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网络综合症的危害网络综合症的危害儿童、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发育时期,家长更应对他们注意监督,从严控制,以免成为网络瘾的受害者。1、电脑工作时,微波对身体有危害电脑的辐射有两类:低能量的X射线和低频电磁声辐射。如果人们较长时间处于这种辐射环境中又没有进行必要的保健的话,就会引起中枢神经失调。2、长期操作,产生精神和心理压力为避免出现差错,人们在操作电脑过程中往往注意力高度集中,眼、手指快速频繁运动,使得人的生理、心理都不堪重负,从而产生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头部酸胀、机体免疫力下降等病症,甚至诱发一些精神方面的疾病。3、思维定势错位,造成的心理失衡与人类交流需要协调各种关系、解决各种问题。而与电脑交流只需下达正确的命令,这样就容易使长期从事电脑操作的养成要么坚持、要么放弃的思维定势,并推广到处理人际关系中,从而出现了“定势错位”。这种人容易丧失自信,工作难做好,因而加重了其内心的紧张、烦躁、焦虑和不安,最终导致身心疲惫,出现各种生理、心理症状。 4、操作不当伤害身体除了网络综合症,一般的电脑操作,如果操作不当,也容易对身体产生直接影响: (1)坐姿。使用电脑时一般都是保持着固定的姿势,时间长了就会出现腰酸颈直、头胀眼干、全身不适等症状。长时间连续操作、姿势不当还会引发颈椎病等。 (2)击键。长期击键会对手指和上肢不利;人们在使用鼠标时,总是集中机械地活动一两个手指,长期密集、重复和过度的活动逐渐形成了手腕关节的麻痹和疼痛。随着电脑的普及,本不常见的“腕管综合征”的发病率在日益提高,而且病源大多都在这“鼠”上。 (3)用眼。在操作电脑时,我们总是“目不转睛”地盯着显示屏,较长时间接触电脑后,常感双眼干涩,酸胀、看不清东西,经常犯困等等。可是经眼科医生检查,双眼视力、眼球、眼压都没有问题。许多眼科大夫将这一症状称为“网络综合症”之眼科新疾病。 (4)环境。若在网吧泡太长时间,还会受到二手烟的污染。网吧空间小,人员多。在室内抽烟,就会令上网的青少年成为“二手烟”的受害者。
避免形成网络综合症的方法避免形成网络综合症的方法
对于上网之人来说,一定要注意保持正常而规律的生活,不要把上网作为逃避现实生活问题或者消极情绪的工具;上网要有明确的目的,有选择性地浏览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上网过程中应保持平静心态,不宜过分投入;上网时间不宜过长。
另外,由于上网时间过长,电脑荧屏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不利,娱乐有度,不可过于痴迷。上网之前先限定时间。看一看你列在纸上的任务,用一分钟估计一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假设你估计要用40分钟,那么把小闹钟定到20分钟,到时候看看你进展到哪里了;要注意远离一切色情、暴力性节目。身体虚弱的成人最好不要上网。
孩子成为“手机控”,父母该如何面对?手机越来越智能,也越来越好玩,它占据人们越来越多的时间,侵入你我的生活。不单是成人,还有很多孩子,成了十足的“手机控”。面对孩子的“手机情结”,很多父母无奈又烦躁。专家建议:
1.让孩子意识到沉迷手机的危害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不是自己认可的行为,都是无法获得积极效果的。要改变沉迷手机的现状,必须让孩子认识到“控”手机的危害,并产生想要改变的愿望,这是戒除任何成瘾行为的最根本的条件。家长要通过平和的沟通,摆事实讲道理,和孩子达成共识。不要情绪过激,也不要危言耸听,否则很容易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反效果。相对于其他成瘾行为,手机成瘾只要能够认识到其中的危害,并能得到身边人的帮助和支持,还是比较容易戒除的。
2.培养兴趣,转移注意力
越是枯燥空虚的时候,对手机的依赖性就越大,只有有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并且将时间与注意力投入其中,才能从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这个时候对手机的需求就会大大降低。作为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发现和培养各种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尤其要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可以和同龄人良性互动的团体活动,这是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3.约法三章,坚决执行孩子毕竟是孩子,自觉性和自控力都无法和成人相比。因此,在戒除手机成瘾的过程中,家长的帮助是不可缺少的,家长要和孩子约法三章,什么时候可以用手机,什么时候不行,如果孩子违反规定应该受到什么惩罚,做好了又有什么奖励,赏罚一定要分明,执行要坚定。孩子的自制力实在是不行的话,帮孩子换个传说中的“老人手机”也未尝不可。要注意的是,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孩子的改变,需要家长充分的耐心、爱心和鼓励,千万不能着急。4.利用同伴的力量
留意孩子的交友情况,鼓励孩子和朋友面对面的交流,少用手机短讯和QQ。当面对面的交流能够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的时候,手机就不是那么重要了。同时,也可以请孩子的朋友们充当监督员,在孩子违规的时候进行适当地提醒,甚至联合孩子的好友与其家长,共同参与到戒除手机成瘾的“活动”中来,当“戒手机”成为青少年的一种时尚和潮流,“控”也就不复存在了。
知道多些“如何成为大连平安志愿者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yfhl/1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