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怒怼王者荣耀,似乎怼错地方了

背锅的

总要有

最近有一款手游很火,名字叫“王者荣耀”,是一个移动端Moba游戏。

因很多人玩这个上瘾,被誉为“王者农药”

对于这个游戏,不少人一开始是拒绝的,尤其是男孩子,他们觉得对于打Dota的他们来说,玩这么简单的游戏简直是侮辱。

差评君的同事KK就曾说过“这种弱智游戏怎么会火?”

然而现在。。。

KK在办公室组团“嗑农药”

差评君眼看着农药越来越火,传遍了身边每一个人,在地铁,公交,火车,随处都能看到拿着手机撸农药的路人。。。

在这背后,最大的赢家是开发了这款游戏的腾讯~

王者荣耀的DAU(每日活跃用户)的保守估计达到了万人,据说今年春节的时候,达到了可怕的万,算算下来岂不是每20个人就有1个人玩农药!?

数据源见灰字

按照腾讯一贯的调性,氪金圈钱那是必须的!

各种英雄各种皮肤使劲卖,高峰时农药的日收入高达1.5亿。。。

王者荣耀年收入68亿元

(数据来自伽马数据)

甚至因为这款游戏,腾讯的游戏业务被整体拉升,受投资者青睐,促使了股价大涨~

更丧病的是,还有财经机构搞出来个“王者荣耀板块”,内有诸多相关产业的股票做成分股。。。

不过,事情总是不会那么顺利。。

人民日报连着怼了几次王者荣耀,腾讯市值一天缩水千亿。。。

按市值算,一天跌出了3个人民网。。。

人民网的文章内容大概是指游戏使青少年成瘾,架空历史误导青少年,并且因为游戏“杀人”,做了一些不好的价值观传递,危害青少年。。。

腾讯这次似乎躺得有点严重,因为手游市场一直这样,包括丁三石的《阴阳师》也都类似,不过王者荣耀做得最大,树大招风,直接被按到地上摩擦。。。

感觉腾讯心都凉透了

其实腾讯已经做出了很多改变了,关于架空历史,他们想了个机智的办法,推出了一个“历史上的TA”。。。

只要点一下,就能弹出遵循史实的介绍。

关于防止青少年沉浸的事,腾讯一开始出了个“成长守护平台”,家长可以通过绑定这个平台查看孩子是否上线游戏,可以控制孩子的上线时段和游戏内消费。

最近几天,腾讯又推出了被誉为“最严防沉迷措施”的政策,用户需要实名认证,如果是未成年人,会被限制游戏时间,同时家长可以设置直接禁用某硬件的登录,即使更换账号也没用。

似乎腾讯做出了很多努力,但结果的画风似乎不太对。。。

某宝店家

据某宝店主表示,这个政策出台之后生意变得贼好!

有一种腾讯似乎在故意防水的感觉。。。

不过,差评君觉得也不必把腾讯妖魔化,这件事腾讯有错,但无可厚非。

首先说架空历史这方面,讲道理以现在熊孩子的调性,不让他们玩农药他们也未必去好好学习,王者荣耀没准会给小孩子们一些对历史的兴趣。

差评君的一个同事说“没玩之前我都不知道廉颇是谁”(差评君这个同事的姿势水平不高)。。。

小孩子可能也是这样,先混个脸熟,以后没准就会主动去了解。

不知道各位差友是怎么了解三国的?差评君不信大家还是小孩子的时候都会愿意去读晦涩的三国演义。

反正差评君是不爱读,但差评君却很小的时候就有了了解并且有了很浓的兴趣。。。

全靠这玩意↓↓↓

小当家干脆面送的三国卡

差评君觉得,现在的农药没准可以扮演这个小卡片的角色,给小孩子们一个更感兴趣的渠道了解历史。

上面这个其实还是小事,下面说说游戏“上瘾”的事。

这似乎不只是王者荣耀,而是困扰整个游戏界的难题,从魔兽世界时代就一直有,一直到现在。

当时防沉迷就搞得沸沸扬扬,差评君至今还记得自己偷用妈妈身份证过防沉迷的场景。。。

那时候,网瘾已经被妖魔化,央视还拍了个叫“战网魔”的纪录片。

不过事实证明,真正的妖魔确是把网瘾妖魔化的人。。。

号称电击能治疗网瘾的杨教授

多年后的今天,国家体育总局已经把电子竞技正式列为第99个体育项目,并且也有体校开通了电竞专业,电子竞技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已经被正视。

差评君觉得,这个时候不能再回头,再次把游戏妖魔化,一下回到解放前。。。

这个时候应该想办法解决小孩子“过度游戏”的问题,作为游戏开发厂商的腾讯绝对责无旁贷。

在身份证验证防沉迷能被轻易破解的时候,是不是要考虑推行一些更可靠的方法呢?比如人脸识别登录~

人脸识别在现在的技术来看并不难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不能只靠游戏厂商!

游戏厂商制作游戏就是为了让人着迷的!就是为了吸引别人充值好赚钱的!

你要跟游戏厂商说“你做游戏的时候做的不好玩点,免得让小孩子着迷”,简直就是在耍流氓啊!

这就像你让一个画家画画的时候画丑点一样,画家肯定当你是神经病。。。

所以,这个时候家长的控制就很有必要了~

我们先来看一些新闻标题:

这些看起来是熊孩子的不争气和王者荣耀这个游戏太有毒,但家长呢?

狂打王者荣耀40小时,他父母没发现么?

11岁小孩子竟然知道家里的支付密码去充值?

13岁学生被父亲“教训”?多半是有辱骂和家暴吧。。。

虽然游戏厂商有一部分责任,但家长监管绝对有缺失,真正要被人民网怼的应该是不负责任的家长,要对孩子负责的是监护人,监护人不能总甩锅给其他东西吧?

网上有句话“青少年爱玩而荒废学业,有的人在80年代把原因归罪于录像厅,90年代把原因归罪于街机游戏厅,年后把原因归罪于网吧,年后把原因归罪于手机游戏”,每个年代都有新鲜事物吸引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这些其实都只是家长监管不力的借口。

差评君也曾被花花绿绿的游戏厅迷住,不过被爸爸XXX一顿之后就再也没去过

其实,除了督促游戏厂商改变,我们更需要的是让家长负起责任,而不是把孩子扣上一个“网瘾少年”的帽子,丢进电疗所不了了之,还假惺惺的掉眼泪说“都是为了孩子好”的家长。。。

从眉心就能看出所谓“关爱”有多痛苦

如果你给了孩子足够的温暖和快乐,他怎么会沉迷游戏?

“等你老了,老年痴呆乱说胡话,儿女丢你去电疗还说为了你好,你怎么想?”

赞赏

长按







































全国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白癜风到哪家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yfhl/69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