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怎样戒除网瘾
来源:辽宁丹东年中考语文试卷
朗读:晨光
(辽宁丹东)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回答1-2题。(共4分)
自从全球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多数现代人成了网民,每天在网络中游走,人们接触网络最方便的媒介可能就是智能手机了。智能手机融入人们的生活,大家面对面的交流却越来越少。对手机的依赖多了,人似乎更加孤独了。据研究,全世界约有4.2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网瘾。世卫组织宣布,把沉迷于网络游戏或电视游戏、妨碍日常生活的“游戏障碍”认定为新的疾病,作为依赖症的一种列进了最新版《国际疾病分类》。
年,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利马耶教授发起了一项关于手机使用的研究。认为在通常情况下,使用手机的潜在动机是应对因“没有充分利用时间”而产生的焦虑。很多人如果不把拥有的每分每秒都利用上,就会感到焦虑。产生这种焦虑的原因在于,人们难以和自己的思想独处。马里兰大学发起的一项研究表明,与网络断绝联系的人会被强烈的消亡恐惧感所吞没。研究者要求名学生连续24小时不使用手机,学生们表示,他们感到自己与世隔离,极为焦虑、烦躁。很多网民也说:当我们断开网络,就似乎错过一切,产生事关自我存在感的焦虑。这也说明网络能触动人类的精神深处,所以人们更要主动克制自己,减少智能手机的使用。生活中可以结合奖惩制度进行自我控制,并转移注意力,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多读有益书籍,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多参加户外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
韩国科学家指出,患有网瘾的年轻人中,66.1%的人患有严重人格障碍,而且网瘾越大,越有可能患人格障碍。吉林大学心理学研究者李丽在对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后得出结论:智能手机成瘾会增加冲动、孤独感和其他负面情绪。这说明,智能手机成瘾会损害心理健康。使用智能手机成瘾,会使人脱离现实,导致人际关系淡漠,表现出孤独、抑郁等情绪;同时也造成时间浪费,成瘾者容易迷失自我。研究者也提出,各学校应成立心理教育工作室,对学生进行手机使用的教育和引导,家长也要多了解孩子使用手机的情况,多陪伴孩子,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
(原文有改动)
1.选出对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2分)
A.全球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现代人都成了网民,每天沉迷于网络之中。
B.美国利马耶教授发起的一项研究指出,与网络断绝联系的人会被强烈的消亡恐惧感所吞没。
C.韩国科学家指出,年轻人中,66.1%的人患有严重人格障碍,网瘾越大,越有可能患人格障碍。
D.使用智能手机成瘾,会使人脱离现实,导致人际关系淡漠;也造成时间浪费,成瘾者容易迷失自我。
2.现在一些青少年沉迷于网络,请结合以上材料,提出两点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2分)
1.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正误的判断能力。
解答此题注意从材料中找出与选项相对应的内容,进行仔细地分析、比对,判断正误。
A、B、C三项对阅读材料的内容理解均有误。
A项,选项中“现代人都成了网民”太绝对化,与中“大多数现代人成了网民”不符。
B项,张冠李戴,中原文是“马里兰大学发起的一项研究表明,与网络断绝联系的人会被强烈的消亡恐惧感所吞没”,而非选项中所说的“美国利马耶教授发起的一项研究”。
C项,偷换概念。中原文是“韩国科学家指出,患有网瘾的年轻人中,66.1%的人患有严重人格障碍”,而非选项中所说的“年轻人中”。
D项对材料的理解是正确的。故选D项。
D。
2.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提建议的能力。
通读三则材料可知,重点分析了很多人使用手机的潜在动机是应对因“没有充分利用时间”而产生的焦虑。根据此则材料中的“研究者要求名学生连续24小时不使用手机,学生们表示,他们感到自己与世隔离,极为焦虑、烦躁”,“生活中可以结合奖惩制度进行自我控制,并转移注意力,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多读有益书籍,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多参加户外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等内容,我们可以看出网瘾的形成有其主观原因,可通过多读有益书籍,培养良好健康的兴趣爱好,多参加户外运动等方式来解决。重点分析了“智能手机成瘾会损害心理健康”,指出青少年网瘾形成有其客观原因,根据此则材料中的“研究者也提出,各学校应成立心理教育工作室,对学生进行手机使用的教育和引导,家长也要多了解孩子使用手机的情况,多陪伴孩子,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给出合理建议即可。
参考示例:①主观方面:主动克制自己,减少智能手机的使用;多读有益书籍,充实自我;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多参加户外活动等。②客观方面:学校应成立心理教育工作室,对学生进行手机使用的教育和引导;家长要多了解孩子使用手机的情况,多陪伴孩子,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
要解答好材料阅读题,必须做到:
1.善于运用积累,有效调用知识;
2.仔细揣摩题意,提炼答题信息;
3.发散多种思维,合理展开想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ysbj/9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