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
相信很多小伙伴
都宅在家里吧
除了防范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外
居家安全也要时刻注意!
衡阳市九中学生处为大家准备了
安全宅家小常识
各位家长和孩子们请阅读
↓↓↓
一家庭消毒小常识01
适用于毛巾等棉布类、某些儿童玩具、食具等。煮沸能使细菌和病毒的蛋白质凝固变性,一般需15~20分钟即可,同时沸水水面一定要漫过所煮的物品。
02
要经常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特别是在饭前、便后、接触污染物品后。对于不适于高温煮沸的物品可用0.5%过氧乙酸浸泡30~60分钟,也可用含有效氯毫克/升的洗清剂浸泡5~10分钟,取出后清水冲净。浸泡时消毒物品应完全被浸没。
03
75%的酒精消毒皮肤。手和皮肤也可选择碘伏、含氯消毒剂或速干手消毒剂擦拭消毒。
居家使用酒精应注意:
◆家中不宜大量囤积酒精,单瓶包装不宜超过毫升;
◆使用前要清理周边易燃可燃物,勿在空气中直接喷洒;
◆用酒精给电器表面消毒,应先关闭电源,待电器冷却后再进行;
◆家中剩下的酒精,避光存放在柜子等阴凉处,存放时要盖紧盖子,贴好标签,避免挥发。
04
室内空气要保持清新,可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尤其在冬季更要注意。每次开10~30分钟,可减少室内病菌浓度。
05
保持地面清洁干燥,不要有潮湿的角落,避免病毒细菌滋生,如果家庭备有含氯消毒剂的84消毒液,可以按正确方法(84消毒液10ml+ml水)进行配置后,每天拖地1~2次。
84消毒液要先按说明稀释,装在塑料容器里,可直接用于桌面、地面、衣物等物体,但刺激性强,有一定腐蚀性和漂白性,调配使用时要戴好口罩、橡胶手套和防水围裙,护好皮肤、口鼻、眼部。
84消毒液要单独使用,不要和其他消毒剂混用,尤其不能和洁厕灵合用,否则会生成有毒的氯气,严重者甚至中毒死亡。
还有一些专业的医用、工业消毒剂,最好不在家使用。不建议自制消毒剂,一般人掌握不好比例和化学反应,易发生危险。
除此之外,还要做到:
◆在通风良好的区域用冷水配置和使用,热水会影响杀菌效果;
◆存放84消毒液时注意密封,防止挥发;
◆不要放在暖气片等热源附近,防潮防火,放在阴凉通风处;
◆避免儿童和宠物接触;
◆不要大量囤积、恶意囤积,普通人家达不到大量保存的条件,反而存在风险;
◆要在正规场所购买消毒剂,警惕不法商贩用有毒的甲醇冒充乙醇,不买来路不明或不明用途的“进口货”。
注意事项
家庭消毒使用消毒剂,需严格按照说明书浓度配比,避免过量使用。不能将消毒剂放在墙角或者卫生间,应放在通风较好的阳台。
家庭消毒参考以下思维导图
二家庭火灾小常识
家庭防火要在做到以下几点:
1.不玩火,不玩弄电气设备。
2.不乱接乱拉电线,电路熔断器切勿用铜、铁丝代替。
3.家中不可存放超过0.5公升的汽油、酒精、天那水等易燃易爆物品。
4.明火照明时不离人,不要用明火照明寻找物品。
5.离家或睡觉前要检查用电器具是否断电,燃气阀门是否关闭,明火是否熄灭。
6.切勿在走廊、楼梯口等处堆放杂物,要保证通道和安全出口的畅通。
7.发现燃气泄漏,要迅速关闭气源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并迅速通知专业维修部门来处理。
8.不能随意倾倒液化气残液。
家庭灭火小常识
1.发现火险迅速拨打火警电话。报警时要讲清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并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车。
2.燃气罐着火,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捂盖灭火,并迅速关闭阀门。
3.家用电器或线路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或气体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
4.救火时不要贸然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
三家庭用气小常识
用气通则
保持空气流通:管道气完全燃烧时,需消耗的空气量是该气体的4倍以上,应保持厨房、燃具周围良好的通风状态。
注意人走熄火:用气完毕,要关闭阀门。临睡前,外出前应检查确认燃气管道、液化气罐和灶具阀门已经关闭。
使用燃气要照看:勿在无人照看的情况下使用燃气具。汤、粥、牛奶等烹煮时容易溢出,要多加照看,以免汤水淋熄炉火,造成燃气泄漏。同时避免儿童接近燃气具。
打不着火应停顿:如果连续三次打不着火,应停顿一会儿,确定燃气消散后,再重新打火。燃气多次释放,遇到明火极易燃爆。
燃气管使用规范:家用的燃气管一般有三种,一是软管,这种管子容易老化而出现断裂、漏气等危险因素,使用超过18个月就要更换。二是金属波纹管,这种管子用6至8年是可以的。三是铝塑管,这种管子使用年限为50年,但要定期检查接口处。
使用燃气管要注意:燃气胶质软管的长度,不能超过2米;燃气管不要靠近炉面,以免被火焰烧烤;不要穿越墙体、门窗;不要压、折胶管,以免造成堵塞,影响连续供气;脱落漏气。
四家庭食品安全小常识
保持清洁?
