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信事件里仿佛没有一个好人

是一个恶魔还在逍遥法外还是无知的家长对杨永信的盲目崇拜?一百三十多个少年却在所谓的“矫正室”里过着生不如死的青春

医院(医院)里有着这样一个科室,外面张贴的牌子上写着“告别网瘾,重塑自我,打造完美!“。

这里就是被家长们奉为神奇改造地的临沂网戒中心。

这个最近又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的治疗中心源于一个已经出院的孩子写的一篇文章。为了更好地了解杨永信事件,我又在网上看了柴静年在探访杨永信的网戒中心的新闻专题《网瘾之戒》。几个细节,几近落泪。

平时的网戒中心从外面看上去异常平静,从铁栅栏望过去时不时可以看到穿着军训迷彩服的孩子走过。看医院,里面仿佛藏着更大的秘密。

作为临沂人,其实杨永信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他是临沂市医院的主治医师,受到国务院的津贴补助。在很多年前,一个朋友曾经因为抑郁症慕名而来寻求杨永信的治疗。然而这个杨永信,在众多已经出院的曾经接受过他治疗的网瘾少年嘴里,简直就是恶魔一般。

传说中的“电休克治疗仪”和“13号室”电休克治疗仪目前是治疗精神方面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但杨永信在这些孩子们身上使用的是早已经被淘汰很多年的抽搐型的电休克治疗仪。这种抽搐型的治疗仪早已在市面上停止销售多年,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现在使用的都是无抽搐型的电休克治疗仪。把我的愤怒引到了极点的地方是,杨永信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他知道抽搐型的电休克治疗仪会给孩子们带来痛苦,然而他却很坦然地承认他的目的就是让他们感受到痛苦。

当每个出院的孩子再提到“13号室”时,脸上的表情都是痛苦和恐惧。谁都不知道他们曾经在“13号室”里经历了什么。他们说,只要在住院时情绪稍有波动,或者表现出反抗时,杨永信都会把他们带到“13号室”做矫正,而这个“矫正”指的就是会让他们产生全身抽搐的电休克治疗。杨永信会用针灸针扎住你手的四个手指,然后连接电源,电流大时,整个胳膊都是痉挛的。“生不如死,很痛苦,”有个学员这样说,“如果再做的时候可以选择死,那一定是选择死。手不能控制得扭曲,像蛋卷一样。”比电手更痛苦的是电击头部:“脑袋里嗡嗡的,嘴巴根本发不出声音。”从太阳穴滑到额头中间是一次,二十次是一个疗程。电休克治疗仪的最大使用频率是5毫安,而根据学员自己揭露,杨永信在平时治疗时最大用过20毫安,整整多了三倍。

采访里有一段,柴静问一个小女孩为什么电击那么疼你还愿意留在这里?小女孩说因为电击是好的,让她觉得清醒。当柴静感觉小女孩语气并不对时,又追问道,“真的吗?”这时小女孩的脸已经涨得通红,眼泪大滴大滴地往下掉,她咬了咬牙,吸了口气,最后依然用平稳的声音回答:“我愿意呆在这里。”眼泪不止,我们都能感受得到小女孩的那种恐惧,但让人更害怕的是那种恐惧消失,变成麻木,变成认同。

在接受过电治疗的孩子出院后,都显得异常乖巧,但在正常人看来,他们乖巧得都有点呆呆的。因为这种抽搐型的电休克治疗仪带来的副作用其中之一就是会造成人产生认知方面的障碍以及一系列可怕的后果。

没有秘密

在这里的任何人都没有秘密。杨永信说,他们没有权利有秘密。

这里的一切都井井有条,孩子们穿着迷彩的军训服装,一切都是军事化管理,被子也要叠成豆腐块状。然而,在这背后,还有着更多令人发指的条条目目,比如地上不能有超过三根的头发,不能大笑,不能交往过密,不能和异性盟友说话,不能唱任何流行歌曲,日记的任何内容都要在点评课上接收点评。

极度亢奋的家长们

如果说孩子们在接受治疗后都像被偷走了魂,那家长们的反应就显得异常兴奋了。有的盟友家长在知道孩子被领入”13号室“是被接受电抽搐治疗时,倒显得异常平静,甚至有的家长叫喊着说”加大点电量,电死他,不电他不知道悔改!“家长们似乎对杨永信有着像神一样虔诚的信奉,他们认为国务院的津贴不是白给的。在网瘾治疗中心遭到曝光后,家长们觉得很愤怒,他们不能接受网上对于”家长愚蠢“的指责,并认为网戒中心是拯救孩子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我认为,在家庭教育这个问题上,无论孩子出了什么问题,责任不仅是孩子自身的控制力差,家长们也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甚至说他们占了责任的大多半。家长以身作则,最好的教育就是默默于无形中的言传身教。为什么最后还要孩子来承受这最没有人道,最丧失人权的”治疗“?

每个家长在遭遇了网瘾的孩子之后,着急是肯定的,然而杨永信就就利用了家长们急功近利的这个心态。希望孩子们”变坏“之后,用一个神奇的方法就能让他们马上”变回来“。其实,这种青春期里的叛逆我们都经历过,这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家长们在他们孩子的青春期阶段没有做到陪伴与引导,发现孩子问题之后将孩子交给一个外人去”管教“,这还只是一些十五六岁的孩子啊,凭什么要去承受这些?

治疗网瘾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然而家长们没有耐心和孩子继续沟通,一定要采取这样偏激的手段。有很多已经出院的孩子在回家后多次离家出走,他们说不敢回家,害怕家里人又会绑架他们捆回治疗中心。在孩子们的心中,这些由一个个心急如切的家长们组成的小分队已经成了令人恐惧的存在。

在这个事件里,孩子是真的被治愈了吗?

有的人会说,杨永信针对孩子们所用的那些惨无人道的治疗方法可以被归类为故意伤害,他必须为此付出法律代价。

而事实上呢?杨永信并没有因此而付出代价,并且现在他的网瘾中心也运营地十分滋润。无论是寒假还是暑假,去年、今年还是明年,这样的“夏令营”应该永远不会停止下去。

为什么他这种不合法的戒网瘾中心仍旧可以如火如荼地开办下去,这种不由分说暴力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存在一个关乎程序正义的问题?

应了那句话,

”太阳底下无新事,所谓魔幻现实,在这片土地上真的不过如此。“

Edit:Erica

一个劝告

不要跑去问你的家长“如果我是网瘾少年你会不会把我送进去”

因为

答案也许让你感到愤怒









































北京治疗白癜风三甲医院
治疗白癜风要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yfhl/12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