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远离网瘾,很多家长恰恰都做反了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沉迷于网络,都会很着急,甚至看到别人家孩子沉迷于网络,都会担心自己家的孩子出现这种问题,所以往往会在孩子上网这件事上严看死守,恐怕孩子控制不住自己,变成“网瘾少年”。

最近几年,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经常可以在网络上听到或看到各种因“网瘾”问题导致的悲剧。有些孩子因为家长不让玩电脑,用不上学的方式与家长抗衡,最终导致荒废学业。甚至有家长因为不能接受孩子总玩手机和电脑,一生气就将孩子的手机抢夺下来从楼上丢下,结果孩子一赌气也追随手机从楼上跳下身亡,家长悲痛万分,懊悔不已。

其实更为严重的问题是,那些在中小学阶段一直被压抑着没有满足上网欲望的学生,一上大学就开始整日抱着手机和电脑,终于在老师和父母管不到的地方“上网成瘾”了。跟学校的老师谈,他们感到最束手无策的就是学生的网瘾问题,老师期望家长能够管好自己的孩子,让孩子远离网瘾,然而大多数的家长也都不知道怎么做能让孩子远离网瘾,管的太严了,孩子会逆反,放任不管,孩子又往往会管不住自己,荒废大好光阴。

有些人听说我是催眠师,还听说我辅导过一些学生走出网瘾,就好奇地问我:代兵老师,是不是把孩子送到你那里,你给他一催眠,然后他就不想上网了?(是不是把代兵老师当成电击狂人杨永信了?哈哈)

其实,哪有那么简单的事情呢?所谓的“网瘾”,只是表现出来的一个结果,“网瘾”背后有着非常复杂的原因,只有这些原因改变了,结果才能改变。

那么如何解决孩子的“网瘾”问题呢?怎样做才能让孩子远离“网瘾”呢?在这里,首先要给各位家长提个醒:如果你的孩子在玩手机和电脑这件事上还是不能做到自我管理,而是需要你来管着他/她,那你之前让孩子远离“网瘾”的做法很可能是恰恰做反了。

其实,在成人世界里,“网瘾”问题也存在,很多的“低头族”每天比学生上网时间还要长,只是我们觉得“孩子就应该学习,不应该长时间玩手机和电脑”,所以才会尤其觉得孩子玩手机或电脑是个大问题,甚至给孩子贴个标签——“网瘾少年”。

“网瘾”,只是一个标签,是对一个人的负面评判。一旦给一个人贴上了一些标签,我们就看不到标签后面那个真正的人了。给孩子贴标签也是在负面地催眠孩子,只会让孩子越来越糟!(就好像:你越说孩子笨,孩子就会越笨)

所以,作为老师和家长,先不要先给孩子贴上“网瘾”的标签。喜欢上网本身不是一个问题,上网是否过度或者是否已经有所谓的“网瘾”问题的标准决定于:这个人是否已经因为把大量时间花在上网上而忽略了自已的责任(例如学习、工作)和其它方面的成长需要(例如身体健康、社会交往),就等同于每天看电视或者看小说15个小时的青少年也会造成问题,因为那会影响他其他方面的成长。所以,所谓“网瘾”,是一种有不同程度的沉迷现象而已。

“网瘾”成因分析:

沉迷于网络,是一个人将自己的天地缩窄到很小,拒绝面对外面的世界。所谓“网瘾”,就是不能停止上网(或者不能停止渴望上网)。上网通常有两大类活动:

1.网上游戏:一般以完成任务、成为英雄为背景,以闯关、升级、提升排名为基本形式,常以寻宝或战斗为主题,总有大量的表现力量模式(击退或者杀死);

2.网上交友:其中有大量的虚伪、夸大、自炫、幻想,若不满意对方或被对方否定则悄然消失。

青少年爱网上交友是因为:

第一、他可以不用面对外面相对比较复杂、枯燥或有压力的世界,很省力;

第二、在网上他说了算,他说自己怎样厉害就是怎样厉害,可以立刻满足他被接纳、被认可、被尊重等心理需要;

