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网瘾的心理辅导

所谓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龄阶段学生相比,在学习、行为、心理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的帮助下才能解决的学生。问题学生其形成因素非常复杂,有家庭、社会、学校、综合环境因素,更重要的是自身的认识上的偏颇,意志不够缺乏抵制来自外界的诱惑等原因。通过心理老师和班主任教官的教育指导,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教育转化问题学生,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及生活习惯。同时使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偏差,去除自己的“问题”,积极、健康、乐观地去发展自己。

每一个成功教育案例的背后,除了记录着学生的成长脚步,同时也代表了老师们在成长中的点滴。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理解学生的部分错误,也不能苛求学生不犯错。面对正在成长期的学生,需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以及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在日常教育中,教学老师、教官还有心理老师必须要做到有耐心、有责任,不丢失任何一个引导、教育学生的机会,不用负面眼光看待班级中的任何学生。问题学生的存在,他们往往是被忽视、被冷落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探究这类学生的成因和心理问题,去塑造他们的心灵、转变他们的思想,正视他们身上存在的主观的、客观的、内在的、外在的诸多问题,并以此为突破口,挖掘问题,对症下药,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有这么一位刘同学孩子,聪明智慧,各科发展均衡,从小学到高中全年成绩均保持在全年级前三名。旁人羡慕,长辈夸奖。高中刚开学的时候他信心满满,听课认真,作业按时完成,放学后基本上都把时间放在学习上,与同学们交往良好,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是,在高二下学期的时候,他的内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对游戏产生兴趣,开始沉迷游戏,脾气变得烦躁暴躁,亲情淡漠,冷漠对抗父母。结果,学习成绩开始下降,在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的时候,成绩大不如从前。

高二开学以后,他与高一的时候比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开始沉默寡言,与同学和老师、父母交往甚少,整日与手机相伴。中午休息时,饭也不吃,直接拿手机玩游戏,经常和同学交流的再也不是学习方法,而成了怎么才能玩好某个游戏或者又出了什么新的游戏。成绩当然是一落千丈。

经过心理老师的心理访谈得知,刘同学为何出现厌学问题?一开始老师就寄予厚望,对他学习提出了更高要求,他却认为不公平是有意针对他为难他,对于一次考试成绩的下滑,老师表示了不满情绪,这些让他感到老师更是对他不好,不再那么看重他,心里有了很大的落差感。再就是父母也总是站在老师方面说话,认为是自己的不对,认为父亲也不能理解他,为此烦躁不满,不想学习。

在通过多方了解情况下,刘同学在心理方面明显具有这几个方面的特征。

性格方面:刘同学的性格在未发生变化之前性格外向开朗,与同学相处友好,因成绩优异在班级群体中较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ysbj/94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