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俊红,内蒙古赤峰人,博士,硕士生导师。
社会问题医学化作为一种实践模式已经溢出发达国家的边界,日益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网络成瘾问题究竟是否应该作为临床问题予以处理,目前尚无公论。尽管网络成瘾医学化仍不具备国内外公认的医学专业合法性基础,当代中国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大规模医学化实践却早已获得相当程度的社会合法性。网络成瘾医学化过程内嵌四重实践悖论,网络成瘾医学化干预的社会合法性不足以缓解其专业合法性危机。
医学化;网络成瘾;合法性;实践悖论;医学社会学
西方社会的医学化进程肇始于年代。根据主流医学社会学家的观点,美国已经当仁不让地成为社会医学化的典型国度。所谓医学化(medicalization),是指非医学问题被界定成医学意义上的疾病问题(illnesses)或障碍问题(disorders)并对其加以治疗的过程。医学化进程的实质是将某些社会成员的身心状态(此类身心状态通常具有社会越轨特征)予以西医式“凝视”,从而为生物医学手段介入铺平道路,在消解复杂社会问题的结构性成因之余最终将其降格为个体层面的身心机能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医学化路径依赖的生成过程就是个体化归因逻辑的产物。理解社会医学化进程的关键,就是新型医学术语的勃兴以及医学社会控制手段对于人类日常生活的广泛干预。
不同医学化实例之间存在着医学化程度方面的差异。本文根据不同医学化个案的医学化程度,将所有医学化范畴区分为初始医学化、中度医学化、重度医学化三种类型。国内外有关经验一致表明,重度医学化的典型越轨行为是重性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被医学化的其他越轨行为在程度上一般都不可与重性精神障碍同日而语;其余已经被纳入权威医学分类典籍的绝大多数医学化越轨行为,在程度上基本都可以纳入中度医学化范畴(如多动症、社交恐惧等);对于那些医学干预已经初步介入但是尚未在医学界内部达成专业共识以及有待权威医学分类典籍予以裁定的医学化现象,则属于初始医学化。初始医学化在外界因素的干预下(如遭到行政主管部门强力干预或大规模抗争性社会运动的抵制)有可能会最终退出医学化的行列,但客观上也不能排除迈向中度医学化的可能性。
医学化理论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前提,即医学化概念适用于分析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有关经验事实。然而,随着医学化现象的全球性渗透,医学化概念的适用范围已经超出了西方研究者厘定的社会文化边界。仅以中国为例,国内学者研究本土社会医学化问题的文献已经涉及躯体化的文化渊源、过度医疗、孕产行为、日常生活等不同研究主题。
作为“20世纪下半叶西方社会最为深远的社会转型后果之一”,医学化在21世纪的中国社会呈现出全新的发展动向。在社会学的概念传统中,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自然可以归属于越轨行为范畴。根据涂尔干的观点,随着社会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针对越轨行为的措施也经历了从压制到惩罚,又从惩罚到治疗的三步曲。国外越轨行为医学化的典型医学社会学案例至少有两个,一个是多动症的医学化,一个是酗酒问题的医学化。前者是医学界主动介入的产物,而且诊断对象从儿童扩展到了成人群体;后者则是医学界在社会压力下被动承担起治疗酒瘾的“责任”。将当代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视为临床医学问题,本来只是极少数医生的个人观点,如今网络成瘾医学化进程却在专业合法性建构根基未稳的前提下拥有了强大的社会合法性。有一个关键点需要特别指出,即我国针对青少年的网络成瘾医学化干预建基于强制治疗模式,这是与国外越轨行为医学化干预基于当事人意愿自主接受医学干预截然不同的。
年6月19日,浙江在线等网络媒体上出现了“游戏障碍成疾”等相关报道。又一轮关于网络成瘾医学化的媒体报道再次向我们袭来,只不过这一次被搬出来支持网络游戏障碍医学化的救兵变成了世界卫生组织。在本文作者看来,这与年和年国内曾有过的两次网络游戏成瘾大规模媒体报道有异曲同工之妙。后文将表明,在网络游戏成瘾没有得到国际精神医学界专家委员会认可的前提下,再多的媒体炒作也不足以改变网络成瘾医学化社会建构过程中,社会合法性强但专业合法性弱这一基本事实。我们应该如何从合法性的维度出发,来理解和分析21世纪中国社会网络成瘾医学化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事实?青少年网络成瘾医学化过程中蕴含着哪些难以自圆其说的实践悖论?本文试图回答以上问题。
一、网络成瘾障碍:初始医学化的典型个案
迄今为止,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将网络成瘾问题予以大规模医学化处理的国家。作为21世纪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新兴事物,网络成瘾是否拥有客观的测量标准?网络成瘾医学化的实践又是基于怎样的治疗模式?
(一)诊断标准与测量数据
近二十年来,国内外涌现出了很多与网络成瘾密切相关的术语:网络成瘾(InternetAddiction,IA)、网络成瘾障碍(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s,IAD)、病理性网络使用(PathologicalInternetUse,PIU)、有问题的网络使用(ProblematicInternetUse)、计算机依赖(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wyzl/9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