第三、他不需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任,可以随自己的心情说话,很自由;

第四、如果失败或者不能维持编造出来的身份,可以马上消失而无须面对后果,很安全。

青少年爱上网游戏是因为:

第一、无须负责任:拿东西无须付钱(因为那是宝物)、杀了人也无须受到惩罚(因为那些是敌人、坏人、恶魔);

第二、有发挥力量的机会,行事方向可以自由选择,总有机会担任那些威风的角色,还可以不断提升自己,成为这个游戏里面的英雄,甚至帮助他人,从中找到价值感、重要感、成就感和归属感,也有些人在玩网络游戏时有一种找到了自己人生使命的感觉;

第三、有足够的自由,可以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如何玩,即使失败了也无须付出真正的代价,玩不下去了就可以随时退出,还总有机会可以重新开始。

所有这些可以总结为一点:沉迷于网络的人其实是需要大量地证明本人的能力或者价值,这是强烈的“我需要被肯定”的讯号。

以上是孩子沉迷于网络的原因,从另一个角度看同样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孩子用上网来满足他在现实的生活中无法得到的成长感受,往往是因为孩子发现在网络世界里他/她更能够用自已的力量去解决问题、更能够得到别人的接受和肯定,能够建立更被人注意和尊敬的地位,能够发展出新的影响圈子和新的力量。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上网成瘾的人很需要被肯定,而在现实世界得不到,只能在虚拟世界里面得到。

孩子成长的过程本来就需要不断地呈现力量、需要不断地得到别人的肯定以培养出足够的自信。孩子是不会没有力量的,只是他/她使用力量企图得到肯定的方式总是被身边的成年人(特别是父母)否定,在现实世界受挫后,有些孩子会抑郁、绝望,甚至有的孩子会选择离开这个令其绝望的世界。当然,也有些孩子有幸找到一个可以得到肯定、避开否定的空间,在那里成年人再没有办法否定他。这个空间就是网上虚拟的世界。

上网并不是一种病,是一个孩子在他成长过程,被他的世界(身边的人事物)塑造出来的一种状况。上网让他有一份安全感、归属感、优越感、成就感、满足感、价值感。与之相比,在现实生活的种种环境里孩子都被否定、被局限,自已想做的又行不通,又想不出其他的做法。除了上网这条路,其它的路都走不通,又不想过早地结束生命,于是只好在网络世界里找一线希望。所以,你拼命想把孩子从网络世界里拉出来时,有没有想过:有可能是网络世界保住了你孩子的一条命,否则也许他/她早已经生无可恋了。

当然,虚拟世界里的成与败,不像现实生活里的挑战需要经过很多辛苦努力才能把能力培养出来,所以沉迷于网络世界的人往往也有不愿意靠踏踏实实努力来获得人生成功的心理。不愿意靠自己的辛勤付出来换得自己想要的认可和尊重,造成了一些孩子逃避现实生活,沉迷于虚幻的世界,其实这是因为这个孩子在过去的成长过程中,没有感受到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带给自己的快乐,也缺失了很多在现实生活中拿到自己想要的价值的能力。

此外,很多家长习惯对孩子的事情包办代替,导致孩子缺乏承担责任、应多挫折的心态和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弱,不懂得如何照顾自己的人生,在现实世界中很容易有无力感。而网络世界里往往不需要承担什么责任,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对比较简单,解决不了丢在一边也没有关系,孩子往往会觉得自己更能适应在网络世界里生存。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就是:你要做的不是控制孩子玩手机和电脑,而是帮助孩子培养出足够的自信和能力,让孩子在现实世界中就能满足他的心理需求,找到安全感、归属感、价值感、成就感等等,这样孩子就不会沉迷在网络世界中了。

“网瘾”的3大主要特征:

1.极度的专注与坚持:除吃饭和睡觉之外,大多数的时间都用于上网(或者渴望上网)。

2.逻辑思维弱:思维和智商方面以画面为主,文字和抽象性的思维较弱。

3.两个自我:心理上表现出虚拟和现实的两个自我(现实的我不够好、无力,虚拟的我很好),严重者无法分开两者。

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有一个共同的背景特征,就是家庭关系不好(包括父母不和),在家庭里与家人没有联系,或者没有真正的联系(只是表层的、敷衍式的联系)、没有内心的、深层的联系。

