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很多家长向我反映:“曹老师,我家孩子线上学习,老师管不上,孩子整体抱着手机玩,管不了怎么办?”
“曹老师,我家孩子整体抱着手机刷抖音,一刷一整天怎么办?更担心他这么小年纪身体没发育好,视力、颈椎受损!”
“曹老师,我家孩子有网瘾怎么办?吃饭时候也不跟我们讲话,就抱个手机玩。一不让她玩手机,她甚至会不吃饭、摔门,跟我们甩脸色!”
网瘾泛滥,家长无可奈何读完这篇文章,我相信您一定会对网瘾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我相信,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家长,都希望有健康而温馨的家庭环境。网瘾是什么?世卫组织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将网瘾中的游戏成瘾定义为精神疾病。不少家长就此将孩子送入了精神病院、网瘾治疗中心。事实上杨永信网瘾治疗中心这类机构由来已久。但事实上效果并不好。甚至不少孩子生出了怨恨、复仇的心理。我想这大概是每位家长没有预料到的、也是不期望的。为什么?为什么我的家的孩子不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懂事、那样乖巧?我们总是在责怪孩子为什么玩游戏、为什么刷手机?
换位思考,走进孩子内心《孟子》有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当外事外物遇到困难时,应关照自己,在自己身上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一方法适用于大多问题。
家长应该明白的一点是,当自己的孩子降生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是一张白纸,是我们给予他生活的环境,给他的生活添上了色彩。那么当孩子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后,除了指责,我们更应当思考,我们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吗?我们总在说“别人家的孩子”,实际上孩子心理会不会认为我们不是“别人家的家长”?更多家长不知道的是,在孩子沉迷网络的背后,事实上是情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换言之,他们感受不到来自于家庭、学校的幸福。他们在打游戏的过程中也不一定是快乐的,反而有些孩子打游戏过程中觉得很“丧”。如果不理解孩子这一点,强加指责,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反抗和愤怒。跳出表象,重构家庭教育孩子沉迷网络的背后,实际上是家庭教育的缺位。我们很少去针对家庭问题进行沟通,这些问题潜藏起来,以网络成瘾的形式出现。我们要如何做呢?重建家庭沟通模式,学会与孩子沟通。团体辅导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方式。在团体中,你可以接触到其它问题相似的家庭,共同鼓励、互相借鉴,一起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帮助我们的孩子走出困境。不止孩子需要成长,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我们更需要成长!“年度告别网瘾家长体验夏令营”现面向南宁市家长开放,夏令营采用线上团体辅导的形式。
主讲人曹绍坤心航社工负责人曹绍坤,字钧盛。广西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中级亲子沟通培训指导师、南宁市团委热线心理专家、行为心理分析师。
擅长青少年发展、人际关系压力、性心理、家庭教育等领域。尤其擅长团体辅导,多次承接政府和企业咨询项目,经验丰富。
课程设置7月18号开始每周六一次,下午14:30—16:00(每次1.5小时),连续五周
案例学习,帮助领悟家庭沟通模式;即时反馈,针对性提供可行的建议;互学互鉴,与其它相似家庭共同改变。优惠体验价5次学习只需元。拨打电话或添加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yfhl/10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