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季来临,这些陷阱要注意!
1、境外高薪工作
案例
年4月初,小东结识了一名“朋友”,得知有一份月薪近万元的果园管理工作,甚至前往工作地点的机票也全部由该公司承担。小东乘机抵达地点后,朋友口中的果园老板未现身,只转钱让小东先在周围游玩。随后,两名自称在果园工作的男子驾车找到小东,并让他坐于车中夹层,带到酒店。下车后,看到全是缅文和周围带枪的护卫,小东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警方提醒
骗子会打着“高薪工作”的幌子,通过网上发布或“朋友”介绍等方式,利用免费提供前往境外的机票食宿等方法,吸引人员到达当地。之后通过诱骗手段带其前往境外,并用暴力手段限制被骗人员人身自由,强迫参与电信诈骗、赌博、卖淫等违法犯罪活动。
2、托人找关系找工作
案例
年12月份,张先生从手机上看到招工信息,上面写着交钱可保送入职,获得合同工名额。随后,张先生留下了个人信息,对方称这位安排工作的“能人”是一名交警,家里有亲戚在政府部门上班,出钱可帮安排工作。过了一段时间后,张先生给对方汇了钱,这位“能人”也拿来了一份劳动合同,一份入职通知书。之后,对方又以应急为名,借走了张先生1万元左右。借完款后,这位“能人”再也联系不上了,张先生才知道自己受骗。
警方提醒
骗子称可以帮忙找稳定、体面、高薪的优质工作,但需要感谢费、好处费进行疏通关系,收到钱财后骗子会给出一些假的劳动合同或聘用通知,一旦受害者发现事情不对劲,骗子就开始推三阻四,最后消失不见。
3、找工作被骗入传销
案例
小陈通过朋友的介绍做直销卖产品,来到“公司”后没想到却误入传销组织,被传销组织控制一个多月。在这期间,有七八个人守着他。无奈之下,小陈只好假装服从传销组织命令,并向父母借了一万元钱,同学、朋友和亲戚借了九千余元。最后,利用空隙,找人帮忙,最终得救。
警方提醒
受害人在找工作时,从网络上或“好朋友”口中听说某家公司效益和待遇特别好,甚至还提供去往路费时,要多加小心,不要冒然前往。4、刷单兼职
案例
年5月份,网络平台上的招工信息引起了李先生的注意。工作内容主要是在家中做一些小东西挣手工费。按照网上提供的联系方式,李先生和对方取得联系,对方要求李先生交一笔押金后,就可以得到手工活的原材料。待李先生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yfhl/12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