测试家庭关系好不好的最基本两个指标是:

1.家人之间有没有情绪感受方面的交流?缺少情绪感受方面的交流,通常家庭关系都不太好。

2.家庭成员在交流过程里有没有经常被否定?否定越多,关系越差。

这个背景特征在90-95%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中可以找到。另外的5-10%可能是成长过程中创伤造成的逃避现实世界现象。

父母过度忽略孩子或过度溺爱孩子都造成孩子逃避现实的问题。此外,父母主观权威式的管教而没有在乎孩子的感受或者思想,是夺去孩子的成长空间,亦会产生问题。这些都可能是多年(10-15年)的问题。

同时,孩子成长过程里没有接受情绪智能(EQ,俗称情商)的教育,因而对情绪的错误理解和不懂得如何处理情绪也是导致孩子逃避现实的重要因素,因为现实生活中的处境总是有各种情绪和问题需要面对和处理,一个孩子若缺失情绪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往往会选择逃避,也许就会逃到网络世界中。

此外,没有建立自我意识(自然也就没有为自己负责的心态),习惯了单线思考(标准答案式的思考模式)、欠缺沟通及人际关系的技巧、欠缺解决问题的思维网络,以及脑中缺乏时间线的观念(关于未来的意识)等,都促使了孩子走入“网瘾”的困境。

如果家长在孩子需要学习的情况里懂得教孩子怎么做,孩子就知道了面对同样的事情该怎么处理。但是家长没有教会孩子,孩子当然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很混乱了。以情绪为例,当在某个情况里情绪来临时,家长往往只想办法中止了孩子的情绪却没有让他学会管理情绪和解决问题,于是孩子只会重复又重复那个情况和情绪。

在一些家庭里,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时,家长习惯了批判和加以局限:这样做不行,做那个也不可以,长此以往,孩子没有“可行”的自由选择,这样情况下的孩子,总是没有机会运用自已的能力,没有机会从尝试中获得自己的人生经验,没有机会在做的过程中感受乐趣,没有机会在不成功的时候学会面对后果、总结教训和承担责任,也没有机会因成功或者学习了新事物而得到肯定。

每天许多事情都是这样,日子久了,孩子很多事情都处理不好,有效的能力没有培养出来,对被约束、被否定感到厌烦,对困难挑战和陌生事物感到焦虑和恐惧,对自已又不满意,只能产生负面情绪和无力感。这样的孩子连眼前的问题都不知道怎么解决,怎敢面对未来?日子久了,孩子没有未来的概念,就这样把自已封锁在自己的狭小世界里。

孩子需要得到肯定,期望自己是有能力的,但是环境不提供机会,又不能脱离这个环境,往往上网或打电子游戏是唯一能证明他的能力且由他/她自已操控的事。孩子从其他地方找不到肯定自己能力、证明自己的机会,只能在网上交友、或者打游戏上找到这种感觉,他就容易沉迷于其中。

对孩子的教育,可以说:过松不行,太紧也不行。“网瘾”是一个信号,指出了家长不懂得怎样引导孩子,所以家长对孩子的网瘾根本没有解决的办法。很多家长还没有意识到:孩子有“网瘾”,其实是家庭出了问题、父母关系有问题及亲子关系有问题的讯号。

网络游戏满足了孩子哪些需要?

