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教育观念里,子女一直都被视为掌中之宝,很多孩子因为父母的溺爱,最后成长过程中出现很大的问题。今天我们来看看一个从溺爱,到青春期叛逆,到亲子沟通出现问题,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例。
王某,一名16岁少年,看上去身材矮小,浓眉大眼却暗淡无光,性格内向、羞涩,如果不是他身上的这一身囚服,很难想象他是一名会入室抢劫的犯罪分子。
年6月18日,王某为了获得购买网络游戏里一把名叫“雷神”的狙击枪的费用,他入室抢劫,并将受害人打伤致死,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将自己的美好青春葬送在高墙电网中。
家中三代单传独子王某家里主要靠饲养家禽为生,生活条件不错,加上他又是家里三代单传的独子,因此父母对他十分疼爱。家中还有四个姐姐,不同的是,王某的父母从来不让他做家务,对待王某的学习也不严厉。
不但如此,还对他过分迁就,从小到大,只要是王某想要的,父母都会尽力满足,这让王某从小就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这种衣食无忧的生活也导致王某养成了自私、自大的性格,身边的伙伴都不喜欢他,不愿和他玩。
缺乏管教约束王某14岁那年,为了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父母把他送到离家几十公里的县城读书,但父母的一片好心却与现实不符,因为他本来就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学习自觉性。
在脱离父母监管后的他更加不爱学习,课堂上不遵守纪律、与同学关系紧张、经常挨老师批评,对课外活动也不感兴趣。无聊之下,王某开始进入网吧,接触网络游戏,而这,是他走向深渊的开始。
犯罪之路源于网络游戏沉迷于网游的王某根本无心学习,网络游戏成为他最大的爱好,占据了他所有的时间,为了满足网瘾,他经常逃课在网吧通宵上网。当老师把他的情况告知他的父母后,父亲气急败坏跑到县城,在网吧里找到了正在打游戏的王某,当场就给了他一个耳光。
然而这一巴掌并没有把他打醒。相反,徒增了他对父亲的怨恨。这件事后,王某父母虽然缩减了他的生活费,但嗜网成瘾的王某已经沉迷于网络游戏里无法自拔。为了挤出上网的费用,他经常不吃饭或吃泡面省钱。
可怕的“网瘾”在游戏里,王某想加入一个战队,但前提条件是需要一把名叫“雷神”的价值元人民币的狙击枪。这笔钱对他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一心只想要买枪的他居然心生歹念,他想到了一个在村里双目失明的独居老人。
心急如焚的他第二天下课后独自乘坐班车回到村里,他偷跑进老人家并威胁老人把钱拿出来,老人大喊“救命”,他害怕邻居听见,惊慌地跑到院子里捡起一块石头返屋里向老人的头部砸去,在老人家中搜到一千余元现金后逃跑。
当天晚上,他终于买下了游戏里的那把枪,而那个被他打伤的老人早已被他抛到九霄云外,第二天早上仍若无其事的去上课,直到三天后公安机关在课堂上把他带走,他才知道老人因失血过多致死,而他要承担犯罪的后果。
高墙内他渐渐悔悟刚到未管所,面对民警严格的管理,王某十分不适应,也不愿与他人交流,与同改的关系比较紧张,消极面对改造生活。管区得知他的情况后,增加了对他谈话引导的次数,试图走进他的内心,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懂得爱与被爱,同时鼓励他参加管区兴趣活动小组,希望其在活动中找到改造信心。
在今年未管所组织的服刑人员运动会上,他参加了托球跑与鼓动人心项目,跟其他服刑人员配合得很好,之前紧张的关系得到缓解。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王某逐渐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许多问题,他找到了改造的方向,改造信心得到增强。
王某经常对民警说:虽然我的刑期很长,但一想到那位因为我而失去生命的老人,就觉得自己罪有应得,我要在这段失去自由的时间里好好反思、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回到社会向被我伤害过的人赎罪。
民警提醒青少年朋友们,适度游戏益脑,过度游戏伤身。网络游戏应该成为我们放松身心的一种方式,而不是让自己成为游戏的奴隶,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家长们,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语:“惯子如杀子”,特别是对独生子女,更是不能溺爱,溺爱会让孩子变得冷漠、缺乏责任心,也会使孩子的价值观发生扭曲。对于处在叛逆期的孩子要多与他们沟通,同时要学会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与人交往的能力,在孩子犯错后不可使用家庭暴力解决问题。
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有效沟通青春期孩子随着自主意识的逐渐觉醒,步步递进,开始以小大人的意识去看待这个世界的时候,第一次来审视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学校和身边的人,所以他们渴望得到认同和肯定,肯定他们的成长和思想,即使是错误的也想被人去肯定和接受,但他在这个家庭没有认同,没有存在,矛盾就出现了,就变的少言少语,沟通越来越少,所以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更需要鼓励和让他在家庭有存在感。如何有效沟通请把握以下几项准则。
第1则-少说教,多请教-青春期的孩子,强烈需要感受自己不再是个小孩子了,他通过反抗你的权威,告诉你他长大了。所以,我们父母切记的第一条原则,就是不要硬碰硬,跟他对着干,要学会顺势而为,引导他。
比如,他想体验自己长大了,那你就可以说“哎呀,大小伙了,长大了,爸爸有个问题想请教你。”对姑娘就可以说“你看,妈妈今天要出去吃饭,穿哪个衣服好看?妈妈需要你参谋参谋。”
这种尊重、请教的沟通姿态,会让他一方面感到自己长大了,另一方面,也觉得父母很需要自己,尊重自己,对青春期的孩子,一定要少说教,多请教,学会托举孩子,增加他们对家庭的粘合度,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家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第2则-忌情绪冲动-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容易冲动,浮躁,极端化。而且学习等等的压力也会让孩子的情绪更加浮躁,所以,我们父母的情绪就不能太容易冲动了,要学会用我们的平静,去化解他的浮躁。涵容、化解孩子的情绪,是我们的重要任务。最重要的,首先,我们自己不能太容易冲动,有的家长根本就控制不住自己,因为有的家长就觉得你是孩子,你就应该听我的,然后孩子一反抗你,你比孩子还暴躁,这是错误的,其次,我们要学会及时喊停,在发生冲突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深呼吸,比如数10次自己的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
最重要的,还要学会共情,做一个高情商的父母。
什么是高情商的父母?就是知道孩子的情绪和内心需求,能够接纳孩子的感受,也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你怎么说?
