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某高校大学生小贾因沉迷网络荒废学业,参与了网络赌博,竟损失了上百万元;13岁的青少年黎某,每天回家后和父母招呼都不打直接回到自己的房间,开始“手游”,妈妈对此也是束手无策,诸如此类事件层出不穷。
0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19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数量已达到1.78亿,而其中绝大多数为中小学生。研究认为网络游戏成瘾现象已是近年来增长最快额成瘾行为。
网络成瘾属于非物质性成瘾,这是一种由于人们过度使用网络而出现明显的社会功能障碍和心理损害的现象。
网络成瘾主要包括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邮件/信息成瘾、网络赌博成瘾、网络购物成瘾等多种不同亚型。
年,美国精神病协会首次提议将“网络游戏成瘾”作为一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临床现象纳入《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的附录中。
尽管网络成瘾包括了许多亚型,但是他们都具有以下几点共同特征,即:
●过度使用:通常表现为患者的上网时间明显超出自己预期的时间,并因为上网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事情
●戒断反应:主要表现为当患者因为无法使用网络时出现的易怒、紧张、或者抑郁等表现
●耐受性增加:具体表现为患者为了追求更长的上网时间、更好的上网体验等感受而更换更好的电脑设备、安装更好的软件等
●负性后果:常见的表现有懒散孤僻、易激惹、说谎、成绩/业绩下降、社会退缩和易疲劳等
02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痴迷网络只是表象,它的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心理问题。
不论是哪个时代的青少年,他们成长所需要建立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无非就是成就感、同伴关系、亲密关系等等。
对很多青少年低头族而言,网络成了他们与好友以及整个世界的主要联系通道。在网络世界中,他们不用担心学业的压力,不用害怕外界的责备,可以逃避现实的一切,甚至可以获得青春期阶段所需要的自我价值和自我认同感。
想到这里,我们就忍不住的思考:孩子如果在家里得到了温暖,有了归属感;如果在学校里能融入集体,有多种兴趣爱好和充实的课余生活,他会不会就不迷恋网络?
因此,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戒除网瘾,需在网络外下功夫。
青少年之所以无法摆脱网络,除了获得精神世界的满足之外,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焦虑。
社会节奏的加快,时间和信息的碎片化,这就导致了低头族们害怕错过信息而不停的翻阅手机。
就像上一秒他刚刚确认过没有信息推送,但仍然有可能有一条令人兴奋不已的信息刚刚推送过来,他会因为害怕错过而焦虑。仿佛所有人都与这个世界接通了,彼此联结,知晓一切,而他却错过了这一切。
所以当青少年阶段的孩子一直捧着手机,刷着信息或者是打着游戏的时候,他可能只是在害怕错过什么,或是希望能够获取更多有趣的东西。
毕竟这种行为需要付出的仅仅只是手机电量和那似乎“不值钱”的时间,但收获的却是大脑的兴奋中枢保持活跃。
如此低成本、却高回报的动作,会令大脑欲罢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通过这种一点点累加在一起的吸引力,导致青少年对它的痴迷逐渐逐渐发展成了戒不掉、摆不脱的行为。
03
家长在面对青少年网络问题上往往束手无措,采取没收手机、关闭电源等强制手段也无济于事,在一筹莫展的时候,不妨试试以下方式:
第一:做好与孩子的沟通交流
一味地采取强硬措施反而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和叛逆,通过沟通才能发现问题的症结,让他们主动地意识到成瘾的危害戒断效果会更好。
第二:营造温暖的家庭环境和学校氛围,培养兴趣爱好,充实和丰富他们额课余时间
培养一两种爱好,闲暇时多参加集体活动和户外运动,拓展视野和兴趣,孩子们会发现外边的世界远比方寸之间的手机网络有趣得多;
第三:关闭手机提醒功能
铃声、振动音会不停催促他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ysbj/9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