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网瘾孩子的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

自从有了网络,有了喜欢呆在网络世界里的孩子,就有了人为制造的“网瘾孩子”。

在很多家长的眼中,“网瘾”等同于“懒癌”,很难根治。

于是中国有了杨永兴,用电击等暴力手段治疗网瘾,孩子们个个痛恨“杨叔”。

我曾接触过一个去过“杨叔”那里“治疗”的孩子,后来网不上了,人却抑郁了。

经常手心冒冷汗,晚上做恶梦,而且手足冰凉,没有办法跟人正常沟通与交流,因此也没法正常上学。

清楚的记得这个孩子的母亲哭着对我说:“现在我多么愿意孩子上网,起码那时孩子的眼睛是活的,心是热的......”

其实每一个网瘾孩子都是父母制造出来的,孩子在现实世界里得不到他们的认同与尊重,接收不到家庭的爱与温暖,找不到安全与归属......而虚拟世界,让孩子得到满足与实现。

父母们先是疏忽与漠视,意识到事态严重之后进而焦虑与控制。

他们对网络游戏几乎一无所知,只是一味放大网络游戏的负面作用......

他们将孩子的堕落、叛逆、厌学归因与游戏,于是以爱的名义控制孩子,与网络游戏争抢孩子。

而孩子往往越控制越反叛。

在这样一场没有销烟的亲子战争里,其实孩子的行为背后不仅是对网络游戏的依赖和亲子关系的危机,更有父母亲密关系与社交单一的潜在危机。

01

“网瘾孩子”往往是父母关系的产物。

小建是个十三岁的小男生,然而他却有着长达八年的网络游戏经验。

他告诉我,小时候的记忆只有父母的争吵。

当时四五岁的他看到父母的争吵很害怕,担心自己被抛弃,于是一个人躲在卧室里悄悄哭。

后来他用妈妈的手机下载了一个小游戏,当父母吵架时,他就玩游戏,这时妈妈不会管他,而且在游戏的世界里,他找到一份宁静与安全。

小建再大一点,就去楼下的网吧玩。

当有一天父母由吵架升级为打架时,小建当晚跑进网吧没有回家。

那是他第一次在外留宿,也是这一次,他认识了同样在网吧留宿的另外三个孩子。

后来在外逗留就成了常态。

他们四人结成了同盟。

等小建的父母发现,已是为时已晚。

他们开始干涉孩子上网与交友,迎来的是小建的激烈反抗。

因为这是孩子觉得唯一温暖的世界。

越干涉,越坚定了小建反抗的决心。

当小建的妈妈找到我的时候,孩子已经有半个月没有回过家了。

是的,当孩子在家庭里感受不到安全与温暖的时候,他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寻找。不想让他回到家的原因不是网游,亦不是他的那些小兄弟,而是小建不想面对一个摇摇欲坠总是充斥负能量的家。

家的能量

02

“网瘾”孩子的家庭都面临着亲子危机。

旭是个十七岁的大男孩。

他妈妈找我咨询是因为有一天干预他上网,结果他点燃了家具。

当我见到这个孩子的时候,真的一点都没想到面前这个近一米八个头,颇为腼腆的孩子是妈妈口中十恶不赦的旭。

旭告诉我,他从没有感受到过父母的爱。从小父母对他的只有训斥与控制。“如果我生命中唯一的乐趣都没有了,我还能干什么?”旭问我。我知道他所指的唯一乐趣是网络游戏。

“我有一群很棒的伙伴。”旭说,“因为我的级别较高,他们都很尊重,不,是崇拜我!”

“我为什么要理解她(妈妈)?她什么时候理解过我?”旭开始激动起来:“她自己不也是每天打麻将?我管过她吗?”

我在旭的眼睛里,感受到他的冷漠、孤独与愤怒。

而旭的妈妈对我说:“对他严格一点,还不是为了他好?他小时候我对他的期望是有点高,是有点过于严厉,但一个十七岁的人能不能多理解父母?”

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只有相互的指责。

P

arent

爱的方式

其实在大家指责的背后,都有一份对爱的吁求,都希望得到彼此的尊重与理解。

旭只是用自己的行为警告父母修正爱自己的方式,而旭的妈妈只看到旭行为表面的疯狂举止。

03

“网瘾”孩子往往缺乏社交的其它模式。

莫星十五岁。六年网游经历。

整个暑假,他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自己的卧室里玩游戏。

他喜欢将窗帘拉得紧紧的,将空调温度开得很低,房间里杂乱无章,一股怪味。

我刚接近他时,他怀着深深的敌意。

后来慢慢熟悉。

他告诉我,他怕光,说外面的阳光会刺伤他的眼睛。

而我知道,这是他跟外界隔离的一种方式。

他在学校里没有什么朋友,以前是有几个,但家长们后来不允许自己的孩子跟他玩,所以在现实中他没有一个玩伴。

他的学习成绩很糟糕,在一所很普通的中学读高一,除体育外几乎所有科目都没及格。

王者荣耀他已经上了六级,可以打排位赛。这是他唯一觉得骄傲的事情。

莫星敏感而孤独,父母无法理解他,同学不接纳他,老师基本上已经放弃他。

其实我很清楚,象这样的孩子今后融入社会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他几乎缺乏现实团体融入经验。

每个人的未来必将成为一个社会人,至少拥有在团体中工作与生活的能力,象莫星这样的“网瘾”孩子,社交单一将成为他们步入社会的最大障碍。

而更让人叹惜的是,不仅是孩子存在社交单一的情况,目前很多家长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他们不仅社交单一,而且社交质量与品味较低,这也对孩子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04

“网瘾”是父母对网络游戏的一种错误认知。

没有任何一个孩子从一开始就对网络游戏有深度依赖。

网络游戏就象我们那个年代以的“过家家”、踢毽子一样,每个时代的孩子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游戏。

每一个孩子都喜欢游戏。网瘾

而深度的网络游戏依赖是家庭亲情的冷漠与认同感的缺乏,让孩子在现实世界得不到东西,只能去虚拟世界里得到补偿。

网瘾

“网瘾”的孩子,都是缺爱的孩子。我说的缺爱,不是父母不爱他,而是他根本不能接收到父母的爱。也就是说,父母爱孩子的方式是错误的。

有“网瘾”孩子的家庭,几乎都是需要家庭教育的整个系统需要重建的家庭,从父母的生命状态,到父母孩子的亲子关系与行为边界,都需要重新建立。

父母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修复自己的亲密关系,活出自己的精彩,不再控制、焦虑与恐惧。

其实,所有的关系危机,理解与接纳是和解的基础。

亲密关系如是,亲子关系亦如是。

每一次激烈的冲突与情绪爆发都是生命成长的机会。

危机是危险中的机会,勇敢地去抓住它,幸福就会越来越近。

“网瘾”孩子,每一个都曾是好孩子,那些优秀的品质一直都在,等着成长后的父母去看见与唤醒。

教育观永远是人生观。因此一个“网瘾”孩子的改造,首先是父母亲人生观的改造。

而改造一个成人的人生观,恰恰是最难的。

这就是生命之光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作者|邓然,副教授,生命之光公益平台创始人。痴爱教育二十三年,爱自己,爱生活,爱天下每一个孩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音乐|?Radiohead-LastFlowers

你可能还喜欢

再致“王者荣耀”总设计师:您欠中国的父母们一个道歉

一份赞赏一份丰盛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白癜风有治好的吗
白癜风有治好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wyzl/80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