘾孩子容易走向犯罪。

真相2:

父母患有拖累症

  一个家庭有一个成瘾的人,其他家庭成员也会受到影响,患上拖累症。最为明显的是,孩子的母亲都很焦虑。

  正因为孩子的网瘾和父母的拖累症相对应,所以如果只矫治孩子的网瘾,而不一并治疗父母的拖累症,即使把孩子治疗好,让他重新回到父母的身边,也会很容易复发网瘾。因为孩子在试图摆脱网瘾时,已经病态的父母无法积极地帮助孩子,反而会继续采取不当的管教方法。

  也就是说,先是父母影响了孩子,孩子成瘾后又拖累了父母,换上拖累症的父母又会给孩子摆脱网瘾造成障碍。所以,治疗网瘾应该是家长和孩子一起。

真相3:

家庭决定是否成瘾

  孩子对网络的过度沉迷其实仅仅是一个表象,背后的主要因素是心理问题,他们的心理问题由主要来自家庭的伤害。通过对接受治疗的孩子的分析发现:排名第一的伤害是父爱的缺失;排名第二的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兼有溺爱和控制。

  可以说,如果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比较融洽,孩子就能健康成长,这样的孩子是不太容易出现网瘾问题的。夫妻关系不和睦,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良好的相处模式,往往促成孩子成瘾性人格的形成。

真相4:

初一、高一和大一是网瘾高危期

  在初一、高一和大一这三个阶段,孩子的学习、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容易出现不适应,容易以逃避现实的方式去面对。家长往往不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和心理需求。很多孩子都是初一、高一和大一开始网络成瘾,等到初二、高二和大二成绩下降了,家长才意识到孩子的网络成瘾问题。

  当然,网络成瘾不是某个年龄阶段的问题。即使安然度过这三个阶段,网络成瘾的可能性也不会自然下降。只要逃避和寻求依附形成一种习惯,就会出现成瘾性人格。家长首先不应全盘否定网络游戏,网络游戏有它的合法性,并已经是国际上承认的正规比赛项目。所以,家长首先应克服偏见,不能简单地认为“爱玩网络游戏就是坏孩子”。或许,爱玩网游的孩子更有机会成为网络精英。

真相5:

网瘾的孩子并非快乐

我们可能都会认为沉迷于网络的孩子,是会感觉到快乐的,才会执意坚持。但实际上,所有成瘾的背后都是痛苦的,网络成瘾也一样。还在在现实的世界得不到满足和快乐,感觉空虚,就会想要找一种依附。这种依附可能是人,或者是物。网络就构成了这种所谓的依附。   

一方面,孩子在现实中逃避学习的压力、生活的苦恼、家庭的不幸,通过到网上去麻痹自己找所谓的“快乐”,这种快乐往往是不真实的。

另一方面,总是沉迷于网络的孩子他们也是知道自己和同龄人比是不正常不优秀的,因此长时间下去,就会给自身造成一种压力和痛苦。

真相6:

网瘾体现了孩子的需求

  沉溺于网瘾的孩子,不是喜欢上网聊天,就是喜欢玩网络游戏。网瘾能反映出孩子早年的欲望,童年时没有得到什么,大了就会下意识地去弥补。比如小的时候没有伙伴,就倾向于在网上聊天交友;小时候有许多没有实现的幻想,就倾向于玩角色扮演的游戏,在游戏里成为魔术师、战士。

  网上聊天能满足孩子并未得到满足的情感交流需求,在游戏里能找到现实中没有的成就感、满足感、归属感、操纵感。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不能给予孩子这种感觉,他才会特别依赖网络。

治疗网络成瘾是场艰巨的心理战,要打赢这场战役需要医生、患者和家人三方紧密的配合。愿网络成瘾不再是毒害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顽固毒瘤!剔除了它,孩子的未来才有希望!

赞赏

长按







































哪里看白癜风的医院较好
北京有没有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wyzl/80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