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青少年发展的好处:
现在网络连接着千家万户,将世界上的信息都连在一起,使信息达到前所未有的开放程度,任何人都可以非常轻松的从网络上得到声音、图像、文字信息和最新的各种信息,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少年了解外面世界的一个主要窗口。那么,网络对青少年都有哪些影响呢?根据我们的调查,网络对青少年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的条件。
在网络上的虚拟学校中上课,目前已经成为国外大﹑中学校的一种新颖的教育模式,青少年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校的情况,而且还可以直接学习课程,和学校的老师进行直接交流,解答疑难、获取知识。诸多的网上学校陆续建立,为青少年的求知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广阔的空间。中小学生从现在起养成网上查找资料,网上听课,在“空中课堂”的BBS上和同学们交流学习经验,提出疑问等学习的习惯,这对终生学习都是有益处的。
2、网络为青少年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
青少年通过网络可以 3、网络有助于扩宽青少年的思路和视野,加强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青少年的社会参与度,开发青少年内在的潜能。
由于网络的包容性,使上网的青少年处于和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环境中,在思考的过程中,青少年不仅锻炼了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自己对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断力:网络的互动性使青少年可以通过网上聊天室或者是BBS等方式广交朋友,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发表观点见解;而且网络的无边无际也会极大的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潜质和潜能有效地开发出来。
4、网络有助于青少年不断提高自身技能。
在网络上,我们几乎可以找到涉及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类信息,对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青少年,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识宝库。当今世界,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应用于教育、商业、政府、国防等各行各业,可谓无处不在,新世纪的发展要求已经把网络的应用作为一种基本的生存技能,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它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困难,青少年已经把网络技术当做自己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网络对青少年发展的坏处:
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网络也不例外,它被人们称之为一把“双刃剑”,网上既有鲜花,也有陷阱,它的另一面也是让家长们谈网色变的原因,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黄、赌、聊天和游戏,它们往往使青少年深陷网中无法自拔,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伴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成瘾症”成为青少年新的精神疾病,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发病率高达15﹪。
1、影响学习。
网络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青少年的判断是非能力还不成熟,抵制诱惑的意志力还不坚强,网上的游戏和聊天往往使青少年情不自禁,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学业。有的上网时间过长,不能很好地休息,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诸如此类的现象日益增多,浪费了大好时光,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2、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具有潜在威胁。
在各种信息、观点自由表达的网络上,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实用主义等西方价值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追求奢侈等腐朽生活方式等信息大潮汹涌而来。这使得他们头脑中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突,是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倾斜,甚至盲从西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观念还没有成熟,还没有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大量的接受这类信息,势必影响青少年的想道德趋向。
据有关专家调查,网络上非学术性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网络使色情内容更容易传播。调查还显示,在接触过网络上色情内容的青少年中,有90﹪以上有性犯罪行为或动机。
3、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专家指出,过度的使用网络常常会导致青少年出现情绪障碍和社会适应困难。在心理方面,会出现注意力不能集中和持久,记忆力减退,对其它活动缺乏兴趣,为人冷漠,缺乏时间感,情绪低落。在身体方面,会出现不能维持正常的睡眠周期,停止上网时出现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消化不良、恶心厌食、体重下降。在行为方面,会出现品行障碍,产生攻击性行为,认为暴力并非都是违法的,甚至崇尚暴力。目前,大多数青少年是独生子女,他们本来就缺乏与他人沟通的机会,如果再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聊天,就会减少他们和人交流的机会,甚至患上“电脑自闭症”,处于亚健康状态或直接导致心理健康。
4、影响身体健康。
青少年正处于一个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至关重要。迷恋网络世界,一方面挤占了课余体育锻炼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有的甚至挤占正常的学习时间,不利于养成键康的体魄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也不利于学习。另一方面,长时间的上网,也导致眼睛疲劳和神经衰弱,造成视力下降,情绪不振等疾病,影响身体发育。另外,网络的传播形象化(图、文、音、像),强化了青少年“看”的接收方式,而弱化“想”的思维方式。
5、诱发青少年犯罪。
网络上的不良文化不时的充斥着青少年的头脑,在青少年的某些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往往使其走上极端,诱发犯罪行为。近年来,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的比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与青少年接触网络上的不良思想大有关联。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wyzd/8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