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你真的网络成瘾了吗

你真的网络成瘾了吗?聂晶

心理中心全职咨询师很多北大学子走进心理咨询中心的时候,都会带着这样一种抱怨:明明落下了很多工作,明明还有许多重要的事情要准备,可是自己偏偏就像被钉子钉在电脑前,手指像是不听使唤地点击着各种网页或是游戏。如果仔细把他们抱怨的内容加以总结,那么几乎每个人都可以用同样的一句话来概况“我毫无办法,因为我得了网络成瘾综合症!”可究竟什么是网络成瘾呢?即便心理学家们也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时至今日,国际心理学界也没有将网络成瘾或正式界定为一种精神疾病,这是因为我们还无法认定这种现象究竟是独立稳定的心理症状,还是我们人类仅仅用来满足自己欲望的一种途径。换言之,究竟是网络选择了成瘾者,还是成瘾者自己主动选择了网络。虽然还没有明确的定义和精准的诊断体系,但是世界各国的心理学研究者仍然参考了物质成瘾(酒精成瘾和毒品成瘾)的一些症状表现,拟定了粗略的诊断标准。而根据各国的调查,真正有可能被划入网络成瘾者行列的,其人数在全部人群当中的比例不超过3%。也就是说,整个社会实际上只有不到3%的人是真正缺乏对网络和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的,为了网络和电脑游戏,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可以连续几天不吃不睡,直到昏迷在电脑前。而我相信,当初能够刻苦努力,从万人当中脱颖而出考入北大的我们,现在能够准时出现在期末考试考场,每天吃饭、睡觉,正常执行生活功能的我们,无疑属于人群中的那97%。为什么我们能够在和男(女)朋友约会的时候离开电脑,却不能在需要写作业的时候离开?为什么我们可以在奔向餐馆饕餮的时候离开电脑,却不能在需要复习应对考试的时候离开?为什么我们可以在面对新鲜有趣的生活时很自如地把电脑丢到一边,而在不得不应对人生当中的艰苦奋斗时,不住地抱怨自己的控制能力太差、电脑的诱惑性太强呢?作为人类,我们每个人都不愿意承认,其实自己并不像理想当中那么完美。“我本该高效率工作12个小时的!”“我本该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的!”“我的意志力本该让我在感到疲劳痛苦的时候也不停努力的!”“我本该去勇敢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的”……我们这么认为,父母这么认为,北大也这么认为。所以,当我们真的没有去做那些“本该”做到的事情,真的没有成为我们“本该”成为的人的时候,大家都惶恐了。我们需要一个理由,一个来自外部的理由,来解释自己的现状,同时也证明,我仍然是好的,我仍然是可以做到那些事情的,只是因为有了它!还有什么比心理问题更好呢?它无形无影,又包罗万象,似乎我们的任何行为都属于它的管辖范畴。它又是那么难以解决:“电脑成瘾让我丧失了行动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丧失又让我没办法去改变成瘾的现状。”很多人就这样虚构或者说创造出了一块挡箭牌,学生、老师、家长,似乎每个与问题有关的角色都可以安心地躲在它的后面,免于被责任的利箭射中。并不是电脑在活生生地把我们从正常生活当中拉走,而是我们主动选择了用电脑来逃避自己应该面对的艰辛和责任。没有电脑,还有电视、电影和扑克,没有了网络成瘾,还会有电视成瘾、武侠小说成瘾和足球成瘾。有位心理医生曾经咨询过一名被诊断为“网络成瘾”学生,家长为了帮助他戒除网瘾,甚至把他送到了方圆10公里内没有任何网络和电脑设备的边远乡村,结果却致使他发展出了一个新的“疾病”,每天从早到晚地啃指甲。当他的父母把他带进咨询室,焦急地想要知道究竟是什么心理障碍,让自己的儿子一直无法正常学习的时候,医生对他们说:“他没有得任何精神疾病,只是自己不想学习而已!”同样,如果我们不想学习,如果我们想去逃避,任何事物都可能成为吸引我们注意力,阻拦我们工作的陷阱。而电脑,只不过因为具有更为强大的功能,和更容易获取的便利性,而成为被我们选中的那只替罪羊。也许,每当你走到电脑面前的时候,都可以问问自己:我是不是还要继续逃避艰苦的工作?如果选是,心安理得地坐下,日后挂科还是退学不要再怨天尤人。如果选否,踌躇满志地走开,默默承受学习时的痛苦艰辛。自己的选择自己做主,自己的后果自己承担,这,就是现实,这就是人生。北京大学心理中心倾听他人的故事分享你我的生活







































白癜风是否传染
白癜风是否传染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yfhl/14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