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喜奎杏林耕读传薪录淋巴水肿医案一

陈某某,女,40岁。年11月26日初诊。

主诉:左下肢反复水肿8年余,加重3月余。

现病史:患者年因宫颈癌行子宫切除术,并行局部淋巴结清扫,术后左下肢轻度水肿,此后反复发作,症状较轻,未予以重视。3月前患者水肿明显加重,皮肤弹性稍差,医院未见明显缓解。辰下:左下肢水肿,轻微胀痛,身困乏力,大便质稀,余无特殊不适,舌质淡,苔薄白,脉沉。

处方:补气通络方加减

黄芪20g葛根20g薏苡仁20g

牡蛎30g(先煎)鸡血藤20g红花12g

桃仁12g益母草20g茯苓15g

泽泻12g红曲6g鸡内金20g

谷芽12g麦芽12g

7剂,水煎服,早晚饭后40分钟温服。

二诊(年12月03日):上药后,下肢水肿较前缓解,身困亦除。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前法继进,上方基础上加山楂20g,14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年12月17日):上药后,水肿基本消退,晨起口干,舌淡苔白,脉沉。二诊方基础上加鲜石斛9g、陈皮12g。续服7剂,煎服法同前。

七日后复诊,水肿已除。嘱患者继续用药,巩固疗效,方可长久。

按语:近年来各类肿瘤切除术后并发肢体淋巴、静脉回流受阻在临床十分常见,其中尤以乳腺癌、宫颈癌术后为多见。根据临床表现,中医可将之归属“水肿”、“溢饮”、“痹证”等范畴。

吾师指出,此乃手术损伤机体局部脉络,致血脉壅塞不通,血不利则为水,可使津液失布、水湿泛溢,故见局部肢体水肿;局部气血失于濡养,水湿、痰凝、瘀血互结,气血运行不畅,故肢体疼痛;大便质稀,乃术后失于调摄,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所致;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无源,气血不足,故见身困乏力;结合舌脉,四诊合参,为气虚络瘀水停证。吾师治以补气通络、利水消肿之法,方拟补气通络方加减。

患者病程日久,精气耗伤,故投用大量黄芪补气通络,气行血畅,则痰瘀自除,同时黄芪亦有利水退肿之效,正和本案之机;《本草经解》云“葛根辛甘和散,气血活,诸痹自愈也。”故予葛根解肌舒筋、通痹活血;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牡蛎,软坚散结、化痰通络;鸡血藤,补血、活血、通络,尤善治疗筋脉不畅、脉络不和之病证。益母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更有泽泻、茯苓,利水。红曲、鸡内金、谷麦芽,健脾和胃、行气消食、促行药力。全方补气与活血相伍,气机健运则血瘀得行;健脾与利水相伍,脾气健运,则水有所制;诸药合用,标本兼治,共奏补气通络、利水消肿之功。

二诊下肢水肿缓解,加山楂健脾助运。三诊水肿已十去八九,偶有口干,故予加石斛、陈皮。石斛益胃生津,陈皮健脾行气。药后诸症悉平,然患者术后脉络受损,完全恢复并非一日之功,当守方调治,巩固疗效,方可一劳永逸、以除后患。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分享此文的目的是传播和学习交流中医。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平台所涉及的方药切不可盲目引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wyzz/115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