一般来说,在备制食物时应清洗餐具,以免细菌的生长。特别要注意用于吃饭、饮水和烹饪而又接触了生食物和嘴的餐具。准备好食物后,别忘了消毒接触了生肉、海鲜等的案板和餐具;以及清洗、干燥清洁设备,以防细菌滋生。餐后应将剩余食物刮到垃圾桶中;用热水和清洁剂一起清洗餐具,用干净布或刷子清除食物残渣及油腻;用干净热水冲洗餐具;用开水和消毒液消毒餐具;以及将盘子和炊具在空气中自然干燥,或用干净的干布擦干。有些动物(老鼠、小鼠、鸟、蟑螂、苍蝇及其它昆虫)也会将病菌带到食物和厨房台面上。宠物(狗、猫、鸟等)的爪子、毛皮、羽毛携带细菌。
生熟分开
生的食物,特别是肉类、禽、海产食品及其汁水,可能含有病菌,在备制和存放食物时可能会污染其他食物。因此,生熟分开不仅仅是在烹饪过程中,而是在整个食物备制过程的所有环节,包括宰杀过程,都应保持生熟分开。
彻底加热食物
适当烹调可杀死几乎所有的危险细菌。研究表明,烹调食物达到70℃有助于确保安全食用。需要特别注意的食物包括:肉末、烤肉、大块的肉和整只的禽。整块肉的中心部分往往不滋生细菌,大多数细菌是在肉的外表面。但是,对肉末、烤肉或禽来说,它们的内外部分都有细菌。因此,我们应彻底煮熟食物,尤其是肉、禽、蛋和海产品。在制备汤或炖菜(煲)时要煮沸,确保温度达到70℃。煮肉和禽类食物时,确保汁水是清的,而不是淡红色。最好使用食物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熟食二次加热时,要彻底热透。
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
如果在室温下存放食物,细菌可以(可能会)迅速繁殖。冷藏或冷冻食品不能杀死细菌,但能限制其繁殖。把温度保持在5℃以下或60℃以上,可使细菌生长繁殖速度减慢或停止。
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
“安全”是指水和食物中不含可以致病的病菌和无有毒化学物。因此,我们在购买或使用食物时应注意:挑选新鲜和卫生的食物,在食用前需要清洗是很关键的。如果蔬菜和水果有变质或擦伤的部分,应立即切除。用水清洗蔬菜和水果,尤其是生吃时。不食用超过保鲜期的食物。不要买破损的、膨胀或氧化的罐头。注意食物的保质期,不要食用过期的食品。
五沉溺网络的危害(一)意志毅力的消磨和自控能力的下降。
网络的过度使用,使青少年对网络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心理。特别是网络游戏中的冒险刺激、网络交友中的轻松自如、网络不健康内容中的新鲜诱惑等,使青少年逐渐产生"网络成瘾症",而对自己的主体生活—学习,却失去兴趣,缺乏毅力,自控能力下降,学业荒废。
(二)"网络性格"的形成和身体素质的下降。
网络性格最大的特征是"孤独、紧张、恐惧、冷漠和非社会化"。对互联网虚拟世界的依恋,人机对话和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交流,容易使人的性格脱离现实社会而产生异化,同时青少年又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长时间呆在电脑前的幅射和高度紧张,会损害各种人体机能,导致身体素质下降。
(三)对周围人事的不信任和紧张的人际关系。
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人人都以虚假的身份出现,尽管很多时候,你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或无所顾忌地说你想说的话,但在虚假的身份之下,网络人际关系很少有真实可言,时时充斥着不信任感,人际关系紧张。特别是对于"性格内向"的青少年,网络为其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但也使他们在"网下"变得更加内向和自我闭锁。
(四)价值观念的模糊和道德观念的淡化。
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好奇心强、自制力弱,极易受到异化思想的冲击。网络既是一个信息的宝库,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各种信息混杂,包罗万象:新奇、叛逆、而又有趣味性,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极易使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倾斜,模糊不清。网络虚拟世界里人际关系的随心所欲,养成了自我中心的习惯,特别是网上暴力、色情、欺诈等,使得迷恋网络的青少年道德素质下降、道德观念淡化。
(五)网络安全隐患和网络犯罪现象。
网络引发了青少年的安全焦虑。由于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育均不成熟、识别是非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极易造成网上隐私失密、网上恐吓、网上欺诈等现象,一旦遇到,往往惶恐不安,无所适从。网络交流的随意性和隐蔽性,又常常使青少年成为受害者。由于青少年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性,使得很多网络受害者又成为侵略者,网络犯罪不断上升。
疫情期间父母有更多的时间陪伴我们了我们也要和爸妈多沟通说说心里话和爸妈做一些有趣的游戏……还要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帮他们整理整理屋子帮他们做一些家务帮爸妈洗洗脚……更要为自己做些规划比如看一些书籍多学一些技能用在以后的学习或者生活上!来源:医院中巴教育体育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ysbj/9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