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为了玩游戏你做过最疯狂的事是

开学前夕,朋友圈抓紧时间熬夜。“通宵看比赛了没?本子买了没?又给v社贡献了多少血汗钱?”成了游戏人最默契的问候。

微博截图

娱乐圈也有许多大牌明星,平时通告排得满当当,也不忘挤出海绵里的时间来组团开黑。

娱乐圈网瘾选手

♀JJ玩游戏十分“刻苦”,不请代理,不找关系,就靠自己对游戏的研究慢慢成长。♀靠游戏都能上几次热搜的陈赫,喜欢也不是挂在嘴上说说,直播起来都是堪称专业玩家。♀如今是既氪金,还卖身的撕葱校长,兴致一浓,有了熊猫TV和现在的IG♀小公举是歌手界的游戏典范,自称资深玩家。♂天都在工作的大幂幂,刷排位毫不懈怠,经常在博客中分享一些游戏相关的心得。

作为和游戏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每个人多少都有一段“网瘾少年时期”。虽然没有爱豆的丰厚的身家,但故事更具有现实主义魔幻色彩:

▁▁▁▁

1

晋原君,游戏媒体人

/

初中开始接触游戏,隔三差五呼朋引伴去网吧打DOTA,从陪跑送人头、破三路还被翻盘,输了互相黑,到慢慢刀出一条血路,本能选择出装、搭配阵容手到擒来。

以前更享受游戏的厮杀快感。大学时间多了才开始研究故事,和宿舍里4个小伙伴逃课开黑对战。

同学4年几趟境外游的功夫,自己去过核弹毁灭的浣熊市,上过雾霾严重的寂静岭;为了资源勇闯北极圈,为了聚会奔赴铁炉堡;在矿石镇的悠闲中体验岁月静好,在冬木市的大火中感受人生残酷;“满满的回忆啊”。

为了延续这段激情岁月,不顾家里反对,毅然转了游戏专业。虽然在社会主流观念看来,大学的游戏专业跟“在大学里打游戏”没什么区别,但还是为了爱好冒了一点险。

爸妈得知后双飞来学校,落地就是一顿男女混双打。

如今已经在一家游戏类新媒体公司实习,端游手游页游都做过,日日和各路大神面基切磋,也在考虑和别人一起创业。

▁▁▁▁

2

蜂鸟,工科宅男

/

从小就深知学习好最大的优势就是,能理直气壮地玩游戏,只要一年两大考成绩单奉上,爸妈哑口。

到了大一,更是过了一年快活时光。直到大二变成了晚上11点断网,早上6点恢复,周末也一样。白天得维持学霸人设,打游戏的时间全在夜里了。

那个时候靠时间练排位,无法容忍凶残掉位。于是疯狂谷歌教程。终于发现校园断网,其实是软件上的针对性操作,图书馆和教学楼不会断网,只有宿舍的校园网的才会。

经过了尝试、失败、再尝试、再失败之后……

终于!找到了bug!调整了自己的用户,让系统识别成普通家庭宽带,从此就挑灯鏖战。什么81难,都拦不住工科宅男打游戏的心。

临毕业在考研和工作分叉上,选择花大半年时间考研,以换取未来两年半的玩游戏的时间……

3

女流,游戏主播

/

理科高考状元,本科清华、研究生北大的女流是个妥妥的学霸。在中国最著名的两所高校,扎扎实实学了8年的建筑学,然后重起炉灶,投身游戏主播行业。

在外人看来,无异于“自毁前程”的举动,偏激者甚至认为这是中了邪魔歪道的毒。

自己知道,对游戏从不是一时兴起。爸爸给她买的第一套游戏机,启蒙了这个姑娘的游戏情结。从此对单机游戏深深着迷。读书时上课、游戏2点一线,6年北漂都不清楚北京吃啥玩甚。

她认为单机游戏的最大魅力,在于可以在游戏中选择自己的命运。仿佛体验了一个故事、经历了一个世界、感受了人物的一生。就好像是在看一部电影,而自己是电影的主角。

偏爱小众独立游戏的她,做主播全凭喜好,不从主流。就想给大家分享自己对游戏的理解,希望好的游戏能够存活下来。

▁▁▁▁

其实游戏存在本无功过,如何选择,在于人们自己。喜好是自己的事,把喜好变成自己的事业是幸运,也是一种机遇能力。

现在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有一家叫做吉比特的游戏公司(代表作是《问道》、《不思议迷宫》),他们正好在做一个海外游学活动,注意,是一个全程免费的活动!

这个活动是一个全国公开招募的活动,面对全国大学生群体,目标是选出一些热爱游戏且想加入游戏行业的学生,去海外知名公司如Google、NASA、Unity、ElectronicArts交流访学,去当地知名院校如斯坦福大学进行为期4-5天的课程学习,游学全程由知名企业大咖,如暴雪在职人员,或者是斯坦福教授来授课,中间穿插一天的当地文化体验,开拓视野,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费用全免,包含往返机票、住宿、饮食、企业参观、斯坦福课程、个人安全保险,全部由这家企业——吉比特游戏提供。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wyzl/94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