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毒品真害人,戒除网瘾心需恒

代表案例

初中二年级的小龙有一个十分响亮的网名“飞龙在天”,别看小龙在学校萎靡不振、哈欠连天,回到家里的他可是精神抖擞。每天一放学小龙就冲回家,在自己卧室上网聊天或者打游戏。作为一个“资深网迷”,小龙有一系列应付爸爸妈妈突击检查的招数,实在来不及就拔电源迅速关机。小龙恨不得吃饭、睡觉都抱着他的宝贝电脑,每天在网上留连忘返,常常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近年来,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和工具,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特别是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青少年。青少年网络成瘾也渐渐成为家长和老师最头疼的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近三分之一的少年儿童与电子游戏和网络都有“密切接触”。青少年网络成瘾人数已经超过万,其中13-17岁的初中生和高中生网络成瘾现象最严重。

网络成瘾是一种不自主的强迫性现象,称为“互联网成瘾综合症”,有时也简称为“网瘾”或“网痴”。简单地说,就是对以网络为载体的内容及形式发生过度迷恋而超出一般尺度,进而影响到正常的生活与学习状态。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网络成瘾患者使自身的社会功能、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受到严重的影响和损害。

从心理上来讲,主要表现在对网络有依赖性和耐受性,也就是所谓的上网成瘾,患者只有通过长时间的上网才能激起兴奋来满足某种欲望;从生理角度来看,这类疾病,对人的健康危害甚大,尤其会使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严重紊乱,导致失眠、紧张性头痛等;同时还可能使人情绪急躁、抑郁和食欲不振,长时间如此会造成人体免疫机能下降。长时间的上网还使人不愿与外界交往,行为孤僻怪诞,丧失了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力。

一、网络成瘾的成因

01

生化因素

某些学者将网瘾症解释为脑化学失衡和神经递质过剩或缺乏(这些脑化学物质包括激素、染色体等物质)。这个理论认为上述因素会导致某些个体对成瘾的易感染性和多发性。有些药物可以起到填充大脑神经突触间隙的作用,从而使大脑发出错误信号和指令,这被认为是那些易于陷入药物滥用、赌博等成瘾行为的重要原因。这个假设可以应用于网瘾症的行为表现。

科学家还发现体内有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它与过度使用网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因上网获得刺激、兴奋或快感时,多巴胺水平较高,不断上网冲浪以获得满足时,多巴胺水平不断上升。多巴胺的不断释放是网瘾症蔓延和加强的重要化学因素之一。还有一些学者也找到了性格特征与网络成瘾的相关的证据。

02

心理需要

为什么青少年中网络成瘾的比例相当高?一方面是因为网络作为新生产物,自然首先捕获的是青年一代;另一方面网络可以满足青少年的各种心理需要。其中包括娱乐休闲的需要、探索求知的需要、获得成功的需要、情绪释放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逃避消极体验的需要等等。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需要,有的孩子或许只是因为其中的一个原因迷恋上网络,有的可能有多种原因。

总之,当人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会通过各种途径来满足自己,而网络世界的博大与精彩似乎正好可以满足一切需要;而且,一旦某种途径可以很好地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时,人们就会趋向于越来越依赖这种途径。可以这么说,成年人只是对网络不够熟悉,否则网络成瘾者不会只集中在青少年人群中。

03

家长与教师的态度

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一大特点是成瘾的孩子集中在网吧。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媒体报道家长以及学校和网吧的对立。其实,这种“中国特色”恰恰反映了家长和教师对网络的偏见。孩子为什么一定要去网吧上网?原因很简单——家里不能上网或者不方便上网。有的孩子在家里可能根本没有上网的权利,甚至是根本不能碰电脑一下,这种情况,孩子的成瘾完全可以归咎于家长。

因为正常的上网行为是有意义的,而所谓成瘾,则是超出一般尺度的迷恋,如果孩子在家里上网,父母尚可以控制、监督;可是一旦把孩子逼到网吧,谁来监督?另外,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总是家长指东,他偏往西。父母和教师把网络视为洪水猛兽,孩子就偏偏要体验一把!

