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打游戏,
相信做父母的会头疼,
孩子们也会特别头疼。
央视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
打游戏对孩子的童年来说,
意味着什么?
玩物?
放松手段?
娱乐工具?
寓教于乐的成长机会?
还是无意义地浪费时间?
如果你是做父母的,
恐怕认同“无意义地浪费时间”会多一些,
学习才是要务。
如果你是孩子,
更可能认同前四点,
玩游戏也是我交友娱乐的一部分,
并碎碎叨自家爸妈跟不上时代。
那么家长为什么不喜欢孩子打游戏呢?
有一个特别有趣的定律叫科技三定律:
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
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
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
——英国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
虽然这则定律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却也指明了人的认知能力也遵从着这个变化过程。
加上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
多数家长们都处于
“上有老,下有小,挣钱养家”的忙碌中,
很难腾出时间和精力去教导孩子,
更别说去深入了解孩子打游戏,
了解孩子的想法,
对打游戏上瘾更容易“人云亦云”,
对玩游戏采用一刀切的方式。
没有时间去了解孩子们所感兴趣的游戏,
没办法共鸣,
没办法共情,
然后游戏就有了许多原罪,
就是因为不理解,
所以才抵触,
最终激发了亲子矛盾。
年的《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
指出“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和
非学生网民每周上网时长
分别增加了3个、6.1个、2.3个和2个小时”。
“网络娱乐类应用
是青少年群体最重要的互联网应用,
网络音乐和网络游戏
在青少年各个群体中的占比均高于全国水平”。
可以说打游戏已经成为
青少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何认识“孩子打游戏”这一现实呢?
相信各位家长会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
“熊孩子打游戏1个多月充值
5万透支妈妈5张信用卡”
“13岁少年充值成瘾无法自拔,
氪金近5万、父母崩溃!”
“熊孩子玩游戏充钱到满级,
妈妈看到账单忍不住哭了!”
“小学生玩吃鸡花掉4万元,
老爹被吓到无法工作!”
“熊孩子玩游戏花掉奶奶一年生活费,
究竟谁之过?”
由于游戏的特性,
不说孩子,
就连大人很难经得起诱惑,
打游戏导致的后果也超出了想象。
“4月13日,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消费调查报告称,
网易、腾讯等7家网络游戏企业不同程度
存在游客模式仍可充值、
实名认证落实不到位、
充值环节存在漏洞、
退款流程复杂等问题。”
再加上游戏行业良莠不全,
容易传递错误价值观给孩子。
但“电竞劝退”培训班来了:你不行,就知难而退!
被网友们评价为“正道的光”,
“让孩子们接受‘社会的毒打’”。
不少的家长在不考虑电子游戏的形式、
内容、时长的情况下,
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让孩子不玩游戏。
其实家长们应该担心的是孩子,
而不是打游戏本身。
90后小伙彭楚尧就是最好的例子。
彭楚尧,源弈智能科技CEO,
入选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名单。
成立了全球第一家
可同时提供超导悬浮和电磁悬浮展示、
体验及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
殊不知,
彭楚尧的成长之路充满坎坷,
他不仅在单亲家庭中长大,
还曾是一位网瘾少年。
在让孩子迷途知返的路上,
彭妈妈决定采取“阅读+行走”的方式,
让孩子感受学习的乐趣,
帮助叛逆的孩子爱上学习。
01
每天抽出时间与孩子聊天,
聊一聊在校情况,
增加亲子互动时间,
了解孩子内心的所需所想。
母子一起读书,坚持写读书笔记,
帮助孩子重新认识自我,
以积极的态度思考世界。
02
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用真实世界代替虚拟世界,
帮助儿子重新找回生活的意义。
凭借着彭妈妈与彭楚尧的共同努力,
彭楚尧逐步摆脱了网瘾,
一步步走向成功。
正如苏格拉底所说,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
是开发你的内心。
这个暑假,
别再把孩子禁锢在作业中,
让他们去森林、去沙漠、去山川、去大海,
去探索中国山川湖泊,去探索自然人文,
在行走中感知社会的真实,
在旅行中找到学习的意义,
远离手机、电子产品,
远离城市的喧嚣与压力,
许孩子一个本该拥有的快乐童年,
兴许会换你一个不一样的孩子!
年暑期,
EPLUS北外壹佳英语赋能课,
带领孩子走进秦皇岛歌华营地,
探索神奇海洋;
走进宁夏腾格里沙漠,
触摸丝路星河;
到中国帆船中心城市——深圳,
开启杨帆荣耀。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wyzd/11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