1.放松身心

2.快乐本能

3.释放压力

4.交流情感

5.结交朋友

6.群体归属

7.合作

8.竞争

9.被尊重、被重视

10.利他、实现自我价值

11.逃避学习压力

12.新奇、变化

13.成就感、价值感

14.满足好奇心

15.开阔视野

……

可以看到,孩子通过上网交友、玩网络游戏,满足了很多内在的需求,如果一味的压抑孩子这些需求,不允许孩子满足内在的各种需求,只会令孩子内在的这些需求变得更加强烈,更加渴望满足这些需求。

有些孩子忍了几天没玩手机,结果一拿到手机就要玩很长时间,明知道已经超时却欲罢不能,这就好像一个人饿了好几天,终于见到吃的了,强烈的饥饿感让他觉得要吃很多才能满足。很多时候,家长给孩子的种种限制,反倒强化了这种玩手机、玩电脑的强烈渴望。

所以,应对孩子的“网瘾”问题,最好不要用“堵”的方式去压抑孩子的需求和渴望,而是要用“疏”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一方面先接纳孩子上网交友和打游戏的正面动机,一方面帮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满足这些内在需求的其他渠道和方法。

此外,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一个人满足了底层的需求,就会去追求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就好像当年抗日战争时期很多家庭条件很好的年轻人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去到延安参加革命,那是因为他们已经在低层次的需求得到很好的满足了,开始为更高层次的需求做事了。

甚至有些人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也能够坚守自己的信仰,于是有了这样的革命情怀和思想境界:“生命诚可贵(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爱情价更高(情感需求),若为自由故(自尊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两者皆可抛。”

革命先烈们超越了低层次的需求,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而不惜流血牺牲,这已经是为了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而做事了。

同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也强调:当一个人某个层次的需求满足后,再用满足这个层次需求的方式来吸引这个人做事,就很难推动这个人了。就好像对一个已经吃饱的孩子说:你把作业写完,我给你好吃的。这个孩子听到这个话未必会有动力尽快把作业写完的,因为他吃的需求已经满足了。

某个层次的需求已经满足了,你再用满足这个层次需求的方式来激励这个人就没有什么效果了,需要用更高层次的需求来激发孩子的动力。

现在很多孩子学习和做事的动力都已经不是为了吃饱穿暖了,他们通常也没体验过吃不上、穿不上的生活,所以用“好好学习,以后才能找到好工作,才能过上好生活”来激励孩子,就往往无效了,因为孩子没感觉。

孩子也许更需要的是情感上的激励,追求被尊重的感觉,甚至是为了自我实现、为了成为榜样那种人、为了成为理想的自己去做事了。很多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就只能在网络世界里获取,在游戏中去获取那种比较虚幻的被认可、被尊重的感觉,甚至在游戏中找到了“我是谁”,找到了自我实现的感觉。

也有些人喜欢用剥夺孩子某些需求的方式来操控孩子,这样的方式只会暂时有效,不会激发孩子发自内在的动力,因为当你剥夺了孩子满足自己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的权利时,孩子也就没有机会为更高层次的需求做事了,而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才是学习和做事最大的动力源泉。

多用更高层次的需求来激励孩子吧,让孩子有榜样、有梦想、有属于自己的成功道路,让孩子为成为理想的自己而学习和做事,让孩子成为圆梦者,咱们做孩子的助梦人,这样孩子才会更有动力学习和成长。

解决孩子“网瘾”问题的具体办法,请看下一篇文章:《如何解决孩子的“网瘾”问题》

文章大部分内容源自国内顶尖心理治疗专家、简快身心积极疗法创始人李中莹先生,代兵根据自己多年做心理辅导的实践经验对文章内容进行了丰富和完善。

更多文章:

人为什么要修行?真相让你大吃一惊……

一切问题的本质,都离不开这八个字

制造压力、偷走能量的六大思想病毒

中国家长教子七大误区,快快避开!

《心经》背后的秘密,很多人都不知道

你的情绪状态,决定了孩子的优秀程度

看完这个短片,你就知道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想要活得好,这七项心态和能力不能少

1分钟的经典短片,让你顿悟改变命运的秘密

中央电视台邀请北大哲学教授讲解:科学看待因果,不要迷信

获64项国际大奖的7分钟短片指出教育的最大问题竟然是……

心灵的觉醒-一位催眠师生命中鲜为人知的故事

成功景象预演法,化解考试失败造成的心理阴影

长按下面图片,自动识别







































北京最正规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较好的医院是哪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yfhl/68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