除以上原因之外,相关部门对网络环境和营利性上网场所的管理,孩子的伙伴交往小环境等都对儿童网络成瘾有一定的影响。

二、儿童网络成瘾的纠正

01

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

孩子之所以会迷上电子游戏或网络,是出于自身的心理需要。无论是娱乐休闲的需要、探索求知的需要、获得成功的需要、情绪释放的需要还是社会交往的需要,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尊重并满足他们。

一方面,网络和电子游戏不是洪水猛兽,所以应该满足孩子正当的玩电子游戏或上网的要求。另一方面,满足孩子的各种心理需要并非只有一种途径,我们也不鼓励完全通过电子游戏或网络来满足孩子。所以,通过其他途径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因为缺少社会交往,通过上网来满足自己这方面的需要。那么,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和老师可以鼓励孩子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增加同伴交往,获得更多的朋友。

总之,家长和老师要分析孩子的心理,找到根源,对症下药。孩子合理的要求应该满足,避免压抑而造成不良的后果。

02

转移孩子的兴趣爱好

许多电子游戏迷和网络成瘾者都把自己的兴趣完全集中在游戏和网络上,他们没有别的兴趣爱好,或者其他的“兴趣爱好”都被老师和家长规定和限制好了。有的家长就把孩子每周末逼不得已去参加的某些“兴趣特长班”称之为孩子的爱好。这样的“爱好”孩子显然是从内心里不接受的。

所谓转移孩子的兴趣爱好一定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引导介绍,就是家长或老师让孩子了解各个项目的乐趣所在;自由选择,就是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其中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然后自己做出选择;自由发展,也就是玩什么、练什么让孩子做主,家长和老师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指导和帮助。

孩子有了广泛的兴趣爱好,自然就会减少上网和玩游戏的时间,把精力分配到其他事情上。

03

分享孩子的电子乐趣

电子游戏中充满了竞争和合作,一个人玩的乐趣是有限的,所以现在网络游戏才能大行其道。如果家长能够和孩子分享其中竞争与合作的乐趣,不但可以增进亲子关系,还可以以同伴的身份管理和监督孩子。当然,这需要家长和老师首先抛开偏见,真正去了解电子游戏和网络。

电脑网络是新时代的重要工具,教师和家长不要把它当作孩子学习的大敌,试着去了解它,运用它甚至享受它,和孩子一起畅游,不仅有许多亲子间的天伦之乐,还可以更好的控制和引导孩子。

04

规范孩子的作息习惯

作息习惯对一个人来说实在太重要了,而且培养作息习惯一定要从小开始,父母是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很多网络成瘾的孩子都是从小作息习惯不良,经常无节制地上网、玩游戏。如果从小就有着规范的作息习惯,将来无论工作学习还是娱乐都不会毫无节制。我们不能用学习时间来衡量孩子的用功程度,而应该以效率来考核。能够以最高的效率在正常的工作学习时间内完成任务,并将休闲和学习分开,保证良好的作息习惯,才是最聪明的人。

05

隔离处理

对于处于重度沉溺的成瘾学生,必须采取隔离处理,将其送到全日制看护的“隔离学校”(如“行走学校”、“择差教育”、“戒网训练中心”等机构),强制切断与网络的联系,通过“洗脑”、“励志”、“育心”等环节,最终回归。与传染病治疗相似,学生外出隔离期间,原来的环境必须加以“消毒”处理,否则原来的环境没有改变,回来后复发的可能性很大;与戒毒相似,回来后必须做好监控工作,否则复发性很高。

插图:在在

相关阅读

孩子偷东西怎么办

孩子说谎话怎么处理

孩子总是欺负人怎么办

孩子很聪明成绩却不好?原因在这儿

孩子叛逆怎么办

如何培养孩子学习习惯?

专题回顾

:发送“孩子”,钱老师教您换一种方式爱孩子。:发送“手指操”,跟着钱老师一起做亲子益智健脑手指操。:发送“父母课堂”,科学育儿经,







































有哪些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有什么危害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yfhl/12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