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面对的来访者在诉说所谓的“问题”时,往常我们会在问题里去钻研,去回顾问题产生的根源,一般都是年幼时我们与父母互动的过程中造成的问题。但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做过心理咨询的朋友会有一个状态——这些我都知道,都是我小时候的创伤造成的,但是即使有很多的“知道”、“看到”,并没有对解决问题真正起到作用。
这个时候如果使用催眠,就可以很好的发挥作用。催眠可以让身体、潜意识的智慧很好地参与进来,我们头脑上的“知道”,跟身体、潜意识的“知道”,在我看来是完全不一样的效果。
那催眠到底是什么呢?
常人会觉得催眠就是一个钟摆在你眼前晃啊晃,一……二……三……,啪……,睡着了。这其实也是我在接触催眠前一些粗略的看法。实际上当我接触到催眠的时候,发现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
我们接触到的催眠经历了3个时代的演变:
第一代的催眠师,并不那么尊重意识状态。我接触过第一代的催眠师,他们会很强迫性地让意识状态丧失,他们对待无意识的态度就像两三岁的孩子,似乎催眠师就像神一样,可以指挥对方做很多事情
第二代的催眠师,以艾瑞克森为主,他们做出了一些革新,认为潜意识充满智慧,请求潜意识带来一些解决方案,比如运用故事、体验、象征性的手法绕过意识,让潜意识的智慧出来。可当绕过意识后,谁又来主导潜意识的方向呢?往往还是把权利交给了所谓的大师、催眠师。我也曾经接触过第二代的催眠师,就是艾瑞克森的女儿贝蒂。我曾经上过她的课,她很完美清晰地把第二代催眠师的技术和手法呈现出来。
第三代的催眠师,我们与来访者彼此尊重,相互影响,催眠师不是掌控,而是倾听、给予、彼此滋养、相互成长的。每个人都可以有能力学会与潜意识沟通,第三代催眠师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的大师,呈现出生生不息的状态。
催眠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广义上来说的催眠,就像当我们在看电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电视上,别人怎么喊我们都听不到,特别是孩子们,最能够突出这种被催眠的状态。又或者是突然走神、听到某一首音乐、看到外面某一个景色被迷住了,这些都是被催眠的状态,但我们称之为低水平的催眠状态。
第二种,当我们回忆起某些画面时,会感到开心或者不开心,不过这种催眠是没有蜕变和转化能力的,只是普通的催眠。
第三种,是所谓负面的催眠,其实是一种问题状态,我们容易迷失在其中,典型的问题状态比如说抑郁、恐慌、成瘾症、情绪失控,这种催眠会不断地把我们往黑洞里拉。
第四种,是生生不息的催眠,它是高水平的,以正面目标为导向的催眠,那是一种向无限世界的臣服、打开,在中正的状态、带着正向意图、把注意力放在转化上,放在拥有的资源、达成的目标上面。我的老师斯蒂芬·吉利根在生生不息的催眠这方面的诠释,是很到位的,他说,催眠实际上就是一种转化。
这种转化是如何发生的呢?
在我的咨询工作中,很多来访者都想摆脱问题,比如失眠、抑郁、强迫症、孩子叛逆,这些都让他们很痛苦。这个时候来访者往往被情绪所控制,被负面的催眠所控制,他们看不到问题的背后有很多情绪在作怪。越想摆脱问题,却越深地陷入负面状态,这个时候的来访者往往跟身体脱离了连接。
实际上,问题会以各种身体的状态表现出来,比如身体疼痛,去医院却检查不出什么毛病,或者整夜睡不着觉。所有这些问题,很明显是身体在发出信号,但是他们没有看到,反而是把它当成了问题。以前我在做咨询的时候就会想尽各种方法、技巧去帮助对方改变问题,后来发现自己被耗尽了,掉进了一个改变问题却被问题牵着走的恶性循环。
这个时候,催眠真的可以帮助到我们。
催眠是连接我们的问题以及问题背后的动机的桥梁。催眠可以创造一个场域。
在这个场域,我们与情绪达成和解,运用催眠跟情绪互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不是我们头脑可以看到的东西。
雅堂催眠中心有什么好方法治疗白癜风最快治疗白癜风的方法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ysbj/7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