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抢劫,抢夺
抢劫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将公、私财产据为己有的一种犯罪行为。抢夺则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然夺取他人财物的一种犯罪行为。
常见手段:1、夜间作案。2、校内或周边偏僻地点作案。3、对单个行人尤其是年轻女性实施侵害。
防范对策:1、夜间不要单独去到昏暗偏僻的地方行走。2、当人身受到威胁的时候,可采取默认方式交出财物,使作案人放松警惕,看准时机向有人或有亮光的地方跑,并大声呼救。3、女生最好结伴出行。
防网络危害
网络对大学生造成的危害最为普遍的是“网络成瘾症”,由此引发的大学生退学、违法犯罪等现象屡见不鲜。同时,网络还隐藏着许多陷阱,经常被性犯罪、诈骗犯罪和高科技犯罪分子所利用。
常见危害:1、陷入网络游戏中欲罢不能,玩者在游戏过程中为了获得荣誉、自尊,不惜出卖友谊、信誉,对同伴欺骗、讹诈甚至施暴。2、玩游戏不仅花费业余时间,而且一旦上瘾就很难控制自己,甚至不想上学,经常旷课、逃学,成绩下降,导致退学。3、网上聊天交友是大学生喜欢的“节目”,但在虚拟环境下交网友比现实生活中更易上当受骗。
防范对策:1、不沉迷网络游戏、不浏览色情信息和不健康网站,不传播不健康和危害国家及社会稳定的有害信息。2、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切勿玩物丧志,不要因上网而荒废学业和发生中枢神经功能的损害。
防人身伤害事故
人身伤害事故是因学生户外剧烈运动、野外实习等活动不当或不遵守交通规则等所引发的致使学生人身受到伤害甚至死亡的事故。
常见原因:1、未遵守交通规则和校园交通管理规定。2、不顾身体条件的限制,隐瞒病史,进行游泳、登山等危险或剧烈的活动。3、麻痹大意,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防范对策:1、遵守交通法规和校园交通管理规定。2、有特定疾病的人员要告知学校,在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时,要根据自身身体情况而定,切不可超负荷进行。
防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指由于身心疾病、感情波折、家庭矛盾、学习压力、经济困难等问题导致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包括严重的精神疾病和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往往导致极端行为。
常见表现:1、自卑心理。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评价过低,心理承受能力极度脆弱,经不起刺激,常出现行为畏缩,瞻前顾后,心态不稳等心理症状。2、躁狂心理。由于自制力较差,常常为一点小事勃然大怒,甚至大打出手,表现为损坏公物、摔扔物品发泄心中的郁闷。3、抑郁心理。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消沉,凡事提不起兴趣,常常喜欢独自一人静坐,独自伤心,严重的还出现自虐的趋向。4、孤僻心理。不愿与他人进行情感、思想交流,心理处于孤单寂寞的封闭状态,常表现出精神不振、待人冷漠等。5、嫉妒心理。在与他人比较过程中,若发现自己在能力、名誉等方面不如别人时,便产生不悦、自惭、恼怒等复杂情感。6、猜疑心理。主观地对人或事持不信任或否定态度的复杂情感体验。常表现为言行敏感,总以为别人在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甚至把别人的好意曲解为恶意。7、报复心理。在人际交往中以攻击方式来发泄对那些曾给自己带来挫折的人的怨恨和不满。
防范对策:1、调整自我价值的确认方式,评价自己要以内在标准为主,不能简单地与别人相比,同时要经常培养自信心。2、要心胸开阔,学会容人容事,不要纠缠一些小事,要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3、积极参加群体活动,主动与他人交往,不断扩展自己的交际范围,尤其要与性格开朗、乐观豁达的人多交往,学习他们的态度和方式。4、加强自身修养,开阔心胸,学会冷静思考,学会理解和容忍,逐步提高自己的自制力。
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无论哪一方面,都需要被重视。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在安全的问题上,容不得半点麻痹和侥幸,我们必须要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必须要警于思,合于规、慎于行;必须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必须要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wyzl/8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