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比任何时代几乎任何国家的人都更看重孩子和教育。家长奔波在择校、陪读、缴费的泥潭里,学生苦熬在应试、才艺、择业的负担下。幼教大热、就业大冷。教育开端,望子成龙、不计天价、恐落人后;教育终端,竞争激烈、学难致用、乏人问津——中国社会经济的运行,与教育严重错位。
最近BBC关于中英教育对垒的纪录片在网上炒的很热。所以今天EC精英俱乐部也想通过总结我们过去几年在英国服务留学生的经验提出一些中国孩子会在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七大问题:
1.学习成绩好却以心理健康为代价
国际竞赛上,中国孩子屡屡获奖。一项全球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儿童在数学、阅读、科学方面,表现都很优秀。
这一结果与整个社会和家庭的重视有关,但相比之下,中国儿童的情绪能力、心理健康方面,却长期被忽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系教授陈欣银说:“中国孩子能取得这么好的学习成绩,他们在情绪适应以及心理健康方面,是付出一定代价的。”
相比其他国家的父母,中国家长普遍比较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他们过早地给孩子施加压力,有些儿童过早地出现焦虑等负面情绪。
孩子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父母要意识到、并时刻提醒自己,儿童发展不仅仅是“学习、学习、学习,孩子需要交朋友、体育锻炼、音乐、艺术,孩子的成长不能够局限于某一方面。
2.身体素质差,缺乏运动
在国内,中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一方面课余活动时间很少,另一方面课外活动更是不少沉湎于电子类娱乐中,很少参与户外的体育运动。
青少年每天久坐不动的时间每天超过10个小时,而看“电子屏幕”的时间比例也许更高。国内中学生除了经常看电视、电脑,偶尔玩游戏机外,现在正越来越多地“看”手机,手机的“听说”功能在淡化,但“读写”功能却不断强化,慢慢会发现,“手机”对青少年和成人的影响超过了其它的所有东西。
近几年,国内有不少调查显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
3.缺乏冒险精神
[有一种培养叫做放手]对家长来说,世界上最困难的事,就是把一件你很拿手的事交给孩子,再眼睁睁看着他把事情搞砸,而你还能心平气和不发一言。然而只有这样做,孩子的能力才能得到锻炼。
家长大包大揽直接造成了孩子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缺乏,不知道如何与别人相处,也不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清晰的认识。
大包大揽还会使孩子的自制力低下,习惯了这种生活的孩子在独立面对问题时常会表现出不知所措或是浅尝辄止。
4.中国儿童教育的症结集中地体现在大包大揽和高期望值上,而这两点又都可以归为父母对孩子的过度白癜风初期该如何治疗白癜风的问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yfhl/1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