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几千年的灿烂历史中,“师”总是受人尊敬,被人爱戴的。九月,秋叶飘飘,金黄遍地,这样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更是回报的季节。在又一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感恩老师,是他们给了我们飞翔的翅膀!本期,“承德故事”特别邀请了4位不同年代奋斗在教育岗位上的园丁,让他们用自己的故事与经历,诠释在不同时代背景下,老师与学生的温暖情谊。
30后教师郭淑英
一生心血育桃李——“孩子刚上学都有点不适应,现在最重要的是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让他放学按时做作业、复习……”邻居的孩子刚上一年级,83岁的退休教师郭淑英正在跟家长传授经验,有着多年教龄的她,说不出教过多少学生。
“有时候听年轻老师说,现在的孩子不好管,孩子没有天生好管的。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在郭淑英的教育生涯中,遇上过不少“不听话”的学生,但她对“不听话”的理解是,“聪明,有组织能力。”从参加工作,到年退休,她让很多在别的老师眼里“无可救药”的学生转变,“听话的不一定是好孩子,”是她的教育理念。
“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正是对郭淑英老师多年教育生涯真实写照,这位老教师用一辈子的行动践行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这句话。
“我最初的工作不是一般的教学,而是扫盲,”郭淑英的第一节课,很特殊,那时刚建国,她响应号召下乡扫盲,她的课堂,有时在地里,有时在锅台边,有时在农家院,看着比自己大的学生,她会不知所措。
“但硬着头皮也得上,”郭淑英回忆,那些特殊的“大”学生,把她当成了字典,她一边讲课,一边充实自己,“我很感激这段经历,让我成熟。”
郭淑英工作过的学校有好几个,退休的时候在平泉七家小学任教导主任,不管在哪里工作,都是学生眼中的好老师。“那时候,老师要家访,有时候走着,好一点的是骑个自行车,我自己的几个孩子根本没空照顾,都是我妈带着,”扎根教育工作,郭淑英老师永远像拧紧发条的时钟,步履如风从不停歇。
“那时家里很穷,我学习也不好,大人就不想让我念书了,但郭老师听说了就给家里大人做工作,说我挺聪明,只要用功就行,”说起郭老师,50岁的李建民至今难忘,“如果不是郭老师,我走不出大山。”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教师节快到了,几个学生都来看郭老师,有的打电话问候,“这几天电话多,”郭淑英说,从成为教师,到现在,自己度过了无数的教师节,她感觉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越来越浓,“现在的教育理念更新的很快,都是往好的方面发展,”退休多年,这位83岁的退休老教师,还在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看的好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yfhl/7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