低情商的父母,可能会辱骂孩子,你怎么才考这么点?你怎么又考砸了!或者安慰孩子“没事没事,下次再考好呗!”
但是,高情商的父母,就会说“考不好,是不是心理很难过?”这样,说出孩子内心的感受,孩子就容易跟我们沟通了。帮他说出心里的话,引导接下来的沟通
第3则-学会做个高远的爸爸-青春期孩子的爸爸,要学会做个高远的爸爸。
有个青春期的孩子,不跟自己的父亲沟通了,说自己爸爸说话没有营养。都是生活上面的鸡毛蒜皮的事情。
所以,青春期的孩子的爸爸,一定不要跟孩子交流太琐碎的事情,要和孩子讲一些高远的、大格局的内容,从民族、国家、历史去和孩子交流。
可以和孩子聊聊生命的意义啊,三观啊,这都是父亲需要和孩子聊,需要引领孩子的。
第4则-和孩子聊同伴-一定不要贬低他的朋友,千万千万不要贬低他的朋友,要以好奇和请教的姿态去和他聊。其实这个时候孩子已经懂得什么是面子的问题,有些家长比较盲目,孩子叫了几个朋友,家长觉得不行,就直接不让接触,这是错误的,你可以从侧面去了解。比如,可以和他聊,你最好的朋友是谁啊,你最欣赏他什么呀?有些爸爸妈妈担心孩子交坏朋友,我们不能直接就去否认、贬低,要先肯定,再了解,再引导。可以询问为什么他是你最好的朋友,他有什么方面是吸引你的,以这些作为契机却引导。第5则-和孩子聊感情-不要直接干预,要等待时机,这时候,孩子需要爱情观和婚姻观的引领。妈妈可以和女儿聊,爸爸和儿子聊。孩子一旦到了青春期,都会对异性有所好奇,但是,不要用死看的方法,其实一点用都没有,想想我们自己当年这个年龄段,这些都是不可控制的,家长可以以朋友的方法去教育。爱情中,需要承担的责任、人格和道德要求等,从更高的层面去引领孩子,而不要直接暴力地去阻止孩子早恋。第6则-学会倾听孩子-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只有真正的倾听,才能显示出我们的对孩子的尊重,减少唠叨,让孩子信任我们。
怎么倾听孩子呢?
有一个方法,这里分享给各位爸爸妈妈,叫“重复尾句法”。就是孩子给你讲什么,你就不要唠叨或分析了,只要重复他说的最后一句话就好了。
比如,孩子跟你说“今天气死我了,我真想把XXX揍一顿。”你这时候,就不要指责孩子“啊,你怎么能说这样的话!”用“重复尾句法”,就可以说“啊,你想把XXXX揍一顿啊?”孩子就有进一步跟你沟通下去的意愿了。
我们长期这样就会同理共情孩子,又能倾听孩子,孩子就容易信任我们,很多我们关心的事情,不追着他问,他也会主动跟我们讲。
并且一点要学会说“但是”,一点要学会说“但是”,,一点要学会说“但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因为在你肯定他所说的一些东西的时候,就是建立信任和缓和关系的开始,学会说但是就是以我们成年人的事情给他做成分析,把决策权交给孩子,也就能起到引导的左右。
以上,是和青春期孩子沟通的一些重点,希望爸爸妈妈们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以尊重的姿态,站在更高远的地方,和孩子交流,以实现对孩子的引领。错误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叛逆,越来越无物可说,青春期其实也是孩子在以后生活上的重大转折点,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变化,这不是坏事,也要记住孩子永远爱你们,只是不知道如何表达。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wyzl/9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